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郭嘉论雄主
豫州。颍川。阳翟。
荀彧中途离席,一点都不影响屋内众人的谈兴,就连荀攸也更加放得开,话也多了起来。
“若真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我郭嘉,定要找一位有雄才大略,而且还比我郭嘉更聪明的主公!”
戏志才、荀攸、陈群、辛评皆是一怔,互视一眼,继而皆忍俊不禁,大笑起来。
“这天下,比奉孝还鬼一分的,怕是没有咯!”
戏志才手指虚空点点郭嘉的脑门,一边大笑,一边调侃。
的确,刚刚加冠的郭嘉,在颍川已经是声名鹊起,就连戏志才也自愧弗如。
“确实,天下间,和奉孝一样聪明的人有,但比奉孝还聪明的人怕是找不到了!”
戏志才对郭嘉的评价,得到了辛评、陈群、荀攸的一致赞同。
“不见得啊!”
刚刚还自鸣得意的郭嘉,听了戏志才等人之言,脸上的笑容慢慢消散,被一抹肃然取代。
“若是过去,志才兄如此评价嘉,嘉定然欣然领受,可数月前的一趟洛阳之行,让嘉不敢再小觑天下人杰!”
望着郭嘉脸上露出的一副严肃、认真相,戏志才眸子里闪过一抹讶异。
“能让郭奉孝佩服的人,定然智慧、谋略绝伦!”
戏志才刚想问郭嘉为何会有如此感概,郭嘉自己主动说了出来。
“在洛阳,嘉遇到了几个人,有冀州的田丰、沮授,东郡的程立、陈宫,扶风郡的法正,其智慧谋略均不下我颍川人杰,甚至过之而不及!”
郭嘉指名道姓地点出的几人,其中如田丰、程立,荀攸等人或认识,或早闻其名,不由皆坐正了身子,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原来郭奉孝不是谦虚,而是认真的!”
“田丰、沮授、程昱、陈宫、法正!”
荀攸、戏志才等人虽然对自己的智慧谋略很自信,但绝不会自大到目中无人,有了“鬼才”郭嘉的提醒,心中暗暗对田丰等人的重视程度增加了份量。
身为颍川的人杰,他们都很清楚,既然乱世将至,又是一个群雄共舞的时代,这些大才说不定就是自己的搭档,或者成为自己的对手。
能早点了解这些人的底细,无论是未来合作,还是对抗,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果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
戏志才感慨地回应了郭嘉一句,话里话外透着浓浓的羡慕。
“志才兄,你以为,嘉前番洛阳之行,只为游学吗?”
郭嘉突然一改严肃,眉眼再次舒展开来,嘴角勾起,笑意浅浅的眸子里闪过一抹狡猾。
“嘉尚未到洛阳前,已对汉室的分崩离析已有预感,因此前往洛阳,是想给未来找一位可辅之明公!”
这下莫说一脸失神的戏志才,就连一旁看郭嘉唱独角戏的荀攸、陈群、辛评,脸上亦一片骇然。
“奉孝可找到了明公?”
内心极不平静的戏志才,神情复杂地重新审视起郭嘉来。
“与郭奉孝不动声色地未雨绸缪相比,我戏志才何其迟钝!”
这一刻,内心苦涩的戏志才终于有了一丝明悟。
“怪不得郭奉孝对投奔陶重光犹豫不定,原来是还有可供选择之人,甚至对方比陶重光更值得辅佐!”
洒脱不羁的郭嘉,深邃的眸子一一从荀攸、辛评、陈群脸上掠过,最后落在了戏志才身上。
“这大半年来,嘉阅人无数,洛阳那些所谓俊杰,可成雄主者,却不过三人!”
郭嘉蔼笑着摇摇头,又点点头,表露给众人的神情中,尽是通达人情的体贴。
“愿闻其详!”
眸子微缩的荀攸等人,一瞬不眨地盯着郭嘉,谨防漏掉一字。
“其一,袁本初。此人素有大志,近些年来,在洛阳名声大噪,以其游侠的人脉,一旦拥兵而据,必然一呼百应,成为一方雄主!”
注视着戏志才等人的神情变化,嘴角勾起的郭嘉露出一抹笑意,也没卖关子,直言相告。
“其二,袁公路。此人身份比起袁本初更为显赫,乃袁氏嫡子;加之袁氏在汝南势力根深蒂固,一旦接管本家,称霸南阳、汝南、九江一带绝非难事!”
说到袁术,郭嘉的眸子里又闪过一抹犹疑,显然对袁术的未来又有了一丝不确定性。
“袁公路此番在泰山郡折戟沉沙,不知会否影响他的雄心!”
“当然,这还建立在他是否有命活着离开泰山,回到洛阳!”
戏志才等人望着侃侃而谈的郭嘉,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袁术的遭际众人皆知,郭嘉突然改变对袁术的看好,也能够理解。
“其三,曹孟德。此人名望、家世虽不如袁氏兄弟,看似平平无奇,却是高深莫测,嘉难以猜度他的心思!”
提到曹操,郭嘉脸上现出一抹异彩,在他内心深处,更看好曹操的未来。
“果然!”
郭嘉语落,戏志才深沉的眸子里闪过一抹了然之色。
“陶重光果然没能入郭奉孝的法眼!”
雄主三人,郭嘉单单不提陶应,戏志才也能够理解。
毕竟陶应崭露头角有些突然,郭嘉尚未有机会与之接触,能不完全被郭嘉否定,也算陶应非常不一般了。
“不过,陶重光犹如潜龙在渊、待机而动的王者,能义无反顾地军管青州,嘉敢肯定,他定也看清了眼下大汉的局势!”
