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不明白,朱元璋心里非常清楚,马小帅这是打算快刀斩乱麻,根本不做纠缠,现在不管胡惟庸是不是清白的,都已经不重要了,任何一件事情先有定性,只有定了性质,才能够继续寻找证据。
换一句话来说,先给胡惟庸定罪,然后再补充证据,既然马小帅愿意干这个,自己乐得合不拢嘴,反正倒霉的也不是自己,背黑锅的也不是自己。
太子朱标根本就不相信,没想到马小帅,这时候又说了,“启禀皇上,臣请求太子朱标,跟 臣 一 块 办理 胡惟庸 一案。”
朱元璋也不明白,为什么马小帅要拉上太子朱标,毕竟,如果太子朱标亲自下场,那最后倒霉的不一定是谁,至少不是朱元璋自己。
朱元璋这时候怀疑了,难道马小帅知道自己的心思,太子朱标根本不是自己的儿子。
不过又摇摇头,又觉得不太可能,毕竟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非常少,就算是自己的老婆马秀英非常清楚,但也分得清轻重缓急,绝对不会把这么重要的秘密,告诉自己的小舅子马小帅。
“准。”本来文武百官还打算求情,可是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同意了,“锦衣卫指挥,使配合你们,马小帅,你最好能够找到证据,否则就是诬告反坐。”
文武百官听了这句话,总算松了一口气,虽然胡惟庸贪赃枉法,顶多也就是弄点钱,弄点美女,享受生活,不可能涉及谋反。
马小帅却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下了朝,和太子朱标还有锦衣卫指挥使,就直接去胡惟庸家里开始抄家。
谁都没有想到,马小帅,居然敢当着朱标的面,在包围了胡惟庸的府邸之后,马小帅居然光明正大的,派遣士兵就进去了,等到一会儿就发现,里面传来了激烈的交战。
太子朱标不相信,赶紧带着马小帅,还有锦衣卫指挥使就过去了。没想到胡惟庸家里的院墙非常的厚,里面居然是一条秘道,这里面还真的藏了很多人,这些人不但有兵器,同时还有盔甲。
盔甲和兵器是两个概念,有兵器,这是防身,有盔甲,这就是谋反。
短短半个时辰之后,二百多人就被杀死了,看着地上的尸体,马小帅乐开了花,这些人本来就是将士,但不是马小帅自己的兵,而是从广州带过来的朱亮祖的部下,这些人被马小帅骗到这里,然后马小帅的官兵包围这里,再把这些人全部杀死。
太子朱标看了看尸体,发现虎口上有非常厚的老茧,看样子是长期使用兵器,在观察各个人的体型,发现这些人长期修炼武功,看来这就是死士。
表面上看证据非常确凿,胡惟庸的家里金银珠宝数不胜数,毕竟当了几年丞相,光银子就高达8,000,000两,金子高达1,000,000两,同时奇珍异宝数不胜数,还贪污了小国家送来的贡品。
太子朱标非常生气,可是马小帅拉着自己不让走,表面上看,马小帅还是自己的舅舅,更让太子朱标没有想到的是,很快有官兵和锦衣卫过来回报,在胡惟庸的家里搜查到了秘密书信。
其中有很多秘密书信,内容不堪入目,不是贪污腐败,就是办事儿,而且这些都是违法乱纪的事情。
人员涉及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等一共二十一侯。
还有大量的文武官员,这些书信是怎么来的?恐怕也只有马小帅自己清楚,包括朱亮祖的出现,都是马小帅找人专门伪造的,反正已经抄了朱亮祖的家,大印都有,写点过分的话,下的马小帅的师爷,因为这些都是自己亲手写的。
太子朱标真的是无语了,没想到胡惟庸的问题很大,就在这个时候,门外的锦衣卫过来汇报。
胡惟庸的儿子,大清早就直接去了青楼,跟花姑娘在一起喝酒,聊天,谈论人生。听说家里出事儿,乘坐马车急急忙忙往回走,因为非常着急,所以速度非常快,马车居然撞死了一个人。
马小帅一天乐开了花,这简直就是为了斩草除根,老天爷都在帮助自己。赶紧将胡惟庸的儿子抓起来,顺便将这个死了的人也抬上,这简直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太子朱标这次肯定是黑锅侠,因为所有的一切,太子朱标都亲眼看到了,就算想退出去,恐怕也不行了。
浩浩荡荡的证据,长长的马车队伍,就这样进了大理寺,这可是大明王朝最高的法院了。
胡惟庸本来以为自己问题不大,因为树大根深,盘根错节,朱元璋也不过是走走形式,最后敲打一下马小帅,这事就完了。
没有,想到的是,还没有两个时辰,自己一家老小都进来了,更重要的是,朱亮祖这个人死了,但是两个人通信了,在自己家里找到了,朱亮祖勾结胡惟庸,意图谋反,拥护胡惟庸当皇帝。
这封信简直就用了自己的命,胡惟庸根本就不相信有,因为自己的事情,难道自己不清楚吗?
这简直就是栽赃陷害,但是马小帅可不管不顾,当着朱标的面,在胡惟庸家里的密室,发现了龙袍,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在中国的古代,尤其是在封建年代,私藏龙袍就是造反,就是意图谋反,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胡惟庸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直接瘫坐在地上,想不明白,马小帅究竟跟自己有什么深仇大恨,把事情做得这么绝。
现在唯一的机会,就是朱元璋,相信不相信。但这种事情很难说的清楚,没想到马小帅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冤假错案,栽赃陷害,这他妈的还是个人吗?
作为一个人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什么人都敢出卖,和疯狗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人类拥有的任何道德,胡惟庸这时候才明白,马小帅这种疯狂的行为,肯定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