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起义军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有百姓疑惑道。
他们看了不少战事情况,也看了许多交战场面——虽然其中有不少都并不完全,并非是整个交战过程,但那也没什么,毕竟有些战事是能够从早打到晚的,他们也没有那个耐心和兴趣一直看。
当然,哪怕是片段式的战事场面,也已经足够绝大多数百姓涨了见识,开了眼界。
原来,战争是这样打的啊!
原来,战场上是这样指挥军队的啊!
原来,所谓的军阵、冲锋、骑兵、步兵……都是这个样子的……
此外,不少人也由此认识到了战争的具体情况,甚至有人总结出来了一些关于“如果不幸被强征或者强掳为兵,该如何在战场上尽可能地保住自己的性命”“在战场上,如何才能够逃得一命”“怎样才能在两军交战的惨烈情况下,更有可能活下来”……等一系列保命小知识。
这类型的小知识,得到了广大百姓的热烈欢迎,
倒不是他们完全没有什么建功立业、投身军中以期改换门庭的志向,实际上,有这种志向的百姓数量也并不算少。
可是这样的知识,不管是想要拼杀一番,求得一个上升的机会;还是只想着保全姓名,一点也不想要参与到什么战争之中,这两种情况都很需要这种知识。
保全性命的哪一种情况就不说了,这种保命知识,谁会不想要?更何况,被朝廷强行征兵,或者被不知道哪里出现的乱军裹挟着不得不参与其中的可能性,又不是完全不存在。
哪怕是如今尚且天下太平的时期,百姓们也不觉得完全没有这种可能性。
——谁知道朝廷会不会什么时候突然发一个大疯啊!
——谁知道上苍会不会突然就降下来灾祸啊!
——谁知道外敌会不会突然出现,来上那么一下……
而对于那些想要通过战场拼杀来获得一个给自己、给家人改换门庭的机会的人,这种战场保命的知识同样至关重要。
就算是愿意拼命,那前提也是要有命才能拼,不是吗?
而且,想要给自己改换门庭,想要给家人也改换门庭,那同样需要自己有命在——如果命都没了,那又说什么改换门庭?
别说什么战死的抚恤,就算是真的这些抚恤能够发到家人手中,那也并不足以改换门庭,反而,因为少了一个壮丁成丁,这个家庭还会受到不小的负面影响。
所以,保住性命,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但从这上面就能够看出来,不少百姓其实对军中的认知是非常浅的。
军中保命小知识就足以让几乎全部人如获至宝,足可见众人对军队和作战的认知匮乏——那就更不要说什么对战术战略、军队问题的认知了。
能够跟着讲述,了解到主将布置下的埋伏、迂回包抄、冲锋等战术,就已经可以了。
所以,尚让确实是轻敌了,这个问题大家都能够听明白,轻敌会带来的影响,如今不少人也能够想到,就算是想不太明白的,也知道绝不是什么好事。
可,起义军这里还存在什么大问题?
“行军的队伍散乱,军纪问题吧。”也有在这方面比较敏锐的人迅速道,“前面说黄巢在长安那一段,起义军烧杀抢掠的时候,不就说了起义军有非常严重的军纪问题吗?”
“可那不是说底下的士卒烧杀抢掠,上面的人不管吗?”
也有人不理解,他当然还记得那段内容,也知道那是在批评起义军的军纪,还说黄巢本人根本意识不到管理军纪的重要性——黄巢这个首领都意识不到军纪的重要性,那起义军的军纪问题当然非常严重了。
别的不说,在长安城中的那一番动荡,着实是让所有百姓心生恐慌。
也当然,让所有的百姓都认同了起义军的军纪问题之严重。
“是啊,军纪问题,我们知道啊,那不就是上面的人不管或者管不了底下的人,让底下的人抢掠我们这样的小民吗?”
军纪,不就是这个问题吗?这大家都知道啊;可是尚让这还没有获胜,根本也没有进到凤翔里面去抢掠百姓。
“军纪不只是烧杀抢掠这部分,”那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道,“我觉得,这是不是说军纪也包括了其他方面……”
“什么方面?”
“就比如这一次,提到军纪是在说尚让的军队,在行军的过程中也非常散乱,乱七八糟,一点也不整齐,没有什么阵型……”他梳理分析道。
其实他也对军队没什么研究,可是从这段内容来看,这军纪分明就是在说行军的问题!
而尚让这一次率领的这些军队吧——确实,从画面上来看,是真的乱糟糟的,一点也没个整齐的样子。
这一点,大家也都看见了。
当时不少人心里面还嘀咕,这军队行军的时候乱成这个样子,这能好吗?
虽然他们也不能确定这种行军的时候到底要走的多整齐,以及如何走的整齐,还有走的整齐有什么好处……可是之前看其他战事场面的时候,不少军队,特别是最终获得了胜利的军队,行军的时候确实是要比这尚让所部整齐许多的。
所以,虽然不太明白其中意义,但稍一对比,众人也都觉得尚让所部不太好。
——可,原来这部分,也算是军纪吗?
【这一战获胜后,郑畋决定趁热打铁,乘胜追击。】
【他在各处张贴榜文,召集兵马,同时,还获得了唐僖宗的新的任命:前来支援的泾原节度使宗楚担任诸军行营副都统,前任朔方节度使唐弘夫担任行营司马。】
【此后,唐军在郑畋的组织下,多次与起义军发生交战,多次获胜。】
【随后,郑畋又向全天下发布檄文,号召全天下的藩镇都共同举兵,讨伐黄巢——这个时候,唐僖宗虽然安定下来了,可远在蜀地,交通与信息交流都不通畅,所以,不少藩镇都以为唐朝也就这样了,虽然不至于灭亡,但也难以复兴。】
【可郑畋得檄文一出,却表明并非如此,唐朝还有复兴的希望,至少不会让朝廷继续躲在蜀中勉强维持,因而,天下震动,不少藩镇都愿意发兵勤王,支援郑畋。】
【邠州将领朱玫假装替起义军的一名将领王玫招揽士卒,招揽了不少人手之后,就又找好机会杀了王玫,带着自己麾下的军队归入了唐军。】
【没几天,唐朝各路藩镇的援军也都差不多抵达,唐弘夫带着一部分兵马进驻渭北地区,河中的王重荣带着自己的部属扎营沙苑,易定的王处存率军前往驻扎在了渭桥,鄜延的李孝昌、夏州的拓跋思恭两人,则是坚守在武功。】
【郑畋觉得,对长安发动大反攻的时机,已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