一脸谐谑的郭嘉,犀利的眸子再次从若有所思的荀攸、陈群、辛评身上一一掠过,落在戏志才脸上。
“我郭嘉能看透的事情,就不信你戏志才看不透!”
郭嘉睿智幽深的眸子注视着戏志才,一脸审视。
戏志才能提议让他前往青州,郭嘉绝不相信是仅仅为找个吃饭或进身的门路那么简单。
在整个颍川,能让郭嘉除水镜先生之外敬重如师的,也唯有戏志才一人。
“奉孝的意思,济南侯军管青州,是未雨绸缪?”
忽略了郭嘉望向自己的怪异眼神,神态自若的戏志才出言印证自己的猜想。
“志才兄不是早就看清陶重光的用意了吗?”
戏志才眸子里一闪而逝的一抹讶异与意外,被郭嘉尽收眼底。
“陶重光先谋泰山,后占青州,步步落子,先下手为强,不是预先给自己抢占一块高地,为未来争雄天下做准备,还能是为什么?”
郭嘉谐谑地反问戏志才,戏志才尚未自辩,轻捋胡须的荀攸先喃喃出声。
“看来,陶重光亦有雄主之姿啊!”
陈群心中一动,更加坚定了前往青州的决心。
“也许,因祸而得福!”
辛评的心思却并没有在陶应身上,而是始终回味着郭嘉对袁氏兄弟的评价。
“四世三公的袁氏,似乎力量更强大一些!”
戏志才、陈群等人想什么郭嘉没有在意,他继续陈述对陶应的态度。
“就陶重光眼下张扬的行事风格,说实话,嘉看不清!”
若说郭嘉对曹操看不透,对陶应就更如坠迷雾。
若两厢相较,陶应自然比曹操更有优势。
不过,郭嘉没有见到陶应本人之前,他尚不能对陶应做出准确的判断。
“此番长文前往青州,嘉欲同行,可惜囊中羞涩,不知长文雇佣车夫否?”
一改刚刚的神采飞扬,郭嘉眸子里再次浮现一抹奸猾的笑意,一脸谐谑地望着陈群。
“哪里话,有奉孝同行,群求之不得!”
郭嘉主动提出同行,让本对青州之行有些忐忑的陈群心中狂喜。
虽然手中有孔融的文书,但毕竟不太了解陶应,孤身面对,陈群多少有些胆怯。
其实,在陈群的内心深处,他真怕荀彧那“乌鸦嘴”的警示成真。
但有了郭嘉在侧,那就不一样了,毕竟郭嘉的精明能甩他陈群几条街。
“就你鬼心眼多,你这哪里是去给长文赶车,我看是蹭吃蹭喝还差不多!”
戏志才笑着打趣了郭嘉一句,顺便也提醒陈群不要把郭嘉的话当真。
“以郭奉孝的骄傲,哪怕饿死,也不会给人去赶车!”
郭嘉的用意,不仅戏志才清楚,荀攸、辛评、陈群同样心知肚明。
“狡诈如狐郭奉孝!”
郭嘉对陈群当众开玩笑,是不想让颍川人对他的青州之行过度解读。
“我郭嘉前往青州,不是去投奔陶应,而是给陈群作伴!”
颍川人心太过复杂,在乱世未至之前,郭嘉绝不会将自己立在大汉朝廷的对立面。
“呵呵,长文又不差我郭嘉的一口饭食,志才兄多虑了!”
聪明如郭嘉,自然对戏志才的话心领神会,眸子一转,笑眯眯向他发出邀请。
“志才兄,此番难得有长文这个金主,不若你我与长文偕行如何?”
戏志才颇有深意地瞥了一眼郭嘉,笑着望向陈群。
“长文,若不嫌志才累赘,也让志才沾沾长文的光可否?”
陈群更是喜不自胜,忙不迭点头答应,谨防戏志才变卦。
“有奉孝、志才一路同行,群此番青州之行,必不寂寥!”
有了郭嘉的同行,陈群对救回父亲陈纪多了一份底气;如今又再多了一个戏志才,陈群更加信心十足。
至于一路来回两个人的吃喝用度,以当下陈氏的身家,根本不算什么。
“对了,群打算明日早行,不知仓促否?”
兴冲冲的陈群站起身,立即征求郭嘉、戏志才二人的意见。
只要郭嘉、戏志才同意明日出发,陈群就立即下山叫人多准备一辆马车。
“我乃有名的浪子,了无牵挂,随时可行!”
陈群的态度,让郭嘉很满意,他看得出,陈群是真心实意欢迎他们同行。
至于陈群想借他们壮胆之事,对郭嘉来说,只不过举手之劳罢了。
“我看明日天光正好,宜出行,无需改期!”
戏志才也站起身,既然明日就前往青州,他虽然东西不多,但也得拾掇拾掇。
“此番之行,恐再难回颍川书院了!”
戏志才有种感觉,他与颍川书院的缘分尽了。
“那好,奉孝、志才,你二人收拾收拾,群这就下山去作安排,明日一早,二位来鄙宅,待用过早饭,一起出发。”
担心夜长梦多的陈群见郭嘉二人对明日出发无疑义,便不再磨蹭,朝众人打声招呼,连夜急匆匆下山而去。
陈群走了,郭嘉、戏志才也要离开颍川书院前往青州,荀攸与辛评坐不住了,也结伴下山。
“这颍川书院,恐怕再难现昔日的热闹了!”
无论是荀攸,还是辛评,都明白,郭嘉、戏志才定是前往青州谋出路去的,他们也有点心动,毕竟,靠举孝廉谋出身的机会太渺茫了。
不过,一想到陶氏的所作所为,荀攸、辛评又有些踌躇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