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的军队如秋风扫落叶般迅速占领了日本,本以为李奇会带领军队在这片土地上稍作休整,享受胜利的果实,然而,在端午时节,李奇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 回兵渤海,兵锋直指天津。
当清军得知大明海军再次来袭的消息,整个大沽口防线瞬间紧张起来。
清兵虽没有强大的海军,但他们深知天津乃是京师的门户,一旦天津失守,京师将危在旦夕。
于是,紧急调派了大批身经百战的绿营兵和八旗精锐,密密麻麻地部署在大沽口沿岸。
从大沽口炮台远远望去,清军的营帐一座连着一座,旌旗蔽日,刀枪林立,人喊马嘶之声不绝于耳。
与此同时,清廷皇宫内一片慌乱。太监宫女们脚步匆匆,神色慌张,往日的威严与宁静荡然无存。
朝堂之上,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满是震惊与恐惧。
多尔衮面色凝重,眉头紧锁,在殿中来回踱步,手中的马鞭不自觉地抽打在靴子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这李奇竟如此大胆,刚平定日本,便又挥师天津,其锋芒锐不可当!” 他的声音低沉,却在空旷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突然,多尔衮停下脚步,目光扫向众人,大声说道:“如今局势危急,我意让福临出关,回到我们熟悉的草原,暂避李奇对北京城的进攻。待风头过后,再作打算。”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辅政大臣索尼率先站出,拱手说道:“摄政王,此举万万不可!我大清好不容易入关,定鼎中原,如今却要因李奇的进攻而退缩,传出去岂不让天下人笑话?再者,关外之地,多年未经营,仓促回去,如何安置朝廷上下?“
”想我大清入关之时,何等威风,如今若轻易弃城而去,怕是民心尽失啊!况且咱们在北京城的这些时日,各位王公贵族府邸也建了,美宅住着,娇娥拥着,这一走,不都成泡影了?” 索尼言辞恳切,眼中满是不甘与忧虑,他这番话一出,朝堂上不少大臣纷纷点头称是,显然是戳中了众人的心思。
另一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也附和道:“索尼大人所言极是。当初我们听信汉臣之言,全体入关,如今却又要搬迁回关外,这岂不是自打耳光?这往后还怎么让众人信服咱们的决策?”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眼神直直地看向多尔衮,那目光仿佛在质问,当初力主入关的是你,如今要仓皇出逃的也是你,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多尔衮脸色一沉,心中恼怒,但还是强压着怒火说道:“如今形势危急,保住皇上和朝廷才是首要之事。若在北京城与李奇硬拼,一旦战败,我大清便有灭顶之灾!你们也不想想,那李奇的水师锐不可当,在日本连克数城,我军虽在陆上作战勇猛,可这大沽口的海防能撑多久?一旦天津城破,京城便无险可守,到时候玉石俱焚,一切都完了!” 多尔衮说得痛心疾首,他心里清楚,清军虽有陆上优势,但面对李奇的水师,海上防线实在是薄弱得很,一旦李奇强攻,后果不堪设想。
鳌拜的儿子纳穆福双手抱胸,粗声粗气地说:“怕他作甚!我八旗子弟,向来勇猛善战,难道还怕了他李奇不成?我们应集结兵力,与他在天津决一死战!想当年我大清铁骑踏破明军防线,何等威风,如今在这天津,怎可未战先怯?大不了拼死一战,让那李奇知道我大清的厉害!” 纳穆福满脸涨得通红,脖子上青筋暴起,他是武将出身,父亲又是与绿水书院决战而死,最看不惯的就是退缩,在他心里,只有战死沙场才是八旗勇士的归宿,逃跑简直是奇耻大辱。
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多尔衮看着眼前混乱的场景,心中烦闷不已。他深知,此次李奇来势汹汹,大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朝堂之上的分歧,更是让局势雪上加霜。
为了增强防御,清军在大沽口修筑了数座高大厚实的炮台,这些炮台由巨大的条石和夯土筑成,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青砖,能够抵御炮火的猛烈攻击。
炮台上架设着从各地城池拆下来的大炮,还有一些是新铸造的重型火炮,黑洞洞的炮口对准海面,时刻准备给予来犯之敌迎头痛击。
在炮台之间,还挖掘了宽阔且深邃的壕沟,沟内插满了尖锐的竹签,沟上铺设着简易的吊桥,平时收起,战时放下,成为阻挡敌人进攻的第一道防线。
沿着海岸线,清军还设置了层层鹿砦,由粗壮的树干削尖而成,彼此交错排列,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鹿砦后方,沙袋堆砌成的掩体连绵不绝,士兵们藏身其中,手持火绳枪、弓箭等武器,日夜警惕地注视着海面。
此外,清军还在重要据点布置了许多拒马,这些拒马由坚固的木材制成,上面装有锋利的尖刺,用来阻碍敌军登陆后的快速推进。
军人们日夜巡逻,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们身着厚重的铠甲,在酷热的夏日里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依然坚守岗位。
修筑工事的士兵们挥汗如雨,不断加固和完善防御设施。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与凝重,整个大沽口防线弥漫着大战将至的压抑气息。
李奇站在大海船上,手持千里眼望向天津方向,只见清军的旗帜密密麻麻,防御工事坚固。
他深知,若在此强攻,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思考片刻后,他果断下令:“放弃强攻天津,转而在曹妃甸登陆。”
与此同时,清军从关内进攻山海关的军队得知李奇回兵的消息,不愿腹背受敌,匆忙撤退到唐山。
而坚守山海关的阎应元将军,在得知李奇亲自带兵来援后,激动不已,急忙从山海关坐船赶来相见。
曹妃甸的海岸边,李奇正站在沙滩上,海风拂面,带来一丝咸腥的气息。
远处的海面上,大明的战船如林般排列,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的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层层波涛,直抵天津的方向。阎应元站在他身旁,神情肃穆,眼中却闪烁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将军,清军在大沽口的防线坚固,我们若强行进攻,恐怕损失惨重。” 阎应元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李奇微微一笑,目光依旧凝视着远方:“阎将军,清军的防线固然坚固,但他们也有弱点。他们的兵力分散,天津、唐山、山海关三地皆有重兵把守,彼此之间难以迅速支援。我们只需抓住这一点,便能逐个击破。”
阎应元点了点头,但眉头依旧紧锁:“将军所言极是,但清军的绿营兵和八旗精锐并非等闲之辈,尤其是他们的骑兵,机动性极强,一旦我们登陆,他们可能会迅速集结,对我们形成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