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蒋庄德院士,1955年8月4日出生于辽宁庄河。
庄河现为辽宁省辖县级市,由大连市代管,位于辽东半岛东侧南部,黄海北岸。
庄河东与丹东市东港市接壤,西以碧流河与普兰店区为邻,北依群山与营口市盖州市、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相连,南濒黄海与长海县隔海相望。
庄河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人在此生息繁衍。
商朝时,这里属营州,周属幽州,春秋是燕国地,战国时期属燕国辽东郡。
秦统一后,这里属辽东郡地。
西汉初属燕国,后改属辽东郡。
东汉属幽州辽东郡,东汉末年属平州。
三国属魏辽东郡西安平县地。
西晋为平州辽东郡西安平县地,东晋先后属前燕、前秦、后燕等,404年起辽东被高句丽占据。
唐总章元年(668年),庄河属安东都护府。
辽代属东京道东京辽阳府,金代属东京路,元代属辽阳行省辽阳路。
明代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清初属奉天府盖平县,乾隆时属岫岩厅,光绪二年(1876年)属岫岩州,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置庄河厅。
1913年,庄河厅改为庄河县。
1945年9月12日,成立庄河县民主政府。
1992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由大连市代管。
庄河素有“书画之乡”“田径之乡”的美誉,是辽宁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书画和剪纸艺术在海内外屡获大奖。
庄河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2人。庄河名人辈出,“庄河大刀会”成员在抗日战争时期,用大刀等武器与日军展开英勇斗争,刀斩日军少将,威名远扬,为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出生地解码
辽宁庄河对蒋庄德院士的成长及成为院士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庄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辽宁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蒋庄德自幼就受到民间书画、剪纸等艺术所蕴含的创造力和工匠精神的熏陶。
这些培养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精细工艺的兴趣,为其日后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领域追求精密、创新的科研工作埋下了种子。
庄河当地重视教育,虽然地处相对偏远,但在基础教育阶段也为蒋庄德提供了较为扎实的知识启蒙。
当地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让他在早期学习中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培养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为其后续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并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进奠定了基石。
庄河的自然环境多样,有山脉、海洋等。
这种丰富的自然环境可能激发了蒋庄德对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比如,海洋的波澜壮阔、山川的雄伟险峻,都可能促使他思考自然背后的科学规律,为其科研思维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启发。
庄河走出了许多像鞠抗捷这样的杰出人物。
这些乡贤的事迹和精神在当地广为流传,成为一种榜样的力量。
他们的奋斗故事和奉献精神激励着蒋庄德,让他在成长过程中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激励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努力拼搏,追求卓越,为家乡和国家争光。
庄河的工业等产业发展,使蒋庄德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机械制造等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场景。
当地产业对技术和创新的需求,让他意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了他投身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热情。
这也为他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实践基础和现实问题导向,促使他致力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技术难题。
院士求学之路
1974年起,蒋庄德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先后完成学士和硕士学位。
2008年—2011年,蒋庄德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93年起,蒋庄德先后赴日本村田公司技术中心、俄罗斯科学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做访问学者。
求学之路解码
蒋庄德院士丰富的求学经历,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深远影响。
蒋庄德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进行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习,使他在机械制造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他系统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西安交大浓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培养了他的学术兴趣和科研思维,引导他深入探索机械制造领域的前沿问题,为科研生涯奠定了良好开端。
在西安交大期间,他可能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初步积累了科研经验,锻炼了实践能力,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为日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做好了准备。
蒋庄德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使他接触到国际前沿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了解到机械工程领域的国际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拓展了国际视野,能够站在全球视角思考科研问题。
在国外顶尖学府,他接受了更具挑战性的学术训练,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与国际优秀学者交流合作。
这极大地提升了他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在学术研究上达到了更高水平。
在英国的学习生活,让蒋庄德融入不同文化环境,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为解决复杂的科研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蒋庄德先后赴日本、俄罗斯、美国做访问学者,与各国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获取了不同国家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这些经历促进了他的技术和学术融合,为他开展跨学科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中,蒋庄德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提升了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后续参与国际科研项目、开展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也使他的研究成果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认可和应用。
院士从业之路
1995年,蒋庄德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
1996年—1998年,蒋庄德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3年9月起,蒋庄德先后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
