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或许上天觉得此时的辛弃疾作为豪放派发扬者还不够完美,于是又给他开了一些玩笑...”
“公元1194年,好友陈亮于家中赫然长逝,就是那个激发辛弃疾写下了《破阵子》的灵魂笔友。”
“试想一下,人到老年,本本应和老伙伴们退休享受生活的时刻痛失好友,就连唯一的别墅都失火烧没了。”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自渡?”
U?:【心态直接爆炸好吧,都想毁灭世界了。】
^哈哈:【前面的+1,反正我会直接崩溃的,特别是别墅还烧了。】
“辛弃疾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放飞自我、享受生活,词风更是直接反转,走起了易安风......”
“57岁时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只好举家移居到瓢泉,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诗赋、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
“瓢泉田园的恬静和当地村民的质朴,使得辛弃疾深为所动思如泉涌,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季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景色的诗词。”
“年过半百,依旧对万事万物保持探究好奇的热情,那一首《木兰花慢》就是他效仿屈原的天问所作的词。”
“通篇九个富含哲理的问题,在那个缺乏天文知识的时代,属实是问倒了一众人。”
“清代评论家王国维称赞道: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可见即使命运坎坷,辛弃疾终究能和现实和平相处,活出自我。”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何必为了猎取功名而趋炎附势?”
“但在其64岁时,这种宁静舒适的生活再次被打破......”
“此时主张北伐的韩侂胄开始启用主战派人士,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他先后被起用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
“一年后辛弃疾进见宋宁宗,提出金国必乱必亡的言论,获赐金带并出知镇江府。”
“辛弃疾在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不久后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再次被贬。”
“郁郁不得志的辛弃疾数次推辞不就职,等到朝廷想要再次起用他时,68岁的辛弃疾已经病重卧床不起,不久之后仙逝。”
“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辛弃疾身故之后家无余财,仅留下生平诗词、奏词等书籍。”
“朝廷得知他的死讯后赐金带对衣,追赠光禄大夫谥号忠敏。”
“公元1234年,金国被蒙古消灭,存在时间62年。”
“而有意思的是曾经在滁州任职时,辛弃疾就在一份奏折中预言过,敌六十年必亡,敌亡而中国之忧放大,可惜当时没有人重视他的话.....”
“这是辛弃疾的悲哀,也是南宋的悲哀。”
时锦初话音刚落下,诸天万朝众人摇了摇头,似乎都在为辛弃疾的不得重用而可惜,而先前还看轻他的人也纷纷沉默。
一生不得志,千里马终究没有遇见自己的伯乐,最后抱憾终身离世,这是何其的悲哀?
“唉,太可惜了。”
一时间,众人不知该是为宋朝怒其不争,还是为辛弃疾感到悲哀。
“这大宋也忒窝囊了!”
“那可不,真是气煞我也!”
诸天万朝皆是为辛弃疾感到不值,
勇冠三军当去病,文武双全唯弃疾。
弃疾似去病,奈何宋皇非汉武。
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辛弃疾也曾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霍去病一战封侯再战封神,饮马翰海封狼居胥。
辛弃疾却只能铁马冰河入梦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怜白发生。
可谓,卿怀冠军心,君乏汉武志,宋皇不识剑,倚天又如何?
“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却都忘了,他毕生的梦想是成为像霍去病一样的英雄。”
“但事与愿违才是他一生的故事底色......”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偏偏辛弃疾生在偏安一隅的南宋,终究他没当上将军,没能骋骋沙场。”
“但也正因为他的怀才不遇,才给后人留下无数传世佳作,算是文坛的幸运。”
“木心也曾称赞其说:人从悲哀中落落大方走出来就是艺术家。”
“毋庸置疑,他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也不失为一位了不起的生活艺术家。”
盘点结束。
辛弃疾仰头望向那高悬的天幕,眼中波光涌动,神色复杂难辨。
天幕之上,他的一生仿若走马灯般匆匆而过,那些或激昂、或悲怆、或无奈的过往,此刻都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一阵微风吹过,撩动着他斑白的须发,他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着。
良久,他缓缓闭上双眼,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眼角处竟有泪光闪烁。
“杀贼……杀贼……”
那曾经在临终前呼喊的话语,此刻竟不自觉地从他干裂的嘴唇间溢出,声音虽低沉,却饱含着无尽的不甘与愤懑。
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年少时的意气风发,手持利刃冲锋陷阵,一心只为收复失地,还百姓以太平,报家国之仇。
可如今,岁月如刀,在他的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曾经的壮志豪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被消磨得只剩下残烬。
“我一生所求,不过是驱逐鞑虏,恢复山河,可为何……为何如此之难?” 辛弃疾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苦涩与悲凉。
他睁开双眼,目光望向远方,那是北方的方向,是他心心念念的故土,可如今,却只能成为他永远无法触及的梦。
“罢了,罢了……” 辛弃疾长叹一声,脸上的神情逐渐平静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释然。
或许,自己命运注定如此吧。
他总不能左右官家的想法……
但不久之后,辛弃疾便知道他确实不可以,但是大宋百姓会起义逼朝廷。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