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痨和“闷葫芦”是行走在两头极端的彼此相望不可及的两种人,一左一右。然而命运却总是喜欢开玩笑。公司新接了一个大项目,领导决定组建一个特别小组来负责,而话痨和“闷葫芦”竟同时被选中。
项目初期的讨论会上,话痨滔滔不绝地阐述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其他人要么听得津津有味,要么被聒噪得心烦意乱,只有“闷葫芦”静静地坐着,脸上毫无表情。
可是当话痨的某个方案触及到专业技术难题时,一直沉默的“闷葫芦”突然开口,简洁明了地指出漏洞并提出解决方案。
大家都愣住了,话痨也停止了唠叨,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与钦佩。
会后,话痨主动走向“闷葫芦”,试图搭话,“闷葫芦”虽还是回应寥寥,但也不像之前那般抗拒。
就这样,因为这个项目,两人开始有了交集,仿佛两条平行线有了相交的趋势,周围的同事们也好奇这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接下来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互动。
冰火相容的机会并不多,因为某一次的交集这才有了彼此之间的相处。说不清究竟是谁能更好一些,还有的人认为各有各的优势取长补短。这里的“和稀泥”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别说,有的时候还真的是管用!
随着项目推进,话痨和“闷葫芦”的配合愈发默契。话痨不断抛出新奇创意,“闷葫芦”则冷静分析可行性,及时堵住漏洞。
一天加班后,话痨肚子饿瘪,拉着“闷葫芦”去街边小吃摊。话痨像往常一样叽叽喳喳,“闷葫芦”默默听着偶尔应一声。这时几个醉汉路过,撞到话痨却蛮横道:“长没长眼!”话痨刚要理论,“闷葫芦”站了出来,眼神冰冷。醉汉们看到“闷葫芦”高大身形有点怂,但仍嘴硬。“闷葫芦”只说了句“道歉”,低沉声音透着不容置疑。醉汉嘟囔着道了歉离开。
话痨心中一暖,笑道:“没想到你这么酷。”“闷葫芦”嘴角微微上扬。此后,他们关系更亲近,不仅工作交流顺畅,私下也成朋友。项目成功交付那天,大家庆祝时发现他俩坐在一起小声聊天,话痨说得眉飞色舞,“闷葫芦”认真倾听时不时回应。曾经的两极之人真正走到一起,相互影响变得更加优秀。
日子一天天过去,话痨和“闷葫芦”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公司又接到一个跨国合作项目,由于他们在上一个项目中的出色表现,再次双双入选。这次项目涉及多种语言和复杂的文化差异,困难重重。
话痨充分发挥他的社交能力,四处打听消息,收集各种创意资料。“闷葫芦”则一头扎进外语学习和跨文化研究之中。在一次与外国客户的视频会议中,话痨妙语连珠地介绍项目概念,但外国客户提出一些刁钻的技术疑问。“闷葫芦”沉稳应对,用流利的外语详细解答,令对方大为赞赏。
项目结束后,公司鉴于他们的卓越贡献,给予丰厚奖励,并打算晋升其中一人为部门主管。但话痨和“闷葫芦”互相推荐对方。最终公司决定将部门拆分为两个子部门,分别由他们担任主管。从此,这两个原本性格迥异的人,在公司里各自带领团队,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精彩故事,他们独特的友谊也成为公司里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