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半日的激烈的宛城攻防战结束了,这一战给楚郑双方都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作为守城的一方,郑军展现出了令楚人侧目的战力和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
与此前通过多方渠道搜集而来的情报相比,宛城的守军实力显然远远超出了预期。
他们的防御工事布置得极为巧妙,士兵们训练有素,配合默契,每一次反击都给攻城的楚军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当夜幕如墨般缓缓笼罩大地时,楚军大营内灯火通明,气氛热烈而紧张。
一众将领围坐在一起,正就今日白日那场激烈的战争展开深入地讨论,剖析得失。
这乃是楚军一贯以来的优良传统,无论战役规模大小、胜负如何,都必须要进行全面且细致的总结复盘。
坐在主位之上的上将军孙念,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帐下的诸位将领。
只见他们一个个神情专注,认真地分析着参战双方的优势与劣势。有的将领详细阐述着郑军的战术运用,有的则着重指出己方在进攻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孙念静静地倾听着,时不时微微点头表示认可,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渐渐流露出欣慰的神色。
这位年已五十八岁的老将,此次出征很可能将是他戎马生涯中的最后一战。
想当年,正是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智慧,一手缔造了如今这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楚国强军。
可以说,在整个楚军当中,孙念所享有的崇高威望,即便是当今的楚王熊章也未必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此刻,望着眼前这群朝气蓬勃的将领们,孙念心中感慨万千。
多年来,他结合了一些楚王熊章的奇妙想法,为楚军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军中制度,并以身作则,始终如一地坚决贯彻执行。
而今,看到自己亲手打造的强军已然能够如此自觉地遵循这些制度,不断成长进步,他坚信,只要这种良好的风气得以延续下去,楚军必将日益强大,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将军,根据之前的情报,宛城守军足有两万之多啊!且其战力不容小觑,抵抗态度更是异常强硬。
只要郑军龟缩于城内不出战,我们楚军即便实力强横,恐怕短期内也难以攻破这座坚城啊!”
楚军副将一脸忧虑地向孙念禀报着军情,他的话语犹如一道惊雷,瞬间打断了孙念原本的思绪。
这次楚军的战略就是要以雷霆之势迅速攻灭郑国。
而眼前的宛城,则宛如横亘在前路上的第一道难关,必须予以攻克。
然而,这座城池却远比预期中的更为棘手,仿佛一颗深深嵌入大地的铁钉,让人难以轻易拔除。
听到副将的话,孙念微微眯起双眸,目光在营内扫视了一圈,只见他嘴角轻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诸位莫忧,本将今日之所以下令强攻宛城,并非毫无策略,此举乃是为了迷惑郑军,让他们误以为我军攻城心切,不惜代价,至于如何破城,本将早已另有妙计安排,尔等只需依计而行便可。”
说罢,他的目光再次缓缓扫过在场的一众将领,那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令人信服的威严。
尽管诸将对孙念口中的“安排”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但碍于军纪森严,无人敢贸然开口追问细节。
他们深知自家将军向来智谋过人、用兵如神,既然如此胸有成竹,想必定能想出克敌制胜的良策来。
于是,众人齐声应道:“谨遵将军号令!”随后便各自领命而去,准备执行孙念事先部署好的作战任务。
得知自家将军对于攻破宛城已经有了安排,他们这些人也同时松了一口气。
这样他们心里的压力也小了许多。
宛城之内,气氛凝重而压抑。
守将郑段缓缓地穿行于一众伤兵之间,他那紧皱的眉头和沉重的步伐透露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
眼前所见,皆是昨日还生龙活虎、能蹦能跳的郑国儿郎们,此刻却只能痛苦地蜷缩在被窝里,强忍着伤痛发出阵阵哀嚎。
郑段身为守将,目睹此景,心中纵然有千般不忍,万般无奈,也只能默默地吩咐军医务必竭尽全力救治伤员,并好生宽慰他们,其他的他也无能为力。
因为他深知,战争本就是残酷无情的,会带来死亡和伤痛。
这两千余名伤兵能够存活下来,已属万幸,相较于那些已经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同伴而言,他们至少还有一线生机。
离开伤兵营后,郑段步履匆匆地走向城墙,他凝视着远方,若有所思。
此时,他的脑海中正飞速地盘算着如何抵御楚军日益猛烈的攻势。
沉思片刻之后,他转头看向身旁的门客覃宁,一脸郑重地叮嘱道:“从今日楚军攻城的强度来看,这楚国显然对我们宛城志在必得。覃宁啊,夜间防守至关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
覃宁闻言,连忙拱手应道:“主公放心,为确保万无一失,属下早已安排郑崧将军前来协助守城。”
郑段听闻此言,脸上的神色略微放松了一些。
对于自己的亲卫统领郑崧,他自是十分信任。
无论是郑崧卓越的军事才能,还是他对自己的耿耿忠心,都是毋庸置疑的。
想到此处,郑段不禁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如此甚好!”
郑段带着一众将军巡视完军营和城防之后,就回去休息了,经历了一场大战,军中诸将都是心神疲惫。
夜里凉风习习,使得温度要比白日要凉爽不少。
“如今刚到丑时,还不到人体最困乏的时候,若是楚军真要偷袭恐怕也会选择在寅时,郑将军何不去休息片刻,这里有我看着即可”,宛城的城门楼内,门客覃宁对望着窗外的郑崧将军说道。
“还请覃先生见谅,将军嘱托过的,让本将不可懈怠,先生若是坚持不住,你可自行休息便是”,郑崧将军回过头来看着覃宁,抱拳说道。
“既然将军坚持,那我也奉陪到底”,覃宁也是一脸豪气的说道。
郑崧是郑段的家臣,覃宁是郑段豢养的门客,两人都属于郑段个人的亲信力量,所以平日两人来往也密切了一些。
“这是楚国的炒茶,具有提神之效,郑将军也来尝尝吧”,覃宁对着郑崧招了招手说道。
“覃先生刚才去要来热水,就是为了泡制楚茶?”,郑崧没有拒绝覃宁的邀请,随即就走来坐在覃宁的对面。
“楚茶泡制之法太过讲究,这里条件有限,我们就用滚烫的热水泡一泡就可以了”,覃宁将刚泡好的茶水倒了一杯放在郑崧的面前。
“我们将军以前也是很喜欢楚茶,只是楚郑交恶以来,他就不再喝楚茶了”,郑崧将军脸上露出唏嘘之色,而后端起茶杯,随口吹了吹,然后一口饮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