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秦丰刚刚埋葬巧巧之后,城里可是闹开了,甚至闹到了皇宫。
事情要分两个方向,先说皇宫这边,于辉这边回去之后立马换了一身衣服,直接跑到礼部办事处去了,见了礼部马侍郎,声情并茂的说起下午的事,当然了他也是朝着自己有利方向说的,具体是这样的。
一身正装青袍官服,上面补子上绣着一个鹭鸶,这是正六品的文官衣服,开口是很沉稳的男人音:“下官参加马侍郎,明日教司坊表演节目都已经准备好了,另外秦丰已经到了,不过这人似乎不太好管,刚才不但阻拦下官教训教司坊众人,还写了一首反诗。”
一个身穿绯袍官服,补子上绣着孔雀的女人听到这话,一脸疑惑的回过头,年岁在四十出头,不过保养的似乎很好,身体虽然有些发福,但是那种相对来说丰满的那种。
“反诗?说来听听。”那女官开口问着。
于姥姥此时是一点女音也没有,当初半男半女的调也没有了,一脸谄媚的将诗念了一遍,那马侍郎听完点点头,但是话锋却一转的问起来:“现在人呢?”
于辉姥姥解释着:“他藐视教司坊,不服管教,那会已然跑了。”
马侍郎轻轻笑了笑:“于坊主,你想挪挪位置离开这我也是知道的,本来打算这次中秋之后就上报朝廷准备给你提一提,挪一挪位置……”
“下官感谢马侍郎提携,定当尽心尽力办事……”于辉姥姥抢着回答道。
“呵呵,知道你办事尽心,箫阁老对你也是赞不绝口,打算让你兼任鸿胪寺寺卿,如今外藩已经到了,但是朝廷上下确实十分平淡,大国风度一点没有,要知道除了明天的中秋佳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商谈,对此箫阁老颇有微词。可惜朝廷里面要是能人尽其职就好了,也不会这么费事。”马侍郎捧着茶杯喝上一口慢悠悠的说着。
于姥姥一听这话,立马更谄媚了,挺着胸脯说了一堆话,总结起来大概意思就是:有些人站位不够高,眼光太狭窄,思想觉悟跟不上,自己坚决执行上司的政策,紧跟着阁老等人走。
这话像不像你身边一些人经常说的话?这种人自古就有,可以说为了往上爬不择手段,什么不要脸的话都能说出来。
同时于姥姥也听出了话里话外的意思,最后说着:“大人您公务繁忙,下官就不打扰了。”
马侍郎也点点头,一点也不挽留,看见于辉走出去,马侍郎喊了一句来人,然后门外走进一人,马侍郎轻轻吩咐着:“去把刚才那首诗给清流翰林还有御史宣扬宣扬去。”
就这么着,在极短的时间内这首诗就在翰林清流,御史大夫流传开来,不明事情缘由的一帮人一致定性这是反诗。
这个群三五之人凑到一起,趁着天还没黑就要面见女帝,一直要求严惩做诗之人,也就是秦丰。
到了皇宫,女帝接到奏折一看,全都是参这首反诗的,要求严惩秦丰,女帝看着一群人跪在下面,面无表情的一本又一本的看着奏折。
要说这是反诗嘛?可以肯定的说是,尤其是后两句,冲天香阵透帝都,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不就是要在帝都动到刀兵嘛?黄金甲可以定性为反贼的标志。
女帝自然能读懂这里面的含意,但是在知道内情的情况下,这明显针对的就是教司坊的,但是她不能解释啊,一个至高无上的九五至尊怎么这么了解一个低下的乐户?所以只能用一个拖字诀,一边慢慢看折子,一边思索办法。
底下的人可等不了,全都要求严查这件事,先将作者抓起来再说,不过翰林清流有人持不同意见,作者秦丰那是有所耳闻啊,前一段时间经筵上讲过他的诗,豪放,大气,雄伟壮观,包括这次也一样,抛开反诗这个身份,光凭诗风以及用词那是恰到好处,让人依旧浮想联翩,是难得的佳作,可是这诗透漏着谋反的的意思啊,这些人有不少大儒,他们可是比较惜才的,所以也好奇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事,就在女帝没办法时,内阁赵首辅到了。
女帝心里一沉,下面这帮人还能糊弄一下,首辅的意见可是得慎重处置啊,这赵首辅其实不想来,他值了一天班了,都往回走了,半路上被御史拦住了,说有反诗,人就在帝都,现在入宫面圣去。
