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地方上的一般雨情,往往不会报给朝廷。

这也可以理解,那个年代文书传递,只有两条腿的人和四条腿的马,天南地北的,大家送一趟文书不容易,谁会在上面写“某日,大雨”之类的话。

这是朝廷公文,不是你的日记,能写一句“长风卷地驱炎暑,暴雨翻空送晚凉”,抒发下大好心情。除非你那下暴雨成灾了,需要求援,可以写一句“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公事文书不能杂糅无关紧要的情绪,这是基本的规定。

郁新擦了擦脸上流淌的汗,观察着朱允炆的脸色。

朱允炆看向工部尚书郑赐,问道:“淮河、黄河与各水道,可否承受暴雨?”

郑赐含笑道:“皇上,应无大碍。”

朱允炆皱了皱眉,问道:“如此自信?”

郑赐微微点头,道:“全赖太祖之功。”

朱允炆愣了下,才恍然明白过来,自己是担心过甚,忘记了朱元璋早已帮自己打下了良好基础。

朱元璋虽然杀了很多官员,但他对老百姓是真的好,也清楚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几次亲自视察水道。

如江淮之地的扬州,这里自古乃是繁华之地,古人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但在元末乱世,这里有多少人?

嗯,十八户。

你没听错,一个一百四十七万人口的扬州城,只剩下了十八户(后来将这些人住的地方称作十八家巷,一直存在至今),估计下,还不到一百人。

其他的人哪里去了?

被吃掉了。

《明太祖实录》载:“明鉴等既据城,凶暴益甚,日屠城中居民以为食。”

元军将领张明鉴几乎把扬州城完完整整地消灭干净。

事实上,悲剧不止是扬州。

元末明初,整个山东、河南、河北,几乎可以说是空无一人,你奔波数百里,能遇到一个活人,那你运气放在后世,绝对是中几个亿彩票的主。

一些城,只剩下了寥寥数人。

那时候的华北大地,满目疮痍,令人心碎。

朱元璋的感叹是:“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

大明建国,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起步的,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吧?

很多人会说,那中原人口怎么多的?三十年就繁华起来了?生孩子也生不了那么快啊……

朱元璋的对策是:

移民,兴农,修水利!

不客气地说,若是诸位身在华北之地,那你自己或身边的亲戚或朋友,他们的祖先,极有可能是山西人(以惊雪来论,惊雪是山东人,在族谱上的祖先便是山西人),而他们来到中原的时间,便是明初。

明初大移民,自山西移民百万人口至中原,自洪武开始,经建文,至永乐结束,长达五十年,覆盖中原、华东数省,波及大半个中国。

人有了,便开垦种地。

地有了,那就修水利。

朱元璋是一个基建狂魔,他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可谓是不留余地。

自明初开始,至洪武二十八年,动员数十万劳力,在全国各地,疏通了五千多处河道、整治塘堰四万多处、修建堤坝五千多处。

虽然朱元璋的移民政策给当时的山西人带来了极大的情感创伤,但从中华文明的层面来看,山西人的迁移,是有功的。

正是受益于朱元璋的移民政策,受益于兴农、水利工程,中原之地才可以在短短三十年时间,有了人间气息。

历史上的“永乐盛世”可不只是朱棣的功劳,他老爹打下的底子是绝不容忽视与埋没的。

朱允炆明白过来,原本忧虑阴沉的脸色,逐渐变得缓和,对郑赐道:“太祖之功,在社稷与万民。然江淮、黄河之地,终是重地,一旦发生水患,必会涂炭甚广。着令各地,加强堤坝、河道、塘堰巡查,警戒雨情与水情,不可懈怠。”

郑赐答应下来,但心中却不以为然。

近十年来,也就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出过问题,这些年,倒还算平静。

朱允炆看向户部尚书齐泰,道:“催促地方,加快运粮至京师。此外,让各地农水司局呈报屯粮状况,不足无以抗灾之地,报送各地布政使司,让其优先协调。”

