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后天要带娃出去玩,估计要5号或者6号恢复更新。
日常轶事最多2章完毕,估计也就1章,然后是一个大篇幅的战锤节点事件。敬请期待。
====现实宇宙 太阳系 地球 东太空空港
李亚楠博士心里想着,不管多少次离开地球,总难遏止那种激动的心情。
(第一次出现,第二卷75章 昨日之因,今日之果。太空以及灵能材料冶金学的首席毕业生,博士论文《论微重力环境下新型合金的晶体生长与性能调控》)
她已经去过火星“祝融”城市基地一次,去过月球工业城市基地也有几次了,至于太空空港,去的次数更是多得记不清了-实际上,她在太空空港有一个专属的实验室,目前正在进行着实验分析中。
这次,她将前往天王星的天卫一基地,并针对灵能矿物,未知矿物以及黑金虫草矿物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
但是随着出发的时间迫近,她仍然意识到一种不断增长的紧张情绪,一种奇妙和敬畏的感觉,还有些心神不定。
此时的她正在第四“鸾鸟”护卫舰编队中等待出发,这支“鸾鸟”护卫舰编队,是去换防的。它将前往太阳系边界进行巡航侦查。
李亚楠博士靠近了窗户,俯视的看着加蓬共和国的太空电梯发射中心,它比之前更大了,外围的二环和三环是其时代发展的标志,沿着加蓬的海岸线延伸了数十公里。可以勉强看到频繁的光点,那是警戒灯和新修建的太空电梯的巨大支架-太空空港需要扩建了。
在远处的大气层,一个长条形的金属造物正在突破大气层,那是一架小型客运星舰,它将在空港做停靠,然后前往月球太空城市基地。
=====
“李亚楠博士?李亚楠博士?”一个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将她的思绪拉回了现实。
李亚楠博士转过身,看到一位身穿cctV-x星际频道制服的年轻记者正站在她身后,脸上带着职业的微笑。他们这次是准备拍摄几个太空基地的纪录片来着。
“您好,李博士,”张瀚礼貌地打招呼,“我是cctV-x星际频道的记者张瀚。”
李亚楠博士微微颔首,回应道:“你好。”
张瀚继续说道:“我们这次是跟随舰队一起前往几个太空基地进行纪录片拍摄,希望能记录下一些珍贵的画面和故事。”
“理解。”李亚楠博士简短地回答。
“请问您此次是第一次前往天卫一基地吗?”张瀚开始了他的采访。
“是的。”李亚楠博士确认道。
张瀚追问道:“据我们了解,天卫一基地是目前最重要的灵能矿物和黑金虫草矿物研究基地,您这次前往,是不是有相关的开发方案呢?”
“对不起,关于这方面的信息,我无可奉告。”
记者似乎早有预料,并没有表现出失望的情绪,而是迅速调整了采访方向,问道:“李亚楠博士,作为太空以及灵能材料冶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您对当前的政治形势有什么看法吗?”
