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纪灵阻牵招
高唐西二十里,黄河渡口。
黄河东岸,一杆大旗迎风猎猎招展,上绣一个斗大的“何”字。
数十艘渡船呈一字逶迤排开,每艘渡船各载二三十人不等,正蓄势待发。
有了前番渡河追剿公孙瓒的经历,陶应命令高唐渡口增加了运力。
所以,如今的高唐渡口,船只多了许多,更加方便黄河两岸人员的往来。
尤其是从冀州欲进入青州的流民,只要到了渡口,立即便可上船过河。
来去匆匆的何苗也是沾了陶应的光,他的五百北军一到渡口,就立即上了船。
大旗之下,面色不虞的何苗与长史乐隐并排肃立,望着登船的北军护卫。
“何将军,待过了河水,您就安全了,秉要前往济南一趟。”
何苗的事情办完了,曹操交代卞秉的事情还没有办。
“此番来青州,何将军应该知道,秉除了护卫将军外,还要从济南接上曹校尉的夫人与公子回洛阳!”
卞秉表达得很清楚,就是告诉何苗,过了黄河,我卞秉就不陪你了。
“不行!”
本来心情不佳的何苗,神色瞬间变得阴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卞秉离队的请求。
“开玩笑,即便远离了青州,但冀州也不太平好吧!”
何苗现在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日不回到洛阳,他一日就没有安全感。
“卞秉,你莫忘了,大将军让你领五百北军的目的!”
语带呵责的何苗,阴冷的眸子盯着卞秉,特意提出何进来敲打和威胁。
“暂时收拾不了陶应小儿,但要收拾你一个西园军小小的假司马,反掌之间耳!”
在何苗心中,莫说卞秉这样上不得台面的小角色,就是西园军的典军校尉曹操,何氏要收拾起来,也是轻松加愉快。
“要不这样办,我的弟子牵招,为人稳重,就由他代替卞司马前往济南一趟如何?”
在眼下的节骨眼上,乐隐不愿见到何苗与卞秉之间闹出嫌隙,便出了一个折中的主意。
“好吧!”
心中不满的卞秉想了想,无奈地同意了乐隐的提议。
“那就有劳牵先生了!”
卞秉转身先朝牵招躬身一礼,尔后将他拉至一旁,细细交代了一番关于丁氏与曹昂之事。
“唉,太窝囊了!”
卞秉原本可以不理睬何苗的,但他不想因此给姐夫曹操带来麻烦。
眼下的曹操,虽然隶属于西园军蹇硕手下,但却依附的还是大将军何进。
得罪了何苗,跟得罪何进没什么差别。
为了姐姐卞氏,卞秉选择了妥协与隐忍。
“若秉的姐夫是卫将军、济南侯,这何苗,还敢如此颐指气使吗?”
没来由,陶应模糊的“影子”突然从卞秉的脑海中闪过。
“哼!”
骑马立在何苗对面的卞秉,虽然在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但他脸上的恼怒之色依然时隐时现。
“卞护卫,你交代完了?”
何苗不愿搭理卞秉,乐隐却要维系双方微妙的关系,一脸温煦地朝卞秉打了个招呼。
不是乐隐与何苗唱反调,关键是这一路上并不安全,尤其是高唐出现新的变故,他们还要靠卞秉护卫呢。
“多谢乐长史关心,卞秉可立即出发!”
神色生硬的卞秉点点头,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和缓些。
“算你识相!”
立在一旁一语不发的何苗轻哼一声,心中稍稍舒畅了一分,再看卞秉,心中也没有刚才那么厌恶了。
“卞护卫,这一路虽然是南下,但也并不太平,我们身边只有五百兵马,需小心谨慎,万不可大意!”
乐隐瞟了一眼何苗,目光又紧紧盯向卞秉,特别沉声提醒了卞秉一句,这才是眼下何苗最上心的事。
“请何将军放心,卞秉理会得。”
话是乐隐交代的,但卞秉知道这是何苗的意思,对着何苗拱了拱手。
“出发!”
何苗大手一挥,向卞秉发下号令。
“开船!”
