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课 2022\/10\/31)
有一个网友说,烦恼即菩提,如果我把这件事情给战胜了,给解决了,我也算是有智慧吗?
首先是这样,就是以我这么多年的经验,然后我也是问了一些高人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然后 他们的意见是这样的。首先要解决这个事情,前题必须得明白什么叫“烦恼即菩提 ”。如果 不解决这个事情的话,只会把蕴藏的性质搞混。
“烦恼即菩提 ”基本上是已经达到佛家“空色一体 ”的这种概念,已经证悟了“空色一体 ”。 注意,不是在“证空 ”。其实佛家,还有其他的所有修行体系也是分成三个阶段。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我们所常见的这些佛法,像很多高僧大德,或者人间佛法绝大多数说的只是“众生皆苦 ”, 对吧?
所以我们才要到极乐世界去,然后就是说一切皆空。
所以,当一个人还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其实只是在进入到看山不是山的境界。所以我们才要 离世,要跑到深山老林去,要出家。我们很多传统佛法都会这么说。
但是当我们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就会发现空色其实是一体,本来就是一样的东西,《心经》 上都说得很清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说白了合在一起就是空色一体,本来就是一个东西, 只是一体两面。所以又有佛教徒说什么空非空,色非色,非空非色的说,说白了就是空色一 体,但没把这事说透了。
所以不理解这情况的人一看佛教的一些经典就会感到很奇怪,就很容易认为是说一些绕圈子, 正反对立一起说的话。
同时,坊间有的时候很多人,就容易总是说概念。但一个概念产生了之后,到底背后所产生 的心境是什么?他可能不知道。
而如果一个人是在证烦恼即菩提的时候,这个人本身的佛家世界观就不是众生皆苦,而是众 生皆乐。为什么?
这很简单,就跟考试一样。比如说一个高材生人要在高考考上清华北大的话,那么,高考对 于他来说那是阶梯。但对于一个连二本都没考上的学生,高考对于他来说就是劫难。
都是高考,但是如果我没有上去,是自己的能力不行,所以我不能把它当成阶梯,它只能变 成阻碍我高墙。同理,当我们这个时候拥高材生这样的世界观时,我们在看世间的一切苦难 其实都不是苦难,没有苦难。
有的只是你自己没有足够的智慧去解决这些“苦难 ”,对吧?如果不能用更高维的思维方式 去解决这些东西,那我们才会觉得苦。
说白了这道题做不出来,把我们难住了,然后才觉得苦。若是做出来了,那就是成就自己和 别人之间的不同,这就是一种智慧,就是烦恼即菩提的根本。
所以当有了众生皆乐的这种认知方式后,我们就能把世间所有的一切的烦恼转换成来成就我 的机还。这个时候才会有烦恼即菩提的概念。
那么,如果我们把一个事情战胜了,解决了,算不算叫有智慧呢?
这就涉及到解决方法是在哪一个层级,是在用什么心境去解决它。
比如说,我跟伴侣吵架了,然后我把伴侣哄好了算不算解决问题呢?算解决问题,但这绝对 不叫智慧。这只能叫用了技巧,聪明,招比较多。但如果我能一辈子解决伴侣不跟我吵这个 问题,那才叫智慧。
如果我们只是解决一次吵架,那不叫智慧。这种事情,只要嘴巴比较甜,或者是用了什么方 法把伴侣糊弄过去,都能做到,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事。
但要真能一辈子解决一个问题,那绝对是大智慧。这用人间的化解技巧一定不行,用法界的 方法,像画个符,念个经也不行。而是用更高层次的认知去解决这个事才算。
我们举个很现实的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十字路口,假设两边车都要过的时候,那是不是就 要容易撞上了?这就会产生冲突。然后用一个红绿灯,这边红灯就这边停一下,另一边能走。 那就能解决问题,但这叫智慧吗?这不叫智慧,这只是用方法。
又比如说设立一个环岛,大家都按照一个方向绕,然后这算是这个智慧吗?这只比红绿灯稍 微聪明一些,但是流量一旦上了之后,环岛也会出问题。所以方法的特点是只能在某一层次 上去解决问题,有时候看似解决了,但实际上只是在某一层上解决了。
智慧一定是什么?
是用高维的认知去解决低维的东西。而只要是用经验或者手段,是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 不说永久,但那怎么着也要能够要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把问题解决这个才算可以。
所以,总结一下,如果说烦恼即菩提,如果我把这件事情给战胜了,给解决了,我也算是有 智慧吗?
第一,要知道自己是否利用高维认知去解决低维问题。
第二,是否永久性的或者是根本性的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就是叫有智慧。若不能做到这两点,我认为最多只是聪明或者招数比较 多,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