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昨日,张璁就特意安排了管家,今日一早就往周府递帖子。
张璁从小朝会回家之后,管家急忙拿着周府的回帖来到了张璁面前。
“老爷,周府回帖了。”
张璁原本还因为早朝有些困顿,听到这话,顿时精神了,急忙接过周府的回帖,看了又看。
“备轿.....不......备马,我要骑马去见周大人。”
张璁不禁想起了当初在苏州府的时候,周大人带着自己和严嵩骑马前往堤坝,并且亲自参与修筑堤坝。
虽说如今不必修筑堤坝了,但自己的姿态要做足,再怎么说坐着轿子去周府都有些不太合适。
很快,张璁就从管家手中接过马的缰绳,翻身上马,在南直隶的这两年多,张璁苦练过马术,毕竟君子六艺之中就有骑射。
虽说如今的读书人为了科举,不怎么讲究君子六艺了,但如今的张璁已经不需要科举了,为了追求古圣贤,也为了防止下次周楚骑马带着他们去其他地方,总之有备无患,张璁如今的马术早已今非其比。
张璁一路骑马来到了周府门口,翻身下马,向门房递上周府的回帖。
“张大人,请进。”
门房说着为张璁牵马,把张璁的马牵到了周府的马厩之中,有御马监的那几个太监喂着精细的草料。
张璁跟着春兰一路来到了周楚的书房之中。
“下官见过周大人。”
进入书房之后,张璁看到周楚正在书案上练字,并没有抬头看自己,急忙行礼道。
周楚听到这话,才抬眼瞥了一眼张璁,放下手中的笔。
“张大人这话言重了,本官不过是三品官罢了,张大人贵为户部尚书,如何称得上下官?”
周楚看着张璁,面无表情道。
张璁听到这话,心说你可是左柱国啊,正一品的勋贵,位极人臣,活着的正一品,纵观如今的整个大明,也只有你一人了吧?
更不用说还有个正一品的光禄大夫的荣誉官职在身。
不过这话张璁也就想想,是不会说出来的。
“大人说的哪里的话?下官是大人一手提拔起来的,不管下官是什么身份,在大人面前都是下官。”
张璁神情恭敬道。
“张大人这话可不能乱说,本官当初看你是个实心任事的,才向陛下举荐了你,没想到如今张大人身居高位之后,却忘了自己的本心。”
周楚冷眼看着张璁,并不接他的话茬。
张璁听到这话,心中一阵苦笑,明白该来的终于来了。
“大人恕罪,这件事确实是下官的过失,下官没有管好手下的那些官员,下官认罚。”
张璁并没有急着推卸责任,他很清楚,在官场上,面对上级的责问之时,最忌讳的就是第一时间就去推卸责任。
这样的话上官心中多半会看不起你。
真相到底如何,上官真的不知道吗?他其实比谁都清楚,他要的就是借着这件事敲打你,以显示他的威严,倘若此时你顾左右而言他,多半会失去上官的器重和信任。
果然,周楚听到这话,脸色缓和了不少,坐了下来。
“张大人初到户部,也不容易,手下的人各个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过你身为户部尚书,应当尽快整顿户部,将整个户部抓在手中才是。”
周楚示意旁边伺候的侍女倒茶,一边喝着茶,一边说道。
“大人说的是,这方面下官确实力有未逮,不过经过此事,下官前两日借着大人的威严对他们一顿敲打,效果倒也不俗,想来以后户部之中,这些人不会乱来了。”
张璁说着说着,又不着痕迹地拍了周楚一个马屁。
“张大人坐吧,尝尝我这龙井如何,这可是今年最早的一批狮峰龙井,采的全是嫩芽。”
周楚冲着张璁笑道。
张璁听到这话,顿时松了口气,他明白周大人这关他算是过了。
他坐下之后,旁边的侍女为其斟茶。
张璁抿了一口,顿觉口齿生津。
“大人的狮峰龙井和下官喝的确实不太一样,下官那里虽然也有一些,但和大人的一比,就差远了,想来不是今年的头一茬雨后龙井。”
对于茶叶,张璁很有研究,不只是张璁,在京城为官的,哪个对茶对酒不了解?
无论是狮峰山的龙井,亦或是苏州府的碧螺春,这些都是顶好的绿茶,不过最好的那一批,产量总是极其有限的。
就像狮峰山的雨后头茬龙井,那个时候的龙井茶叶最嫩,味道也最为美妙,但这头一茬的龙井产量极其有限,大部分都落在了当地官员的手中。
当然,当地官员也舍不得喝,这些茶叶,他们都得用来送礼,走门路。
周楚这两年虽然没在京城,但绍兴知府董瑞每年一到清明前后,第一批雨后龙井出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让人将茶叶送到周府。
这是他对周楚的孝敬,他倒也不想着升官发财,在绍兴就挺好,他早已习惯了绍兴的生活,走这些门路,也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罢了。
剩下的头茬龙井,很多进了皇宫之中,其余的,像谢迁这等致仕在家的,又离狮峰山不太远的大佬,头茬龙井肯定要给他留下一部分的。
再往后才是内阁首辅杨一清这些官员,当然,杨慎也有,毕竟杨慎不只是内阁阁老,还是大明文坛的泰山北斗,浙江的官员仰慕杨慎的不知凡几,但并不是所有人送的杨慎都会收,甚至大部分他都会拒之门外,只收关系亲近些的,比如杨廷和的学生送来的茶叶。
对于张璁的话,周楚也只是笑笑,没说什么。
“大人,户部也拿捏不准这铁路的成本几何,要让他们一点都不碰,倒也做不到,还请大人示下,成本多少合适?”
