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靖的这次简短交谈,让李治收获不小,他坚定了信心,想要击败葛尔东赞,非李浩不可,就算群臣和他父皇如何反对,他也会坚持到底,不为别的,只为大唐,他也相信,他的父皇不会因为私愤而置大唐安危于不顾。x更新最快
李治回到太极宫后,去甘露殿求见李世民,经过这段时间休养,李世民虽然还是卧病在床,但精神却好了少许,至少可以坐在床上和人正常谈话了。
李治来到床前,行礼问候后,问询了一下病情,李世民便问道:“治儿你已有好几日没来了,是不是外面的战况很不好?”
李治闻言神色一黯,默然点头。
李世民也是神色一黯,虽然他愤怒,生气,但他现在也想通了,再生气又能如何,把自己气死了,只会便宜了禄东赞,所以他努力让自己平静,缓缓问:“听辅机说,他建议你请卫国公出马,卫国公之前就已卧病在床了,怎可御敌,你莫要听辅机的。”他也不赞同劳烦李靖,国家虽然重要,但他不不想这样压榨自己的老友。
李治却道:“父皇,儿臣已经去探望过卫国公了。”
“哦?”李世民闻言有点激动,忙问,“药师他……身体还好吧。”
到了他这年纪,对于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是非常怀念的,特别是两人都卧病在床时,更有相惜之感。
李治道:“卫国公病痛缠身,除了双手脖子之外,几乎无法动弹,不过他今日精神很好,坐在轮椅之上接待儿臣,并与儿臣说了许多……”
他说到这里忽然顿住了。
李世民见他面露难色,蹙眉道:“他还说什么了?”
李治便道:“他还说,他能帮忙戍守长安,但此次想要救大唐于水火,非要请李浩出马不可。”
李世民闻言沉默了,缓缓皱起了眉,此刻心中只有一句话:又是李浩。
李世民虽有容人之量,却也有自己的底线,李浩触碰了他的底线,他早就打算此生都不再用李浩了,然而,他也知道,李靖说得对,葛尔东赞这次突然发难,而且有备而来,随时都有可能兵临长安城下,除了李浩之外,还真的没人能击败他,这让李世民很不开心,这种被迫起用李浩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像是被人胁迫一样。
李治见李世民皱眉犹豫,拱手道:“父皇,情势危急,刻不容缓,倘若吐蕃兵临城下,到时候就算想要去请李浩,都不可能了。”
李治的这句话,简直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李世民长吸一口气,长声叹道:“罢了,父皇眼下身体不佳,父皇授命于你,一切事务,你全权处理,你想用谁便用谁,不用与父皇请示了。”
李治闻言激动得差点流出眼泪,赶忙拜谢:“多谢父皇!”
他知道,他父皇是拉不下那老脸,所以才会让自己去重新起用李浩,既然他父皇都答应了,群臣们的意见还重要吗,他们有什么资格反对起用李浩,毕竟从明面上讲,李浩当初是被赏赐郡王封号而去了封地,不是流放,虽然事实就是流放,但官场上的事,就讲究一个台面。
隔日一早,李治与群臣在两仪殿商议退敌之策,李靖竟坐着轮椅,由金吾卫推着来到两仪殿上,一起参议大事。
望着李靖佝偻的双手和老态龙钟模样,众臣的心顿时沉到了谷底,当年的军神已然这副模样,他们感觉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殿上,李治发问:“如今吐蕃大军已在攻打岐州,这是长安面前最后一道防线了,若是岐州被破,长安危亦,诸位都是朝廷肱骨,可有退敌良策。”
李靖刚想发话,马周便出列道:“殿下,臣以为,琼南王李浩功勋卓着,而且战无不胜,素有吐蕃克星的称号,多次于吐蕃交战,皆获全胜,若能请李浩出马,定能击退吐蕃蛮夷。”
去年中书令岑文本在随君出征高句丽的时候病死在了军中,回国之后,李世民便任马周为新的中书令,现在的马周,那可是实打实的宰相,说话相当有分量。
老态龙钟的秦琼闻言也立刻出列道:“殿下,臣附议,臣认为马中书所言十分在理,如今朝中,当年的骁勇悍将皆如老臣一般苍老,而新一辈如秦怀玉尉迟宝林等人又远非葛尔东赞对手,葛尔东赞此人用兵狡诈,连素来用兵持重的李绩和苏定方都败于其手,欲败此人,非派请李浩不可。”
褚遂良闻言立刻皱眉出列道:“殿下,臣认为不妥,琼南距离长安万里之遥,等李浩到来,需三四月有余,战场之事,瞬息万变,岂能等那么久!”
马周闻言冷哼了一声,问:“那么褚大人,你又有何退敌妙法呢?”