事已至此,郁闷的卞秉也不再多言,目光一厉,转过身去,扯开嗓子嘶吼一声,以期将自己的命令清晰传递到每一艘北军船上。
当然,也不乏借此发泄心中的愤懑。
“开船咾……”
在旌旗的引导下,搭载五百北军的船只沿着黄河东岸浩浩荡荡地一路西去。
“咯踏踏……”
待何苗、乐隐上了船,卞秉也纵身跳到了船上,正要下令艄公横渡时,忽闻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东岸响起。
何苗、卞秉惊回首,只见一骑,身披铠甲,手拎一支三尖两刃刀,踏着暮色,杀气腾腾地疾驰而来。
“又一个杀神!”
卞秉目光犀利,老远瞧地真切,身上的汗毛骤然乍起,不自觉紧了紧手中的长枪。
“此人与前番南下之人一般,满身煞气,定是久经沙场的战将,恐又是济南侯的麾下!”
在卞秉、何苗思忖间,纪灵已到了岸边。
“唏律律!”
纪灵猛地一勒马缰,疾驰的战马骤然一个急停,人立而起。
待战马前蹄落地时,战马之上的纪灵已甩镫下马。
“船工,渡本将军过河!”
纪灵招呼一只空船,牵着自己的战马走了上去。
“是纪将军,大家快替将军牵马!”
船工显然认识纪灵,立即招呼同船的伙计干活。
“有劳各位船工了!”
上了船的纪灵,犀利的眸光扫视了一圈河面上的北军,又瞅了瞅隔壁船上的何苗、卞秉,便不动声色地立在船头,待船工拴好马匹,便可渡河。
“呼!”
见纪灵不是冲他们来的,何苗、卞秉暗舒一口气。
“子经,记着,到了济南,接上丁夫人与曹公子,立即回洛阳,路上谨慎些!”
马上就要开船了,将牵招一个人丢在青州,乐隐有些不放心,出声又交代一句。
“老师放心,弟子定安然无虞地将人护送回洛阳!”
牵招看了看身边给自己留下来的十名北军,朝老师乐隐保证一番。
“子经?”
“丁夫人,曹公子?”
立在船头,不动声色暗暗留意隔壁船上之人的纪灵,听闻乐隐之语,眉头猛然一跳。
“这群人,莫非是受了典军校尉曹操的命令,前来济南接丁氏与曹昂的?”
丁氏与曹昂之事,纪灵是知道的。
陶应在东平陵,曾亲自交代陈登,安置了丁氏母子两个。
而且,此番陶应回济南,就是为了接丁氏母子上洛阳。
“不行,绝不能让他们去济南,否则,尹氏与何晏之事就暴露了!”
若没有后来的尹氏与何晏,纪灵绝不会在意丁氏与曹昂的去留。
但现在她们两家住在了一起,为了陶应洛阳之行的安全,纪灵就不得不出面阻止了。
“任何对主公不利之人,都得死!”
虽然不知道陶应为何一定要送丁氏母子回洛阳,但纪灵相信以陶应的智慧,一定是有了万全之策,不怕丁氏母子泄露尹氏母子的消息。
眸子里闪过一抹狠戾,纪灵握三尖两刃刀的手紧了紧,立即就想下船,伺机斩杀“子经”一行。
“嘶,不对!”
“这个‘子经’,怎么有些耳熟?”
纪灵又停住了自己已抬起的脚,脑海中开始竭尽全力地搜寻起“子经”这个名字来。
“到底在哪里听过呢?”
眸子急转的纪灵,一边思索,一边盯着站在岸上的牵招又细细打量起来。
就见牵招,一副书生装扮,身高八尺,俊眉秀目,眉色淡淡,眼角微微勾起,肤色偏白,少了几分英气,多了几分单纯。
“对对对,听陈军师说过,有个叫牵招的,正是字‘子经’,乃此番主公表举的河间易县令!”
陈登是陶应任命的济南军团军师,虽然如今的身份是卫将军长史,但纪灵还是习惯称陈登为军师。
一想到牵招是陶应特别表举之人,纪灵就有些犯难了。
“主公所举之人,皆是可为己用的大才,不能一杀了之!”
其实,纪灵此刻即便将牵招杀了,陶应也不会怪纪灵半分。
只是纪灵会做人,他绝不会因为受陶应的器重,就得意忘形。
当然,纪灵更不愿让陶应对他失望。
“对,就这么办!”
苦思冥想了一会,纪灵眼前陡然一亮,眉宇间的犹豫不决一扫而空,冲着岸边的牵招猛喊了一嗓子。
“子经,你可是冀州观津县的牵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