赵首辅一听也是吃了一惊,这事他不想掺和,但凡是这种反诗反贼一旦查处就是人头滚滚,谁知道这些人和什么联系过,是否有过谁信往来,最轻是一个丢官,严重的就是抄家灭族,再说了帝都这么大,真要是有什么关系到时候求到他,帮不帮都得罪人,帮了是同党,要是小事不帮的话也得罪人。
奈何有人拦住他的马车,又是他值班,没办法,只能跟着那御史一起来了。
路上他听了诗了,心也沉了下去,反诗无疑了,但是作者秦丰,好像听过这个名,但是又想不起来。
“阁老来的正好,正好此时听听首辅的意见,想必阁老也听听说了吧,现在有首诗众大臣都说是反诗,要求严惩,朕刚才将奏章全看了一遍,都是反映此事的,朕也听听首辅的意见。”女帝放下手中奏章说着。
赵首辅微微一皱眉,心想:这是反诗无疑,反贼啊,反的是你皇帝陛下,还需要问我嘛?还有什么叫众大臣都说是反诗?谁说不是?敢谁说不是这些人能喷死他。谋反这事没商量,但是说这话什么意思。
这话明显有问题啊,看似是询问重臣,实则可能是暗示啊,赵首辅偷偷查看了一下在场的状况,没有一个站着的,女帝顺手又拿起一个奏章看了起来,他犯难了,陛下是什么意思?于是决定试探试探:“陛下,此诗的确是反诗。”
这话一说完,跪着的大臣都是点头称是,女帝听完这话也是放下奏章看着众人,看到这赵首辅继续试探,于是话锋一转:“不过臣感觉天子脚下敢写反诗,是不是另有隐情?另外臣也不建议即刻缉拿做诗之人。”
众大臣一听也是有点疑惑,你赵阁老是不是喝了假酒了?反贼还和他讲理?女帝听了又拿起奏章继续看了起来,随口说着:“哦,是吗?为什么不缉拿?”
到此时赵首辅基本确定了,女帝刚才那话就是一种暗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已经了解女的想要的是什么。
这不是选择题,标准答案已经给了,照抄就行。
“陛下,这事透着蹊跷,敢在帝都写下反诗,要么就是有所倚仗,要么就是另有内情,而且一旦抓捕,贼人同党再狗急跳墙,这眼瞅着中秋佳节将至,封疆大吏乃至外藩使臣全在帝都,真有个意外也不合适,所以臣斗胆建议先不予理会,派人调查此事此人即可,等到事情查个水落石出,反贼同伙全都确定在动手也不晚。”赵首辅给出了一个建议。
不过那些翰林和御史中有不少人被说动了,尤其是知道秦丰的人,趁此机会也连忙附和。
“嗯,爱卿说的有理,此事的确得慎重考虑,众臣工心系朝廷朕很欣慰,全都留下来陪朕一起用晚膳。”女帝一脸关切的说着。
赵首辅感觉这次压对题了,女帝都称呼他爱卿了,这足以代表女帝对他刚才的表现很满意。
众大臣也是有些意外,奈何他们没实权,说话只能靠势,不过御赐晚膳可是一份殊荣,虽然这次吃的人不少,但是说出去是光荣的事,自己尽心尽力,皇帝赏赐晚膳嘉奖,要知道他们平时可没这机会和皇上一起用膳,于是也都高高兴兴的。
另外一边民间的学子和这些相反,本来就有一些秦吹和秦粉,外加上剩下学子打听到了内幕,结合诗,一下子刮起一阵秦风。
本来一个乐户的生死不重要,但是被褥逼死这事就为文人所不齿,读书人讲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导什么?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前五个是做人起码道德准则,中间是接待人准则,最后对应的是对君王还有父母的准则。
教司坊的所作所为没有一点符合这些标准的,外加上秦丰这么一个正面形象,文人代表最对力,立马引起共鸣。
这一下可是给了秦粉机会了,秦丰去了箫府,他们进不去,就去茶楼酒肆大肆宣扬,外加上后来从教司坊了解到内情的人在佐证一下,立马吹出来一股秦风,这些人满嘴圣人训,谁敢反驳?哪怕是秦黑此刻也不敢说什么。
教司坊草菅人命,当众脱衣羞辱乐户,士可杀不可辱,诗魁秦丰仗义出手,惨遭毒打,厉声呵斥决不屈服,留诗一首以证决心。
这是学子们嘴里的故事,很快就在茶楼酒肆,民间流传开来,众人本来就对在教司坊的人抱有同情,此时更是痛恨权贵,一个个添油加醋的改编,秦丰正面形象很快树立在百姓文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