齐泰肃然道:“臣遵旨。”

朱允炆犹然有些不放心,对张显宗道:“朕希望你能去一趟淮安、宿迁、徐州、开封等地,探查黄河河道与周围水道,若需整修,则联当地衙门,先行征调民力及早处置,一应耗费,可后续报送布政使司与朝廷。”

张显宗领命道:“臣遵旨。”

朱允炆起身,走向张显宗,道:“此番要辛苦了,夏汛一定会来,朕将此事托付给你,莫要让朕失望。”

张显宗微微摇头,施礼道:“臣必尽心竭力,为皇上分忧,明日一早便离开京师,前往淮安。”

朱允炆欣慰地看着张显宗,道:“等你归来,朕给你摆庆功宴。”

“谢皇上隆恩。”

张显宗含笑行礼,与其他人一起退出武英殿。

朱允炆走出武英殿,看着夜空,总感觉心头沉甸甸的,似有什么事要发生。

经过两日的筛选,杨士奇与姚广孝从落罢试卷中,遴选出二十份,与之前三百份试卷放在一起,合计三百二十份。

完成了三场试卷评阅,便是试卷的排名与填写草榜之事。

很多人的印象中,既然是排名,应该是从第一名开始吧。

可现实不是这样。

排名之前,考试官先将所有试卷,用字号编定名次,然后填写名次草榜,草榜填写是从第十八名开始的,明中期调整为第十九名。

草榜一式三份,考试官一本,提调官与监试官各一本。

考官按照草榜之上的名次,调阅朱卷与墨卷,查对三场考试试卷,都不存在问题之后,则将朱卷与墨卷放在箱子里,贴个封条做标记。

忙完这些工作之后的第二天,便安排主考官、监试官、提调官一起拆卷,以填写正榜。拆卷也是从十八名(或十九名)开始,完成这些之后,然后拆各房卷首。

这里的各房卷首,需要解释下。

举人三场考试,有《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试论一道,判语五条,诏浩表内科一道,试经史策五道。

把这些题的数量加起来,正好是十九道题。

评阅的时候,每一道题分一个房间去评阅,选出每一道题里面的第一名,这就是前十九名。

至于一开始为什么是十八名,可能是有一房不太重要,被忽视了……

在很多文章中,说明代科举考试,其实就考第一场,即书经义这一场。

这其实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客观的。

明初评阅试卷,分了十八房,每一个房的地位是相当的,可以说是一视同仁,重要性都是不可取代的。

只有到了中后期,明代才出现了“五经魁”,即以五经论输赢,只要你八股文写得好,其他如判语、经史策等,纵是鬼神不通,谁都看不懂,也能中第。

这种局部成绩取代整体成绩,在明中后期确实是存在的。

这也可以理解,像是经史策之类的,后期字数动不动就千字以上,比写论文还难。

一些举人绞尽脑汁,吐干净唾沫,才写了出来。到了考试官那里,瞄了一眼,又臭又长,怎么看?

而且审阅官人少,卷子却很多,天天在这里评阅卷子,半个多月没办法回家陪老婆孩子,也不是个事。

为了早点回家睡觉,大家都省点事,你们写好八股文,我们审好八股文,就这样说好了,落榜的那位,回家别看什么经史策了,专心练习八股文吧。

说到底,八股文的危害,虽是朱元璋埋下的苗,但真正桎梏天下的根,还出在这群偷懒的考官身上。

他们越懒,越在乎八股文……

天下举人想要上这艘船,只能拿出八股文的票,拿错了票,是不会让你登船的。

像是杨士奇、姚广孝这种逃票混上船的,可谓极为罕见。

对于大部分举人而言,只能回家研究八股船票的问题。

六月三十日,方孝孺、姚广孝、杨士奇,进武英殿,汇报科举之事。

“此番取士合计三百二十名,俱以填入正榜,只待明日,便可张榜于贡院之外。”

