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孙权和众人开始商议接下来的计划。
有主张直接北上强攻的,让三韩部落联盟知道自己一方不是好惹的。
但是也有人不建议强攻。
虽然敌人的战斗力不如己方,但是毕竟修有防线,占据地利,而我军很多士兵都是新兵,强攻必定有所损伤,所以应该迂回包抄,攻打其他防御薄弱之处。
随着大家的讨论,众人逐渐偏向了第二个计划。
而孙权本身就没想过强攻。
一个是打造投石车需要不少时间,另外一个就是强攻还真的会有损伤。
自己这次带来的大多数都是刚刚完成训练的新兵,要是就这么死在这里,未免太可惜了。
要是能够经过几次战斗,变成老兵,不管是提高战斗力还是减少伤亡,都是必然的。
而且看现在,手下诸将也是差不多统一了想法,于是孙权直接拍板,用第二和迂回的计划。
至于怎么迂回?这很难吗?
虽然在北方和东方都建有敌人的防线,但是这算是问题吗?
孙权大军是怎么来的?
有着强大的海上运输能力,迂回到其他地方就简单的很。
于是,孙权决定留下一万骑兵和一万五千步兵防守现在占领的地盘,同时又派部分人去打造投石机之外,其他的近八万大军,直接从海上迂回。
至于目标则是离这里比较近的弁韩。
从南边大海上绕一下就行了。
而且相信弁韩内地应该是很空虚的。
北面和东面两条防线就有十五万大军左右,而在和高句丽战斗的也有四五十万,可想而知三韩还能剩下多少实力了,很可能是青壮之人都拿起武器上战场了吧?
就剩下老幼妇孺管什么用?
而且以这八万大军的实力,就是对上的都是青壮勇士又有何惧?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占领弁韩和辰韩,那在北面和高句丽战斗的两韩之人就不会投降高句丽。
他们的家人也算是一个人质吧。
剩下的马韩就随他去吧,想投降就投降,不管投降哪一边。
但是不管怎么样,那几个部落联盟的首领是肯定不能轻饶的。
就算侥幸留下命,以后也绝对不会再有机会担任首领职位了。
因为要借助公孙瓒的名义,所以公孙瓒是肯定要去的。
所以最后留下徐庶,朱治,李严和牵昭在这里防守,孙权带公孙瓒和其他人人进攻弁韩。
这里面最兴奋的就要属新来的几个人了,尤其是甘宁和赵凡。
甘宁是因为刚来,和其他人不熟悉,所以就被孙权留在身边,而赵凡则是非常高兴的跟着赵云走了。
他早就听太史慈说了,他的结义兄弟赵云弓马娴熟是大将之姿,甚至武艺比他还高,让赵凡心生敬佩。
而赵云也是听说了赵凡的实力,对有这样的帮手也是非常满意。
剩下的马谡,向宠,乃至郝昭也是兴奋异常。
马谡,向宠也是真正的第一次参与真正的战斗,而郝昭以前则是一直负责运输粮草物资和战马,已经很久没有上阵杀敌了。
这一次终于可以一展身手,当然也是非常兴奋的。
至于马良,则是被孙权拍去了瀛洲四岛,协助廖化建设瀛洲去了。
孙权这一次北上,可不光是带着大军的,还有数百名从文学院学业有成,也就是毕业了的,愿意来北面实地锻炼的学子。
他们可以在这边新占之地慢慢的锻炼地方上的政务,表现好以后就会调派到其他地方正式为官。
这边新占,他们的任务比较简单,就是看住当地的三韩之民,然后大力建造发展领地即可,短期内并不会有那些地方上的那些家长里短或是各种案件的发生。
这一次,先锋是魏延和赵云。
二将带领两万骑兵一万步兵先行登岸。
近八万的大军都是新老混编。
就是原来的老兵和新兵共同行动。
相信有这些老兵的言传身教,新兵能够尽快的成长起来。
而不出所料,当魏延和赵云率领的前锋大军出现在海边并且登上了海岸以后,那些弁韩的百姓全都是傻眼了。
他们倒是从部落首领那边听说了公孙瓒从海上去了马韩南部的事情,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公孙瓒又从海上来他们弁韩啊。
早知道,公孙瓒就那么一点兵力,防守三韩的十五万大军就已经够吃力了,怎么可能几乎是全军出动,直接来进攻他们弁韩?
这也是弁韩留守的各个部落小首领看到三万公孙瓒军,才有的猜测。
各部落大首领二首领几乎是随军去建筑防线了,部落里只留下三首领或者四首领之类的。
在上岸之后,魏延轻车驾熟的派出了很多股骑兵小队,直接在向导的带领之下,往远处撒了出去。
这是侦查附近的地形还有敌情的,顺便抓一些俘虏回来。
今天因为是阴天,所以海边打渔的人几乎没有。
孙权也懒得用太多人去抓那几个零星的渔民。
反正上岸之后找到弁韩的部落,就肯定能找到人。
魏延和赵云,往陆地上扩展,很快选择好地形,建立警戒线,然后开始让步兵建造营地,骑兵则是负责守护。
当孙权在天黑之前,率大军登岸之时,营地基本已经建设好了,并且已经开始准备晚饭。
在帅帐里面,魏延和赵云在向孙权汇报着得到的情报。
因为附近有两个小部落,所以看到大量骑兵出现之后,除了逃走百余人之外,剩下的都直接在向导的劝告之下,选择了投降。
更巧的是,向导里有三个人,以前还是这两个部落里的族人,只不过几年前打渔发生意外才流落到济州岛的。
通过这三个向导,不仅轻松拿下了两个部落,甚至还弄清楚了弁韩这边的情况。
正如当初开会的时候预料的一样,不只是弁韩,连北面的辰韩也是没有多少青壮留守部落。
马韩有十万大军在那边防备公孙瓒,弁韩三万,辰韩两万,共五万人在防备公孙瓒东进。
而其余三韩绝大部分的青壮都是在北面同高句丽大战,剩下的青壮真的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