张璁看着周楚的笑容,眼看着时机差不多了,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你们都想过一手油,本官也明白,倒也不是让你们户部一点都不碰,只是你们之前给出的核算成本实在是有些离谱,木材和钢铁的成本居然比市面上的还要高两成左右,如此大批量的采购木材,实在不行就从安南弄木材,安南那些名贵木材虽然贵,但一般的木材要多少有多少。”
周楚说着看了一眼张璁,发现张璁听的极其认真,这才点了点头。
“如此一来,大批量购买木材的成本只有市面价格的五成左右,陛下说了,铁路的修建要分段修....”
周楚将铁路如何分段修,每一段由哪些人承建,详细的和张璁说了一遍,张璁听的很仔细,生怕遗漏了什么。
“陛下和大人思虑周全,只有如此,才能在保证铁路修建速度的同时,保质保量。”
张璁说道。
“以枕木为例,成本是市面上价格的五成左右,你们核算成本的时候可以相应提高一些,市面上价格的七八成即可,如此一来,那些承建铁路的藩王府或者其他人也就有利可图。”
周楚看着张璁道。
周楚还有一句话没说,这个报价,你们户部的官员也不至于一点都捞不着。
实际上五成的成本价周楚还说高了一些,周楚相信,以户部官员的手段,可以拿到更低的价格,比如四成。
这些都不是周楚需要操心的了。
“至于钢铁,陛下准备在各地建造炼钢所,如此一来,钢铁集体熔炼,价格将会大幅度降低,还有东瀛那边,也会建造一个大的炼钢所,为那些没有铁矿的地区提供钢铁,至于钢铁的成本,你们也要心里有数。”
价格一事,周楚只需要提出木材的报价,张璁和户部有了这个模板之后,其他东西该如何报价,自然就清楚了。
倘若任何东西都需要周楚事无巨细的交代一遍,还要张璁这个户部尚书干什么?还要户部那些官员做什么?
“下官明白了,多谢大人提点。”
张璁起身,恭敬行礼道。
张璁离开周府之后,顿感神清气爽,困扰着自己和户部官员的报价问题,就这么迎刃而解了,如此一来,户部那些官员谁还敢不听自己的话?
张璁回到户部衙门,户部那些官员本想围上来,但想起之前张璁发火,这些人心中又有些发怵,生怕触了这位尚书大人的霉头。
“今日本官去了周府一趟。”
张璁看着众人,说道。
其他人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
“大人,周大人对报价问题有何指示?”
户部侍郎适时搭话道。
“大人只说了枕木的报价,不过其他的也都大差不差,你们心中要有数才行。”
张璁说着将周楚之前的话挑选能说的说了出来。
户部官员听到这些话,心里顿时有了数。
这个报价,虽然他们捞不到多少钱,但也是有利可图的,而且如果从安南或者南洋大批量弄木材的话,他们觉得木材的成本还可以进一步压缩。
“安南那边,是谁负责对接的?”
户部侍郎看着众人说道。
“回大人的话,户部是由下官负责。”
一个五品官出列道。
不论是户部,亦或是工部,还是礼部,都有相应的官员和安南乃至整个东南亚对接。
不过不同部门的官员负责的具体事务也有所不同,户部和安南那边对接的基本都是财物和税收问题,礼部则是外交和科举问题,如今安南彻底被大明收复,和安南之间倒也没了外交问题。
不过和东南亚其他国家还是有的。
至于工部,那就更简单了,和安南交接的官员,基本都是冲着那边来的物料去的。
工部负责施工,很多物料,原材料都要从从南亚弄。
按理来说,东南亚木材的成本问题,由工部去对接更合适,户部只需要给工部压力即可。
“你去工部,让他们和安南那边负责对接的人,好好谈一谈木材的成本价,尽一切手段将木材的成本压下去,当然,前提是要保证木材的质量。”
户部侍郎看着这个官员,吩咐道。
户部的官员听到这话,顿时来了精神。
因为成本压缩下去的越多,代表着他们就有更多的利益可图。
这一部分他们捞的钱,周楚和皇帝是不会过问的,既想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草,想要保证铁路的迅速修建,户部的这些官员有利可图很重要。
“大人,下官和工部的那些官员很熟,下官愿意帮忙。”
一个四品的户部官员主动请缨道。
有了此人带头,其他人纷纷站了出来。
这件事关系到户部所有人的利益,他们生怕工部那些人不能把价格谈下来。
“你们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周大人给了你们空间,但前提是要保质保量,不能因为压缩成本,就做出一些逾矩之事。”
张璁喝了口茶,看着斗志昂扬的众人,说道。
“大人放心,有大人掌舵,我等断不会犯错。”
户部侍郎行礼道。
张璁听到这话,满意地点了点头。
“先把铁路成本核算奏疏写出来,递上去吧。”
张璁看着众人说道。
这个核算奏疏,当然是户部众人商议,然后由张璁提笔,写了递到嘉靖面前。
嘉靖再次收到户部的成本核算奏疏,打开一看,顿时惊了。
之前户部给出的报价,大概比市面上的价格高了两成左右,现在的报价居然只有市面价格的八成不到。
少出了近四成的报价!
要知道铁路的修建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其中需要花费的资金也是海量的,根据户部的报价,一里的铁路修建就需要两万两左右。
从京城到大同就六百多里,按照户部的报价,那便是一千多万两。
更不用说京城到太原了,一千公里左右。
而且京城修到大同的铁路不可能只修到太原,还要往草原上修,这么一算下来,单单是这几条铁路修完,没有个四五千万两是拿不下来的。
户部这次核算的成本直接缩减了四成,倘若按照之前的奏疏,朝廷需要花的钱恐怕得上亿两白银。
一想到这里,嘉靖就很是高兴。
“快去把周衡器叫来。”
嘉靖看着黄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