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给父皇母后请安!”
伴随着一声清亮而又饱含敬意的呼喊,只见关扬风风火火地迈入殿门。
还未等众人反应过来,他已然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以头触地,恭恭敬敬地向那阔别八年之久的双亲磕起头来。
皇后原本一直紧揪着的心弦,在看到亲生骨肉踏入宫门的那一刹那,所有的紧张与不安瞬间化作决堤的泪水。那晶莹的泪珠,就像是断了线的珍珠一般,顺着她白皙的脸颊滚滚而下,怎么也止不住。
她颤抖着双手,急切地走上前去,一把将跪在地上的儿子扶起,口中喃喃道:“我的儿啊,母后日夜想念着您啊!”
一旁的皇上,此刻也是眼眶泛红。这个大儿子,承载了太多他过往的回忆和情感。想当年,当他尚且只是一个皇子之时,大儿子便已呱呱坠地。
后来,他们父子一同遭逢变故,被他的亲兄弟无情地囚禁于暗无天日的牢狱之中。那时的大儿子,不过才区区两岁而已,但令人惊叹的是,面对如此险恶的境遇,小小的孩子不仅没有丝毫哭泣,反倒用稚嫩的童音宽慰着身为父亲的他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
自从他登上皇位之后,喜事接踵而至,二儿子、三儿子和四儿子接连降生。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起初的几年里,一家人尚还能共享天伦之乐,充满着温馨与和睦。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个年幼的儿子却被母后带离了皇宫,前往别处接受教养。自此以后,每年他与这些儿子相见的次数变得极为有限,仅仅只有寥寥两次而已。
尽管儿子们彼此间的兄弟情谊十分深厚,但由于长期分离,与他这位父亲之间的亲情却逐渐淡漠起来。每次相见时,除了一些简单的寒暄问候之外,再无更多亲切交流。
唯有这个大儿子,还时常会对他说出几句温暖人心的话语。
后来,大儿子长大成人,被派往徐州驻军历练。一次执行任务期间,不幸遭遇土匪袭击,身受重伤。好在命不该绝,最终被当地的顾氏相救捡回一条性命。
经历过此番生死考验后,大儿子竟决定要迎娶那位救命恩人顾氏为妻。当他得知此事后,与皇后态度坚决地表示强烈反对。
谁曾想,一向乖巧听话的大儿子此次竟然毫不退让,第一次公然与他们唱起了反调。不仅如此,为了能够如愿以偿,大儿子甚至不惜对顾氏及其家人谎称他的双亲已然离世。
听闻此言,他气得火冒三丈,而皇后更是因此一病不起,在床上足足躺了好几个月。
这个大儿子的脾气倔强得令人咋舌,自那以后,数年过去,始终未曾回过京城探望父母亲人。
如今这场突如其来、势如破竹般凶猛的疫症,犹如狂风暴雨一般席卷而来,打得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人们在这场可怕的疫病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被病魔夺去生命,经历着那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之痛。
直到这一刻,他们方才深深地领悟到,原来家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存在,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只要一家人能够紧紧相拥在一起,就没有什么难关是过不去的。
就连一向注重君臣父子纲常的皇上,此刻也顾不上那些繁文缛节了。
他那双平日里威严无比的眼睛此时布满了血丝,通红一片,满含心疼地拍了拍儿子关扬的肩膀,声音略微有些沙哑地说道:“一路辛苦了啊,我的孩子!”
关扬听了这话,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眼眶瞬间湿润了起来。他快步上前,动情地用力拥抱着自己的父亲,哽咽着说道:“父皇,都是儿臣不好,让您这般担心忧虑,儿臣真是罪该万死啊!”