“当前有什么政治形势?”李亚楠反问。
这句反问带着一丝微妙的幽默,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轻笑出声。
“看来李博士对政治不太关心啊。”张瀚笑着说道。
“我的研究领域是科学,我对政治确实不太了解。”李亚楠顺着张瀚的话说道,不想在这个话题上过多纠缠。
“那您对未来太空探索有什么展望呢?”张瀚再次换了个话题。
“我相信,人类将会迎来一个黄金时代,走向更广阔的宇宙空间。”李亚楠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
很难说明他们是什么时候脱离星球轨道的,引擎的低沉轰鸣始终存在,仿佛一首单调的背景音乐,让李亚楠一时难以分辨速度的变化。
直到一阵轻微的震动从脚下传来,引擎的轰鸣声也随之变得尖锐起来,她才意识到星舰正在加速。
推背感随之而来,但并不强烈,像是被一双温柔的手臂轻轻按在座椅上。星舰内部的反对冲力场有效地抵消了大部分加速度,这种感觉与在地球上乘坐飞机起飞时相差无几,并没有任何不适。
实际上,这种加速度的压力、引擎的压倒一切的雷鸣,甚至让她产生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安全感。
当然,现在还无法站起来在星舰内自由走动,起码要等到星舰进入星际巡航速度,进入惯性力以后。才可以在星舰内自由走动。
星舰编队喷着亮白色的尾焰,一头扎进黝黑的深空帷幕,地球在身后迅速缩小。李亚楠下意识的向外望去,从观察窗可以看到在星舰的四周是绝对的黑暗,而实际在那黑暗中一定充满了星星-只是肉眼看不见而已。
随着星舰逐渐接近巡航速度,推背感逐渐减轻。当星舰最终进入巡航速度时,李亚楠解开了安全带,从座椅上站了起来。
从地球到天卫一的距离比到火星基地要远得多。为了让李亚楠在旅途中能够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星舰上特地配备了一个小型实验室。这个实验室虽然空间不大,但配备的科研设备足以满足李亚楠的研究需求。
=====土星 近地轨道 资源采集太空城市基地
聂文华从睡梦中醒来,房间里柔和的光线让他感到舒适。墙上的投影显示着时间,按照地球日的标准,现在正是白天。
在土星太空城市基地,他们严格遵循地球日的作息时间,以保持与地球的同步。毕竟,土星自转才10个多小时,为了避免因为星球自转不同产生的日夜交替长短不同,采用的都是统一的地球日标准计时制。
他打着哈欠,走到盥洗室,开始洗漱。水拂过脸庞,让他感到神清气爽。
洗漱完毕后,他先来到了“日照室”。这个房间模拟了地球的日照环境,弥漫着温暖的仿生太阳光线。
各种电磁波在这里交织,模拟地球环境,这是为了防止长期生活在太空的人们返回地球时出现“太阳过敏”的症状。
(太阳光,也称为太阳辐射,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电磁波组成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太阳光的不同成分对地球和地球上的生命有着不同的影响。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也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和增加皮肤癌的风险。红外线则主要提供热量,维持地球的温暖。可见光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也是人类视觉感知世界的基础。)
晒了一会“日光浴”,他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开始穿戴自己的装备准备前往“下矿区”。
这是他们的调侃。实际上,他们是要前往木卫六。
=====(土卫六情况简介,这段不算字数)
土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拥有82颗卫星,其中的土卫六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三,它甚至比太阳系中的水星还要大,但是和其他卫星不同的是,木卫六是太阳系中仅有的拥有明显大气层的卫星。(注意:是卫星,另外,土卫六也是漫威中灭霸的母星。质量约为地球的1\/50,体积约为地球的15%。)
其实在太阳系之中,拥有大气的星球并不算罕见,但它们的大气成分与地球大气有着显着的差异。
地球大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构成,其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而土卫六的大气层则以氮气为主,其氮气含量高达98%以上,远远超过地球大气中的氮气比例。这种以氮气为主的大气环境,使得土卫六成为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已知以氮气为主要成分的卫星。
