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墓建在三河寨,是有原因的。
在这儿,我们简短地说一下魏忠贤这个人。
在历史上,魏忠贤是个很有份量的超级大人物,他的出现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时间,在民间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可是,人们关心的是他当权时的恶,对于他在未发迹之前,以I出生后的那段岁月,很少提起,这一度成为历史空白。
其实,他的那段岁月,同样精彩。
其中一半是在家乡度过的,那是童年到少年时期。
那时的他生活极度贫困,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最后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便心一横,决定到外面闯一闯,或许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忠义当时还小,他把哥哥送到村口,快分别时,抓住哥哥的手不放。他知道外面并不好混,这一别,谁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再见面。
弟弟的泪水没能打动忠贤外出闯荡的决心,他握了一下弟弟的手,毅然决然地离去。
他这一走,再无音讯,直到多年发迹后,才回到了家乡。一切已物是人非,那个送他到村口,对他千叮咛万嘱咐的弟弟,他再也见不到了,变成了南地的一堆黄土。
站在弟弟墓前,迎着瑟瑟寒风,他失声痛哭。
本以为他现在能给亲人更好的生活,谁知他们却没有等待的耐心,那么早地走了。
坐在弟弟的坟头,他想了很多。
想当初他从家出走时心情的苍凉,当面对空旷的大地原野时,他也不知道去哪儿,到哪儿能够活下去,只是盲目地走。
渴了,喝泉水,饿了,找野果充饥,几天下来,人也变得面黄饥疲,几乎虚脱。
就在这时,他在一所破庙里,碰上了一伙人,正在喝酒。当时他饿坏了,几乎没做考虑,就走到那伙人面前,求他们给自己点吃的,否则他要饿死了。
这伙人是一伙子土匪,刚抢了一个大户,得了不少钱,正在分赃,见他可怜,给了他一些吃的。
魏忠贤很感激他们,要求加入他们的团伙,得到同意。
这魏忠贤天生是个人才,以前穷,是因为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了,他的才智终于有了发挥的机会。他共向团伙献了三条计策,都大获成功,为此很受团伙信赖,半年后,被推举为首领。
成了领导后,责任大了,眼界也开阔了。他开始考虑今后的人生归宿问题,觉得干一辈子土匪,也就是混个温饱,不会有什么前程,还整天过得提心吊胆,终非长久之计。
考虑来考虑去,决定改变现状,找一个吃饭稳定的地方。
当时手下也有几十名弟兄,这就是本钱。有这些人抬轿子,到哪儿都会被高看一眼,受重视。
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投靠三河寨。
自宋代那场战役以来,三河寨的名气一直很大。由于他在抵御草原民族的南侵中,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它保护的拒马河平原,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因此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正是这些无私的帮助,三河寨才有充足的底气,和草原民族长期对峙。
虽然是民间组织,由于得到地方士绅的强力支持,也算有了半官方背景。就象今天的人们追求体制内工作一样,这样公私合营的单位,还是蛮有吸引力的。
一些江湖好汉,在江湖上混不下去了,便去投纳。
由于紧临对敌前线,常年处于备战状态,这儿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只要你能扛得动刀枪,都会被收留。
打仗不行,可以转后勤,最少也可以充当个人数,壮大声威。
魏忠贤一下子带这么多精壮汉子来投,对寨上来说,自然是一件大事。寨主雷贵亲自带人寨外迎接,寨民列队欢迎。又是敲锣,又是打鼓,鞭炮齐鸣,给足了面子。
魏忠贤一到寨,便被安排为百人长,半年后升任牧马,这是寨里特有的官职,主管巡逻。
这时,魏忠贤也只是个下级军官,离爬升到寨上高层,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他却等不及了,一直在想,怎样被发现,怎么取得雷贵的信任。
机会来了。
一天,雷贵去打猎,需要一支队伍保护,便选择了魏忠贤和他的团队。
打猎的场地选择在了北坡。
那是长城边上的一片开阔地,是外长城草原向内地延伸的一部分。四面环山,中间是拒马河,并且还有一个湖洎,地势平坦,水草丰满,十分宜居。
如果不是这儿紧临边境,战事频繁,肯定有许多人生活在这儿,并且生活富足。
现在,这儿是无人区。
正因为这儿紧靠边防,平时少有人迹,加上茂密的水草,充足的淡水资源,使这儿成了各种动物的栖息地。
由于猎人很少到这儿捕猎,使得这儿猎物异常丰盛。
只是处于敌我交兵的前线,因此到这里狩猎,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雷贵开始进入这片草地时,持特别谨慎的态度。随着试探性的深入,见没什么危险,加上猎物的丰富,他开始忘乎所以然了,逐渐进入了草原的腹地。
转过一座小山,忽然见前边冒出一群人来。
那伙人显然也是打猎的,都骑着高头大马,手持弓箭长矛,地上还跑着十几只猎犬,有人肩膀上还架着鹰。
排场比他还大。
人数也不少,超过了他带领的人数,约在百人之上。
雷贵心里一沉,心里有一种不祥的感觉。
“不好,那些人是对面过来的人,”他对身边的魏忠贤说。
从小就生活在这儿,雷贵对这儿的情况非常熟悉,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有好几股势力共存。
长城以南,他算一股,手下有几千精兵强将,是最大的一股力量。
再就是拒马河盆地,那儿有一个马氏家族,历代经商,积累了大量钱财,并且养有几百家丁。
不过他们的势力多在拒马河,不会到这儿打猎的。
另一伙势力便是春阳王。
春阳王是长城北一个部落首领,他和他的祖辈,己在这儿生活了多年,把这儿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方圆几百里的牧场,包括牧民,都被他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对牧民有征锐的权利,牧民们还要定期到他军队里服役,这己成为制度。
由于地处进攻中原的门户,历来每次攻打中原,总有他们家族的身影,总是充当先锋的角色。
对于边境这边的民众来说,其家族是多起血案的制造者,罪恶累累。
当年春阳王的爷爷,就是被雷贵的父亲用刀劈死的。新仇加旧恨,长城内外这两大武装,就这样打打杀,从没消停过。互视对方为眼中钉,成为世仇。
从对方服装上看,雷贵确信自己没看错,确实是春阳王的队伍。
这伙队伍机动性很强,雷贵还未做出反应,这伙人己包抄过来,一场血斗,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