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在何园的花园里围坐一团,欢声笑语不断,氛围轻松又融洽。柔和的日光透过枝叶间隙,在地面勾勒出一片片光影,为这场交流增添了几分悠然的氛围。
习五一研究员微微蹙起眉头,脸上满是忧虑,缓缓开口:“现在社会上宣传迷信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各种打着神秘旗号的言论四处传播,误导了好多人。”
周小平赶忙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是啊是啊,我感触太深了。在网上,这些迷信内容传播速度快得惊人,危害太大了。”
这时,习五一又将目光投向潘建伟,眼中带着好奇与探究,问道:“潘教授,您是中科大的教授,在量子领域成就卓越。您对朱清时院士搞的量子佛学,有什么看法呢?”
潘建伟坐直身子,表情瞬间严肃起来,他认真的说道:“朱清时院士在科学领域确实有过不少成果,这点不可否认。但他提出的量子佛学,从科学视角来看,是把两个完全不同范畴的概念不恰当关联起来了。”
“量子力学是一门极为严谨的科学,有着扎实的理论根基和无数的实验验证,研究的是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一切都基于实证和逻辑推导。而佛学,更多属于哲学和宗教思想范畴,二者研究方法、目的和范畴都大相径庭。”
潘建伟稍作停顿,目光扫过众人,接着说,“把量子力学概念生硬地套用到佛学上,还说用量子理论解释超自然、宗教性的现象,这不符合科学精神,也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这种做法不仅会误导大众对科学的理解,还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借此传播迷信思想。”
“科学是探索真理、认知未知的有力工具,我们对待每个研究领域都要秉持科学态度,绝不能模糊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量子佛学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在科学界也得不到广泛认可。”潘建伟的话语坚定有力,在花园里久久回荡,引发众人深深思索。
刘亚东忍不住感慨:“潘教授这番话真是切中要害,科学的边界一定要明确,绝不能让迷信打着科学的幌子招摇撞骗。”
众人纷纷点头。
张启接过潘建伟的话,接着说道:“我也说说我的看法,朱清时院士在学术上确实有他的建树,在化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的确是一把好手。然而,他在很多观点上存在错误,尤其是在跨领域探讨物理现象,特别是量子力学的时候。”
“大家都知道,朱清时先生原本是研究化学领域的,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当他涉足量子力学领域并发表观点时,就出现了不少偏差。我看过他在网上发表的一些言论,他自以为正确地阐述了量子力学,实则不然。那些观点在真正的量子力学理论体系下,都是错误的。”张启微微的摇头,语气中满是惋惜。
“作为一个真正专注于量子物理学研究的专业人士,我敢负法律责任的说,朱清时院士在量子力学方面,还只是个门外汉中的门外汉。
就拿量子叠加态来说,他的理解和解释完全偏离了量子力学的正统理论。量子叠加态是指微观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这是量子力学区别于经典力学的重要特性之一,有着严格的数学表述和实验验证。但朱清时院士的论述,不仅没有准确把握这一概念,甚至犯了一些连物理学本科生都不会犯的低级错误。”
“还有关于量子隧穿效应,他的解读也漏洞百出。量子隧穿是指微观粒子有一定概率穿越高于自身能量的势垒,这一现象在现代物理的诸多领域,如半导体物理、核物理等都有着重要应用。而他的观点,既没有正确理解量子隧穿的原理,也没有认识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科学依据。”张启越说越激动,手势也不自觉地多了起来。
“科学是严谨的,每一个结论都需要经过反复验证和同行评议。当我们跨领域发表观点时,更应该慎之又慎,以免误导大众,对科学知识的传播造成不良影响。”张启的话语落下,花园里一片寂静,众人都沉浸在对科学严谨性的深刻思考之中。
张洪林微微的点头,感慨说道:“是啊,我完全同意张启先生的观点。科学的严肃性容不得半点马虎,即便是学术大家,跨领域发言也得严谨。”众人纷纷附和,这场在何园里关于科学与真理的讨论,愈发深入和热烈。
饶毅教授点了点头,神色认真,缓缓说道:“既然朱清时先生对量子力学的很多常识理解都是错误的,那么他建立在这些错误认知上的所谓量子佛学,无疑是错上加错。这就好比在摇摇欲坠的危楼上加盖楼层,基础不稳,上面搭建得再花哨,最终也逃不过坍塌的命运。”
“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无数次精密实验的验证。而佛学,则是一种哲学与宗教思想体系,两者之间本就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老易教授扶了扶眼镜,目光炯炯有神,“朱清时先生将错误的量子力学认知与佛学强行结合,这不仅没有让两者得到升华,反而模糊了科学与宗教的界限,误导了大众对这两个领域的正确理解。”
“大众往往对科学怀着敬畏与好奇之心,当他们看到所谓的‘量子佛学’,很容易被新奇的概念所吸引,却难以辨别其中的错误。这不仅可能让他们对量子力学产生误解,也可能让宗教信仰被披上一层不伦不类的科学外衣,损害了宗教的严肃性。”饶毅教授微微皱眉,脸上满是担忧。
“我们作为科研工作者和知识的传播者,有责任纠正这种错误的观点。通过科普,让大众明白科学的严谨性和宗教的本质,避免他们陷入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陷阱。”饶毅教授的声音坚定有力,在花园里回荡。
张洪林深以为然,接口道:“饶教授说得太对了。科普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把正确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大众,让他们能够辨别是非,不被错误的理论误导。”众人纷纷点头,对他的话表示赞同。
众人围绕科学与伪科学的话题讨论得热火朝天,潘建伟推了推眼镜,接着刚才的话茬,神色认真地说道:“其实,我曾经在未来论坛年会上就表达过一些观点。朱清时院士说‘科学的尽头是佛学’,我实在难以认同。
他用量子力学去证明信仰,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量子力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着清晰的理论体系和无数次实验验证,怎么能和宗教信仰混为一谈,用来证明那些超自然的说法呢?”