更令人惊奇的是,土卫六的地表特征与地球极为相似。从卫星图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土卫六的表面分布着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复杂的地形结构,如同一个缩小版的地球。此外,土卫六上还存在着类似地球上的气象循环现象,例如云的形成和移动,以及降雨过程。(土卫六卫星图 )
于是,它也成为了继火星之后第二个人类准备大力开发的星球。聂文华他们的任务,就是给木卫六上搭建行星基地的地基。为后续做好准备。
只不过,虽然土卫六和地球的环境看起来比较像,但是实际上土卫六是一颗极为寒冷的星球,构成土卫六河流湖泊的其实是液态甲烷和乙烷等烃类物质。这里同样存在着一个至今无法解释的现象,那就是土卫六上明明存在有大气循环,但河流湖泊表面却从未显现出波浪。所以地球龙科院猜测土卫六上也许有与地球截然不同的以液态甲烷和乙烷为溶剂孕育的生命在极寒的环境中繁衍生息。
为了探索土卫六是否存在生命,人类已经开始在土卫六上建设简易的地面基地。然而,截至目前,尚未发现任何确凿的生命迹象。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土卫六就绝无生命存在的可能。
(土卫六资料来源:科学网)
=====
聂文华熟练地穿戴好特制的防护服,确保每一处密封都严丝合缝。他抬头瞥了一眼悬挂在舱壁上的全息球,此刻,它正闪烁着柔和的光芒,用甜美的声音播报着土卫六的最新天气预报:
“亲爱的土卫六探索者们,以下是土卫六的最新天气情报:”
“天气状况:晴朗,无雨;温度:零下154摄氏度,请确保所有保暖措施到位;风力:正常,但在极端低温下,风感可能更为明显,请注意防护;能见度:正常,但请依然保持警惕,注意安全……\"
聂文华听着这播报,忍不住嗤笑了一声,所谓的“晴朗无雨”在这个星球上就是个笑话,厚厚的大气层让天空永远呈现着一种阴沉的青蓝色,根本看不到太阳。
而所谓的“正常风力”,在零下150多度的低温下,简直像刀子一样刮在特制的防护服上,每次出载具检查地形,都像要被吹飞一样,要不是防护服自带增重装置,再加上保险绳牢牢地扣在载具上,恐怕人早就被吹得无影无踪了。
他叹了口气,快进到最后的安全提示。
“……特别提醒:由于土卫六环境极端恶劣,非专业探险人员请勿轻易尝试登陆。”
聂文华嗤之以鼻地撇了撇嘴,最后这句特别提醒说了跟没说一样。最近几年星际旅行越来越火爆,连这种鸟不拉屎的矿区都成了旅游景点,也不知道上面怎么想的。
=====
前往土卫六所乘坐的是“雷鹰”改行星级运载载人器,内部空间比雷鹰更加宽敞,当然这也是因为摒弃了武装的原因。(设定稿 评论区)
随着一阵轻微的震动,载人器缓缓脱离了太空城市基地的对接接口。就在脱离的一瞬间,聂文华感到一股失重感传来,身体轻飘飘地漂浮了起来,安全固定扣在这一刻显得尤为重要。很快,载人器启动了人工重力系统,脚下重新传来熟悉的重量感。紧接着,飞船开始加速。
正当他准备闭目养神一会儿时,飞船却突然来了个急减速,惯性让他猛地向前倾斜,要不是安全带牢牢地固定着他,恐怕他已经撞到了前面的人。
公共频道里传来驾驶员愤怒的咆哮:
“你个哔哔哔的!走啊!太空你刹什么车!”
聂文华转头看了看窗外,果然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艘载人器正在缓缓行驶。看来是前面的飞船速度没提上来,导致他们不得不紧急制动。
几个隶属他管理的小日子裔的矿工因为没有及时固定住自己,双脚离开了地面,在空中胡乱地蹬着腿,嘴里发出惊恐的叫声。
聂文华没好气地大吼:“把你的脚套进安全固定栏里-你tm不识字啊!”
那几个小日子矿工手忙脚乱的这么做了。其他人嘻嘻哈哈的看着他们手忙脚乱的试图攀回固定栏固定自己,艰难的把防护服的鞋面顶进地面的勾栏上。
=====
载人器平稳地降落在土卫六基地,一阵轻微的颠簸过后,舱门缓缓开启。聂文华率先走了出去,土卫六阴沉的天空笼罩着大地,脚下是钢铁和混凝土构筑的平台,延伸至视野的尽头。
昔日荒凉的土卫六地表,如今已被密集的人造建筑所覆盖,巨大的金属框架、管道和机械装置交错纵横,如同钢铁巨兽般盘踞在这片土地上。远处,机械臂挥舞,运输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图,评论区)
聂文华注意到,旁边那艘载人器的舱门也打开了,一群穿着轻便防护服的人走了出来,兴奋地四处张望,显然是来土卫六观光的游客。他们与身穿厚重矿工服的聂文华团队形成了鲜明对比。
聂文华收回目光,开始召集自己的矿工队伍,分配今天的采矿任务。几名小日子裔的矿工迅速聚集到他身边,等待指示。
几个游客也凑了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些真正的星际拓荒者-实际上,每个矿工队长身边都围了几个旅客。
为首的一名游客指了指自己的面罩,示意想要与聂文华交流。聂文华心领神会,将公共聊天频道的链接码发送过去,加入了他们的聊天频道。一连串叽叽喳喳的问好声立刻从耳麦中传来,充满了对这片陌生世界的兴奋和好奇。
“停一下,停一下!”聂文华抬起手,示意叽叽喳喳的游客们安静下来,“你们一个一个说,我叫聂文华,你们是第一次来土卫六吗?”