褚遂良厚着脸皮道:“我没有妙法,但对于是否派请李浩,我有权发表我的看法。”
这时,李靖忽然动了,只见他用佝偻的双手艰难地拨弄轮子,缓缓驶出,来到大殿的中央,然后缓缓道:“殿下,此次老臣愿与秦叔宝戍守长安,撑到琼南王李浩到来。”
此言一出,殿中一片寂静,在如此军情紧急之际,军神李靖的话,几乎就是一柄开天利剑,能斩碎一切反对的言语。
果然,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再也没有了反对的声音。
李治闻言向李靖投去感激的眼神,然后道:“卫国公,你已如此病重,还要劳烦你戍守国土,孤真的于心不安,为了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有劳卫国公了,还有翼国公。”
秦琼接话道:“殿下言重了,戍卫国土,乃我等本责,更何况是戍守长安,殿下放心,有老臣和卫国公在,谅吐蕃蛮夷也无法踏入长安半步!”
大唐贞观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七,一队宣旨快马队伍出了长安,火速南而去。
与此同时,一只飞鸽从蓝田侯府飞出,飞往南方,然后,石那杰派人将侯府中所有的钱财和重要物品全都搬入地下密室,然后带着侯府内所有人还有大批粮食去了长安城,在长安城里,有一个李世民当初赏赐给李浩的府宅,正好成为他们落脚的地方,毕竟吐蕃大军就要攻来了,以葛尔东赞对李浩的仇恨,绝对不会放过蓝田侯府的,所以他们必须提前撤离,这是李浩的命令。
远在琼南的李浩早已做好了准备,李国成已经带着五千玄甲军坐船出发,到流求和陈宾会合,一万玄甲军乘坐飞剪船从东海到黄海,然后从渤海进入黄河,逆流而上,直奔洛阳,从洛阳登岸,前往商州,在那里等李浩。
李浩则在琼南等候长安的圣旨。
九月初八,葛尔东赞攻下了岐州,九月十六,大军包围长安,发动攻城之战,动用了无数攻城利器,攻势凶猛,令人嘲讽的是,葛尔东赞的粮草和攻城器械全都是从大唐各个州府掠夺来的。
面对葛尔东赞的强攻,李靖和秦琼一南一北坐镇,而且他们听从马周的建议,调出了军器监和科研寺的所有床弩。
床弩自李浩发明出来后,一直都未能派上用场,因为这种东西太过笨重,用来攻城的话用处不大,比较适用于守城,如今终于派上大用场了。
三百多台床弩分别安置四面的城墙之上,巨大的弩矢发射而出,竟能摧毁吐蕃军的投石车,打了葛尔东赞一个措手不及,葛尔东赞好不容易掠夺来的一百多架投石车被打烂了一大半,不仅如此,因为这些床弩的忽然出现,导致吐蕃大军伤亡数千人,然而他们几乎没对唐军造成什么伤害,吐蕃大军士气受挫。
葛尔东赞当即下令收兵,在牙帐之中召集众将领,商量破城之策,其实哪有什么破城良方,这里可是长安,城池何等高大坚固,如今还有神弩守卫,莫说他有十几万大军,就算是他有二十万大军,也难将其攻下。
葛尔东赞似乎也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当即便下令困城,他就不信,长安号称百万人口大城,里面的粮食能撑多久。
这一次,聪明的葛尔东赞失算了,有了贞观水稻后,河南、河北、河东、关中等地也纷纷种上了水稻,去年粮食大丰收,粮库充盈,米价再跌,同时,早在葛尔东赞打败李绩的时候,石那杰就收到李浩的命令,四处收购粮食,然后运入长安,因为李浩也知道,葛尔东赞绝对攻不下长安城,他也算到葛尔东赞绝对会困城,所以才提前做好准备。
同时,李浩还让报社在报纸上四处宣扬,说葛尔东赞随时都有可能攻到长安,长安的百姓人心惶惶,纷纷逃出长安去别处避难了,眼下长安城中,百姓只剩三十万,而国库的粮食加上石那杰献上的粮食,竟有六十多万石,撑上三四个月绝对没什么问题。
十月初一,宣旨队伍终于到达琼南,并于李浩府上宣旨,圣旨上,李治以监国身份封李浩为十道兵马大元帅,赐黄金鱼符,可节制大唐所有兵马,各道将领,听其调派,速奔长安勤王。
当李浩听到圣旨的时候,惊呆了,十道兵马大元帅,这可是只在演义中出现过的的军职,现在竟真的出现了,那可是非极度信任之臣不可轻封,非特殊时期不能轻封,可见这次长安是真的岌岌可危了。
但他还是难以置信,这份圣旨,群臣怎么会同意的呢,李世民又怎么会同意的呢,他们就不怕他借机谋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