潘建伟也轻轻摇了摇头,脸上带着几分无奈,语气平和却又透着坚定:“朱清时校长对量子力学有着不少描述,可当他说‘量子力学爬到山顶的时候,佛学已经在山顶等我们了’,这我不是特别认同。量子力学是一门基于实证研究、数学推导和精密实验的科学学科,它的发展是无数科学家通过严谨的研究方法,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出来的。每一个理论的形成,每一次的突破,都伴随着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和同行间反复的验证与讨论。”
“而佛学,更多是一种哲学和宗教思想,它关注的是人类的精神世界、道德伦理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其研究方法和目的与量子力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潘建伟目光扫视着众人,认真地解释道,“科学追求的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准确认知,是用理性和实证去揭示自然的奥秘;宗教则侧重于对人类心灵的慰藉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独特的价值,但不能简单地将它们划上等号,或者用科学去附会宗教。”
张启忍不住问道:“潘教授,那您觉得这种观点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潘建伟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缓缓说道:“这种观点容易误导大众,模糊科学与宗教的界限。对于不了解量子力学和佛学的人来说,可能会误以为科学和宗教可以相互替代,或者科学的终点就是宗教。这不仅不利于科学知识的准确传播,也可能让人们对宗教产生不恰当的理解。我们应该尊重科学和宗教各自的独立性,让它们在不同的层面为人类的发展发挥作用。”
刘亚东好奇地插话道:“那在年会上,您还提到什么其他的观点吗?”
潘建伟微微点头,继续说道:“我还呼吁大家,别老是把量子力学跟其他不相关的问题胡乱联系在一起。就像杨振宁先生说的,科学每往前进一步,宗教的解释空间就往后退一步,科学再发展,神学的地盘也会跟着往后退。但科学能解决的问题始终是有限的,而宗教所涉及的精神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无限的,它们有着各自的范畴,不该随意混淆。”
这时,一直静静聆听的张新鹰研究员忍不住的问道:“那在年会上,有没有一些特别的互动环节呢?”
潘建伟笑了笑,说道:“有啊,年会上我和一群充满求知欲的中小学生进行了对话。他们对量子物理充满好奇,提出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问题,我一一为他们解答,还分享了自己在物理研究道路上的一些经历。”
张洪林饶有兴致地追问:“那在这个过程中,您有没有传达一些关于科学本质的看法呢?”
潘建伟神色变得更加严肃,认真地说:“当然有。我告诉他们,科学是诚实且可靠的。物理规律自宇宙奇点大爆发之后就是确定的、有限的,不是无限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可以解决无限问题的力量,科学不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科学的每一个结论都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和论证基础上,这也是我们科研工作者必须坚守的原则。”
众人听后,纷纷陷入沉思,花园里一时间安静下来,大家都在细细品味潘建伟这番话的深意。随后,张启感慨道:“潘教授,您这番话真是让我们对科学有了更深的认识,科学的严谨性确实容不得半点马虎。”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饶毅教授接过话茬说道:“我记得中山大学的李淼教授对朱清时的观点也有批判。他可是理论物理学界的大咖,在量子力学研究领域造诣颇深。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讨论这个事儿。他在文章里讲——科学家和佛学家爬山,爬的压根儿就不是同一座山。”
“从本质上来说,科学研究讲究实证,是基于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实验和分析,用数学模型和理论体系去解释自然现象,探索宇宙的规律。就拿量子力学来讲,科学家们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像双缝干涉实验、贝尔不等式实验等等,不断验证和完善理论,这都是实实在在可验证的。”饶毅教授扶了扶眼镜,神色认真地比划着。
“而佛学呢,是从哲学和精神层面,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内心的修行,更多关注的是人的主观世界和精神境界。这两者的研究方向、方法和目的都截然不同。所以说,根本不存在‘量子力学爬到山顶的时候,佛学已经在山顶等我们了’这种情况,因为它们攀登的路径和目标都不一样,本就不是一座山嘛。”
张洪林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李淼教授的这个比喻实在太形象了,这么一说,就把科学和宗教的界限讲得很清楚了。很多人就是混淆了这两者的概念,才会产生一些奇谈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