一个戴着亮黄色头盔的游客抢先回答:“是的,聂哥!我们都是第一次来!”
“….想来也是….咳咳…..土卫六确实很迷人,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比如,你们可以去t-04号峡谷,那里有个湖,叫镜泊湖,风景非常不错。”聂文华清了清嗓子,努力回忆着官方的宣传词,尽量让自己显得专业一些。
(镜泊湖,名称来源于地球上的镜泊湖,位于华国东北。名字资料来源: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土卫六上目前正式命名的湖泊有80个,海有3个。)
“我知道我知道,那是北极区,面积和安大略湖差不多大。名字来源于咱们国家的镜泊湖。”
“要我说,这上面所有湖泊山川命名都应该按照咱们国家的习惯来。”
聂文华笑了笑,并没有接茬:“你们都是哪里人啊?”
“我天津的。”
“我魔都的。”
“我就远了,”一个声音略显羞涩,“我在新省。”
“新省?是哪里?”聂文华一时没反应过来。
“….原来的新加坡。”
“哦,原来如此。”聂文华点点头,“你们都是来旅游的吗?怎么想着来土卫六旅游呢?”
“不完全是旅游,”一个戴着蓝色头盔的游客说道,“我们都是学生,这次来主要是为了完成论文,旅游只是顺带的。”
“哦?学生?那你们是什么专业的?”聂文华好奇地问道,他自己是星际土木工程系毕业的。
“太空资源环境。”
“行星地质。”
“行星生态学。”
“还有宇宙生物学。”
“哦,都挺不错的专业。”聂文华点点头,“都是未来的栋梁之材。”
“嘿嘿,聂哥过奖了。”亮黄色头盔的游客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那你们的导师是谁?”聂文华随口问道,目光扫过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
“李亚楠博士。”
“等等,李亚楠……不会是那个星际资源开发的博士吧?”
“是的,就是她。”另一个学生肯定了他的猜测。
“没想到你们是导师的学生!这可真是太巧了!”
“聂哥,你也是李亚楠博士的学生?”亮黄色头盔的游客惊讶地问道。
“是啊,我是星际土木工程系毕业的,李亚楠博士那时候是我们系的客座教授,带过我们几节课。”聂文华解释道,“你们应该叫我师哥。”
“师哥好!”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喊道。
“哈哈哈,好,好!”聂文华被这突如其来的称呼弄得有些不好意思,
“既然都是自己人,那师哥就给你们提个建议,你们快点去吧。去晚了今天估计回不来。那边虽然有个临时居住点,但是环境还是比不上城市基地。”
“谢谢师哥!”学生们齐声道谢,和聂文华交换了通讯方式,向着镜泊湖方向而去。
聂文华挥手道别。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聂文华笑了笑,转身收起脸上的微笑,吼了起来:“看什么看!干活!”
=====月背基地
无菌的培养仓中,营养液缓缓流动,泛着柔和的光芒。几个身形健硕的执刀人静静地躺在其中,他们紧闭双眼,仿佛陷入了沉眠。
这些执刀人,每一位都在军令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了这次至关重要的基因器官移植手术,他们已经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
此刻,由基因种子培育而成的基因器官,正静静地躺在培养皿中,散发着微弱的生物荧光,等待着与新的宿主融合。
在培养仓旁边的观察室里,气氛凝重而紧张。数十名科研人员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监视器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小心翼翼,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就连盾卫连长阿查洛也从喜马拉雅山来到了月背基地。
植入手术将由负责阿斯塔特改造手术平替计划的杜启楠院士和恸哭者战团的智库塞巴斯蒂安亲自操刀。
恸哭者战团的重建和扩充早已在塞巴斯蒂安的带领下进行,新鲜血液的补充让战团规模日渐壮大,向着满编一千人的目标稳步迈进。
然而,在现实宇宙中进行完全体的阿斯塔特手术,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塞巴斯蒂安来说,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全新领域。
(恸哭者战团兵源补充,之前有说过,是从凡人船员中选取合适的进行补充。)
随着基因种子被植入胸腔,手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