2013年12月,蒋庄德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蒋庄德院士的从业经历,对他后来当选院士影响深远。
蒋庄德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使他能更专注地领导团队开展微纳制造与先进传感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等方向的研究。
例如,他主持研制出国内首台集齿轮等复杂型面和回转轴件检测为一体的组合式精密测量仪器。
所长职位让他有机会整合学校内外的科研资源,为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例如,他可以获取先进的实验设备、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等,推动科研工作的深入进行。
他能带领和培养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形成良好的科研团队氛围,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为取得更多科研成果奠定了人才基础。
蒋庄德在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期间,他参与学院的管理工作,负责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事务协调。
这使他在团队管理、资源分配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为日后领导更大规模的科研团队和项目奠定了管理基础。
蒋庄德可以从学院层面推动教学和科研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他将自己的科研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其中,提高学院的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也为自己的科研工作营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蒋庄德有更多机会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机械工程领域专家进行交流与合作。
这不仅提升了学院的学术影响力,也为自己的科研工作引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蒋庄德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期间,使他能够站在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了解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这有助于他从更宏观的角度规划自己的科研方向,使其与学校的发展战略相契合。
在学校高层管理岗位上,蒋庄德可以为自己的科研工作争取到更多的学校资源和政策支持,推动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蒋庄德代表学校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学术交流,与政府部门、企业界等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这提升了他自己和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院士科研之路
蒋庄德院士在科研领域成果丰硕,他带领团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mEmS特种传感器及核心芯片。
例如,他研制出分度圆直径为300微米的硅基渐开线齿轮和阵列式硅微传感器。
2000年,蒋庄德团队中标国家“863”计划“耐高温压力传感器”项目,后续开发出mEmS耐高温、耐高压、高过载、超高g值和集成传感器等系列产品。
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石化等领域数百家军工和民用企业。
蒋庄德制备了一种基于多级微锥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通过RGo沉积在传感界面微锥上形成多极凸起,优化了传感微观形态,实现了超高灵敏度和超宽检测范围。
蒋庄德带领团队完成“高精度石英谐振mEmS加速度计”项目,突破一体式、双对置、差动式石英谐振mEmS加速度计敏感结构等关键技术。
该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多军种装备提供有力支撑。
蒋庄德主持研制出国内首台1500mm大口径非球面车磨复合机床,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提升了我国在光学元件加工等领域的能力。
蒋庄德主持研制出国内首台集齿轮、齿轮加工刀具、曲轴等复杂型面和回转轴件检测为一体的组合式精密测量仪器,成功替代国外产品,提高了我国精密测量仪器的国产化水平。
蒋庄德主持研制的4种规格纳米台阶高度样板获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为我国纳米几何量计量标准的实施和比对溯源奠定了基础。
蒋庄德开发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仪和全自动核酸工作站等多款生物检测仪器,在新冠肺炎等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蒋庄德院士、赵立波教授团队等研发了一种基于GelmA的高灵敏度、透明、皮肤适形、可完全溶液加工的柔性可穿戴触觉传感器,实现了在人身体上的可穿戴医疗应用。
科研之路解码
蒋庄德院士的研究成果,在多个关键方面对他成为院士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主持研制出国内首台1500mm大口径非球面车磨复合机床和集多种检测为一体的组合式精密测量仪器,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这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展示了其在精密超精密加工与测试技术领域的卓越创新实力。
蒋庄德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mEmS特种传感器及核心芯片,在高性能柔性压力传感器、高精度石英谐振mEmS加速度计等方面成果显着。
这使我国高端mEmS传感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奠定了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蒋庄德院士的mEmS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石化等数百家军工和民用企业,解决了相关行业对高端传感器的需求。
这些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蒋庄德开发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仪和全自动核酸工作站等生物检测仪器,在新冠肺炎等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科研成果的重大社会价值。
蒋庄德主持研制的4种规格纳米台阶高度样板获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为我国纳米几何量计量标准奠定基础。
这在纳米测量技术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提升了其在学术领域的权威性。
蒋庄德凭借在微纳制造、精密测量等领域的突出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众多奖励。
这些荣誉是对其研究成果的高度肯定,也提高了他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蒋庄德在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团队。
这些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技术传承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推动了我国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领域的整体发展,也体现了他作为学术带头人的能力和水平。
蒋庄德设立“蒋庄德传感器奖学金”,鼓励更多学子投身传感器技术相关领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
后记
蒋庄德院士的出生地辽宁庄河,其人文底蕴与地域特色,赋予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西安交大的本硕学习,让他打下坚实专业基础,浓厚学术氛围启蒙他的科研思维。
从业之路上,他从研究所所长到副校长,使他积累管理经验,拓展了人脉,站在战略高度规划科研方向。
科研之路上,他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众多成果,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
以上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最终使他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