皇上轻轻地摇了摇头,脸上浮现出一抹平日难得一见的温和笑容,安慰道:“傻孩子,尽说些胡话!快快起来吧。”
这时,一直站在一旁默默注视着这一切的皇后开口说道:“圣上,咱们还是赶紧先坐下来吧,也好让扬哥儿好好歇息歇息。”说着,她向身旁的大太监使了个眼色。
大太监见状,赶忙点头哈腰地应承一声,然后迅速转身吩咐手下的小太监们去搬来几把凳子。不一会儿,凳子便摆放好了。
皇上见此情形,又转头对身旁的侍者下令道:“快去将午膳立刻呈上来,莫要饿着了朕的皇儿。”侍者领命而去,不多时,一桌丰盛的午膳便被摆放在了众人面前。
关扬也不敢有丝毫耽搁,谢过恩后便与帝后一同落了座。在用餐的同时,他开始详细地向皇帝和皇后讲述起这次疫症的严重程度,以及他们在寻找解药的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
关扬乃是一个心地善良之人,他始终铭记那些为此次疫情付出努力和奉献的人们,并决定给予他们应有的赞誉和肯定。
当他将这些人的功绩一一道来之时,皇上坐在龙椅之上认真聆听着,不时地点头表示认同。见此情景,关扬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待得众人享用过丰盛的午膳之后,关扬已然将相关事宜大致汇报完毕。正在此时,太医署的太医令匆匆赶来,身后还跟着经过一番休整的陆时、张临等人。
只见那太医令恭恭敬敬地向圣上行礼道:“圣上,这位是陆时,那位是张临……”紧接着,太医令详细介绍起在场的每一个人,原来这整整二十位皆是今年参加医考的考生,且皆以擅长制药之术而闻名。
说到此处,太医令话锋一转,继续说道:“此次白太医等人所研制出的大蒜素,因其独特的药性需要现制现用方可发挥最大功效。正因如此,大皇子特意带领他们千里迢迢赶赴京城,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及时为京城的百姓们制造这种救命良药啊!”
言罢,太医令微微侧身,向着身旁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那小太监心领神会,赶忙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将手中捧着的两份大蒜素呈献给皇上。
“圣上,微臣惶恐,此药乃是微臣亲自监督着众人制作而成。微臣更是以身试药,确认其无毒无害之后,方敢呈于御前。还望圣上明鉴呐!”
言罢,这位大臣微微侧头,给了身旁的陆时和张临一个眼色。只见那二人心领神会,赶忙快步走上前来,对着高高在上的皇帝恭敬地行了一礼。
只听得陆时恭声说道:“草民拜见圣上!草民名叫陆时,家父正是徐州知州陆治之。”紧接着,张临也连忙自我介绍道:“草民乃张临,出身东临张家医馆。”
皇上闻得此言,脸上露出恍然之色,笑道:“哦?原来你就是陆爱卿之子啊,果真是虎父无犬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朕听闻此次医考,你二人表现出众,分别荣获第二、三名,当真是可喜可贺呀!”
听到皇上的夸赞,陆时和张临心中皆是一阵欣喜,但仍不敢有丝毫怠慢,齐声应道:“多谢圣上夸奖,能为圣上效力,实乃草民之荣幸。”
随后,皇上龙颜大悦,开口道:“既然如此,那就烦请二位为朕详细讲解一下这大蒜素究竟有何神奇功效以及其中的药理原理吧。”于是乎,陆时与张临对视一眼,彼此点了点头,开始有条不紊地向皇上阐述起来。
待到他俩讲完之后,站在一旁的太监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根银针,插入盛有药液的碗中,仔细查验一番,见并无变色等异样情况发生,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接着,他又将目光投向坐在凤椅之上的皇后娘娘,轻声问道:“娘娘可要先行尝试?”皇后微微一笑,轻轻颔首示意。于是,那太监便端起药碗,递至皇后面前。
皇后接过药碗,轻抿一口,稍作停顿,感觉身体并未出现任何不适之处,这才放心地将整碗药液饮尽。
见到皇后安然无恙,皇上这才放下心来,从太监手中接过另一碗药液,仰头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