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粥养生是中医对疾病预防的基本之一。
李时珍去厨房下厨开始煮膳食粥:“师傅,我煮了红豆粥,红豆可以助睡眠,你近段时间睡眠不好。”
“哎,你这米也放少了。”
“哦,师傅一个人吃就好了。”
“你为什么不吃?”
“师傅,我算过了,那些得瘟疫的人每半个时辰就会死三个人,这一天就是12个时辰是72个人命,我见到了就忘不了,想起他们的模样,我就什么都吃不下。”
华南,哼的一声站起来了,李时珍问他怎么站起来了?
“我笑你是可笑之人,这世界上每天都有人死,难道你每天都不吃饭?”
“师傅,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人都救不了,只要能救上我眼前的每个人,就不违背我做医生的医德。”
她帮师傅煮完粥准备顶着大雨出去,华南师傅劝他等雨停了再走。
“等到了丰鸾镇估计就停雨。”
“你我师徒一场,就这么走了?”
“师傅的恩情来日相报,就是先下山救那些受灾的百姓。”
“以你一人之力能救多少人?”
“能救活一个也是时珍的欣慰,师傅,我走了,外面雨大,你留步。”
华南还是挺舍不得李时珍的,但是人的善良是天性,见不得别人受苦受难,他拿着师傅的雨伞顶着大雨出去了。
看着李时珍离去的背影自己在家显得有些孤单。
李行义离开家给村民治病,这个肺瘟可招人麻烦,假药的延误。
“惠民居的药来了?”
“大婶,这是第几副中药了?”
“这是第三幅。”
李行义接过药自己试试,感觉到不对劲,应该好转了,他把药放在床边,再次把脉,这个惠民居大婶帮孩子轻轻的拍打胸部,有利于镇住肺部咳嗽。
“来孩子,把药吃了。”
见情况没有好转,再次给孩子服药,等孩子的药喝了,咳嗽没有停止,扶他坐起来时更可怕,直接咳出血来了。那浓稠的血液喷在行义的脸上。
行李用手摸了摸孩子喷出来的血液,意识到生命危机的到来
大婶,边抚慰孩子,边小声问道:“孩子,怎么了。”
她连声问道。
行义把血液仔细一看,更是有说不出的疑问,他俩惠民居的药端起来自己再次试喝,喝了一口还没吞因就吐了出来。
那位大婶连声问道:“大夫,孩子怎么了。”
李行义来到外面,他想起刚才小孩喷血在他脸上的位置,跟小时候父亲被吊死前吐的那滴血,并且位置都是在脸的一个地方。
不断的回忆父亲当初的死,那场凄惨,他加速向前走去,前方是惠民局中药加工处。
见到加工房,旁边的人在招呼他叫排队,他一怒之下一句话都没说,把煎药锅踢翻了,旁边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莫名其妙,也很愤怒:“干什么?”
“我干什么?问问你们自己,你们惠民局的人光天日化之下出售假药,残害百姓,你们的良心都让够吃了吗?”
“你等着?走咱们走。”
后面周边的人员都在纷纷议论,等惠民局工作人员离开后,行义在告诉他们,这个药不能在吃了,是假药。
他回到家,李父亲李言文替他有几分担忧,这孩子从小就乖巧听话,从来不发脾气。
“以你现在的情形,官府可怕是指望不上了,惠民局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违背圣恩,设施假药,这几年一定是大有文章啊。”
“那帮狗官没有一个好东西,我真想杀了他们。”
行义的话让父亲心惊胆跳,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脾气今天变得如此粗暴,缓缓的转过身看着行义,行义表情的杀意才慢慢退下去。
“爹,只要找到他们用假药的证据,我就一定能告他们。”
“行义,民告官上刀山,现在把他们告倒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死人,我们要找到真阿胶救人要紧。”
“爹,只要找到证据,我们就一定能找到那些狗官,到时候要官府出面找到那些真阿胶,我不信他们会见死不救。”
“惠民局不是官府设立的吗?”
惠民局施药处,两人面部围戴白色布块在给乡民们打药。
“站好了,人人都有的。”
村民们都有序排队端着碗在那里打药,行义也排在人群中排队,偶尔会看一下后方。
把把汤药端去给父亲看:“爹,你看看。”
李言文也看到了,那里面确实是假阿胶,行义把他端到祠堂去,对着药王老爷倾诉:“请药王老爷睁开眼睛,看看这帮丧尽天良的狗东西,他们吃百姓的,喝百姓的,到头来还要去残害百姓,在他们眼中,银子比命还要重要,那些犯病的百姓,一个一个的被他们冤枉死,他们的鬼还在城中徘徊,日夜申诉无边无屈啊。”
李言文带到祠堂去,让行义当着这些官民的脸骂的个狗血淋头。
“我们父子俩想伸个头,希望各位把手中的药材都捐出来,医治患病的百姓,各位要做的都是跟人命关天的生意啊,人命都没了,生意自然就没了,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吧!”
行义心里如火:“你们都说说话呀!你们 你们就真的让自己的亲人眼睁睁的看着生病死亡?”
行义心急之下终于有人发出声音了:“李郎中,我把我家里所有的存药都拿回来,都供你调配,其实我早就想这样干了。”
后面人群都纷纷做出表态:“我也是。”
“我也是……,给子孙后代积点德。”
大家伙都异口同声说给子孙后代几点的?
第一个开口的药商说自己家的阿胶也不多了:“要不我去趟东阿,再弄点阿胶回来?”
行义父子俩才看到一些希望,展现了委婉的笑容。
父子俩回到家,分工合作开始加工中药,制作药丸。
“阿胶来之不易,要走的时候要掌握好火力,既不能大也不能小,下药时要把握好剂量。”
李行义听完父亲的讲述,他明白了点了点头:“知道了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