方孝孺呈献给朱允炆一份清单。

朱允炆满意地点了点头,道:“这些时日,辛苦你们了。”

接过清单,朱允炆仔细看去,三人点中的会元,名为王艮,第二名胡靖,第三名为金幼孜,而杨荣,位列第四。

一一扫过,在二十名位置,才看到了杨溥的名字。

“终于来了。”

朱允炆轻轻说道。

曾经在朱棣手下,辅佐朱棣开创永乐盛世的“三杨”内阁,终于全部走入了朝廷!

而他们,将辅佐我朱允炆,开创建文盛世!

至于其他,朱允炆并不太在意。

科举提前一年,搞得如此紧张,说到底,只是为了杨荣与杨溥这两个人。

如今朝堂之上,朱允炆用得趁手的,除了解缙,就没人了。

姚广孝与杨士奇是不错,但他们并非是科举出身,也还没有朝堂积累,毫无群众基础,只凭着朱允炆的欣赏,是站不稳朝堂的。

所以朱允炆安排杨士奇去了国子监,日后国子监出来的官员,那都是杨士奇的学生,这才是杨士奇未来跻身朝堂的关键。

至于姚广孝,他做的事更多,不仅需要辅助编写《太祖实录》,还需推动国子监革制,时不时还得出趟门,去中军都督府转转,与徐辉祖、朱棣等人商讨三大营战阵配合问题。

朱允炆还将报恩寺、英烈碑的事交给了姚广孝,原因很简单,他也是和尚,方便与天界寺的人打交道。

所以,在杨士奇与姚广孝还没站稳之前,朱允炆需要杨荣与杨溥这两个科班出身的人,早点把这些人磨练出来,朱允炆才能更好掌控朝局。

未来的路会更为艰难,尤其是北方边境、迁都之事,没有足够的人站出来支持,朱允炆很难办成。

步步掣肘的朝堂,耗费了朱允炆太多的精力。一年来,可以说是施政三分,内斗七分,大部分精力都拿去和官员扯皮了。

这样的状况,必须打破!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新贞观造反录假崇祯的自我放飞日记我的公公叫康熙世子很凶俺四叔是朱重八水浒:开局成为店小二重生大唐成为安禄山的私儿子开局被女土匪看中,我占山为王三国:逆天系统,称霸天下大暴君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风流神针模拟中辅佐女帝,但模拟是真的大唐最强驸马爷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重生之岳飞传奇北明不南渡南宋出圈记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安西兵日记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我是大明瓦罐鸡我只是夫子(穿书)男主总想当我的腿部挂件他来自秦朝大唐:我爹是保镖头子雄兵连之再世周瑜凤凌天下回到明朝做权臣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回到上古当大王大楚皇权万古第一战皇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身为洗冤司司正,破个案子很合理大唐小郎中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明末疯狂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穿越水浒之雄霸天下逍遥小相公梦回大长安开封府胥吏最强特种兵之战神传说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绝宠小医妃:王爷,来一针千宋老子就是要战争
爱乐书屋搜藏榜:武道凌天大周少卿毒妃重生之杀伐穿越原始之魂三国赵云之子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我的公公叫康熙我的草寇人生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不愿长生的徐麟无双世子爷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克跑传记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深宫宠爱:小丫头,给本王暖脚大宋之最强纨绔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我是大明瓦罐鸡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执魏红楼之意难平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贞观长安小坊正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绝佳嫡妻盛世嫡妃(木兰听雨)北宋不南渡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红楼春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红楼败家子:我贾宝玉,又想纳妾了大明政客神医农女:傲娇夫君,惹不起!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我的老婆是土匪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红颜乱,纨绔王爷的宠妃大唐至尊龙帝我麻了:穿越到古代带着狙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系统派我来抗战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长平长平暄和皇贵妃传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