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伯府的门子这会儿也知道赵四郎是一个什么人了,知道对方并不是世子夫人的亲哥哥,而是庶子哥哥,且关系不亲近,再听说对方不学无术,跑来打秋风,自然就听琳琅的话,不让对方进来了。
赵四郎看琳琅不让他进门,他现在就是个无赖的人,自然是没皮没脸的,于是便在永兴伯府门口吵了起来,大骂琳琅,说琳琅有的是钱,看哥哥过的不好,没钱用,都不帮一把云云。
赵四郎以为他这样能吓着琳琅,却没想过,像他这样闹事的人,永兴伯府要是没对付的方法,那永兴伯府门口天天都有各种极品过来闹了,那怎么可能。
当下永兴伯府自然不会让他在门前闹,当下便派人,将他拉进了府,让他不要再在门口吵闹,说如果再吵闹,那就要打他一顿,他自己掂量着办。
这就吓着赵四郎了,毕竟像他这种无赖小人,最是胆小的,况且他本来是公子哥儿,能有多少胆子,肯定怕挨打,怕被打痛了。
当下赵四郎被永兴伯府的人一顿吓,便不再敢来永兴伯府门口闹了,老老实实消失了。
但赵四郎没钱用肯定不行,所以之后又是到处骚扰,搞的人人都知道他是个无赖,一开始还能打来一点秋风,后来啥秋风也打不来了,于是便过的凄惨了。
很久很久之后,他也就适应了过穷日子的生活。
所以说什么由奢入俭难,那都是假的,真穷的丁当响,根本没钱过日子,也只能过苦日子了。
他生母曹姨娘并不知道儿子这样的情况,要知道的话,也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当初那样溺爱孩子,将孩子养成了废物。
像赵四郎这样的情况还不少,不止他一个人上门打秋风,毕竟昌平王府多少人啊,甚至还有平王府认识的,沾亲带故,认识琳琅,知道琳琅有钱的,想打秋风了,便想到琳琅了,毕竟两府,总有人宗室考等考的不好,离开了王府,没了王府公中供应,就日子过的艰难的人。
在之后的日子里,昌平王府还有其他人也过来打过秋风,都不是十房的人,是其他房的人,但因算是堂兄弟堂姐妹,所以其实并不是很远的关系,只是昌平王府人多,很多人之间联系不多,关系不怎么近罢了。
虽然关系不怎么近,但因是堂兄弟堂姐妹的关系,所以这些人还是过了来,想看看能不能从琳琅这儿打点秋风。
琳琅也不是完全拒见,有些是真有困难,不是大手大脚花光了的,琳琅也会伸出援助之手。
这些来找琳琅的人,在昌平王爷没死前,多是之前那些提前被打发出去,爵位低的人家的孩子。
说起来,这些孩子也是倒了霉了,父亲身为郡王庶子,没考到什么好爵位,最后导致他们就算努力,也没法考到好爵位,甚至没有爵位,毕竟父亲的爵位要是太低的话,有些人的庶子,就考不上爵位了。
好比父亲要是比辅国将军降三等,考了辅国中尉的爵位,那他们的庶子,就算优秀,也考不到爵位了,也就是嫡子,如果优秀,能考到最低一等的奉国中尉。
这样的人,就是被无能的父亲拖累了的。
这样的人要是缺钱用,一般的确是真的没钱用,不是大手大脚花光了的,好比家里有人生病了,他们没爵位的闲散宗室俸禄太低,平常也攒不下多少钱,这时候就没钱看病了,需要找人借了。
一般琳琅看到这样的人,都会帮一把。
好比十房赵大郎赵二郎赵三郎他们,因为对琳琅还不错,琳琅之后就跟他们是正常走动的,在他们需要她帮什么忙时,力所能及的,也会帮他们。
那些花钱大手大脚,将钱花光了,纯粹就是过来打秋风的,琳琅基本上不搭理。
也亏的琳琅在永兴伯府讨众人喜欢,要不然就她娘家人这三五不时就有人过来打秋风的情况,估计没哪个婆家会喜欢的。
事实上,这也是昌平王府姑娘难嫁到条件好的人家的原因,因为总有一堆娘家人上门打秋风,让婆家不高兴,导致昌平王府的姑娘名声在外,没人敢娶了。
好比赵四郎,放出来,结了婚,分府出去过后,他就曾三五不时去他胞姐赵元娘府上打秋风,每次去,找的借口都是,他会给他姐在婆家撑腰。
赵元娘是个耳朵软的,容易听信,就借钱给他,然后就招致了夫家不满,后来赵元娘子女大了,懂事了,也开始不满,让赵元娘在婆家的日子过的非常不好,几次处于被休的边缘,要不是她婆家贪恋昌平王府的关系,要不然就赵元娘这不停拿私房钱贴补娘家弟弟的行为,早被丈夫休了。
不过时间久了,她也拿不出私房钱给赵四郎了,因为,她的私房钱光了,而她的宗室俸禄,也被婆家人和子女掌控着,根本到不了她手中,于是哪有钱拿给赵四郎。
她也曾在赵四郎的鼓动下,想要回俸禄,说俸禄是自己的,凭什么不给自己,但谁会搭理她。
毕竟谁都知道,她的俸禄给了她,之后就进了赵四郎的腰包,那是她的俸禄吗?不是,是赵四郎的俸禄!到时赵四郎虽没考上宗室爵位,却因有赵元娘这个大血包在,跟有宗室爵位一样,照样有俸禄,那就搞笑了。
所以赵元娘的婆家人,看她是这样的人,怎么还可能让她手中放钱,毕竟放在她手中的钱,最后都会被赵四郎哄去。
就这,赵元娘还气得不得了,觉得婆家人对她不好,将她的钱全弄走了呢。却没想过,要不是昌平王府的缘故,就她将私房钱全给弟弟花光了的情况,她早被人休了。
她气的不得了,外人只觉得她搞笑,毕竟哪有人不将钱留给子女用,却给弟弟用的。
这样做完全吃力不讨好,因为,她将来老了,弟弟肯定不会照顾她,而她因弟弟,跟子女离心离德了,将来子女只怕也不想孝敬她了,她这不是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