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舒县城中便已一片忙碌景象。孙策和周瑜早早起身,身着戎装,英姿飒爽地站在点兵场上。
随着一声声激昂的号角声响起,四千军马迅速集结。
孙策站在高台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将士们。他深吸一口气,洪亮的声音在点兵场上空回荡:“将士们!今日,我等奉命出城扎营!此番行动,大家务必听从指挥,严守军纪,不得有丝毫懈怠!”
将士们齐声高呼:“战无不胜!”那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冲破云霄,尽显江东男儿的豪迈。
周瑜站在孙策身旁,看着士气高昂的将士们,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孙策转头看向周瑜,嘴角微微上扬:“公瑾所言极是。有你我二人联手,再加上这四千精锐,何愁大事不成!”
随后,孙策和周瑜翻身上马,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城而去。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如同激昂的战歌。
当大军逼近龙舒城时,日头还正晌午。
孙策和周瑜勒住缰绳,停下马来,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地形。只见龙舒城城墙高大坚固,城门紧闭,城墙上隐隐可见袁军的身影在来回巡逻。城外是一片开阔的平原,地势平坦,非常适合扎营。
周瑜指着前方的一块高地,对孙策说道:“伯符,此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易守难攻,是扎营的绝佳之地。我们可在此处安营扎寨。”
孙策顺着周瑜手指的方向望去,微微点头:“公瑾所言甚是。就依你所言,在此处扎营。”
于是,大军迅速行动起来。一时间,整个营地热火朝天,忙碌有序。
夜幕渐渐降临,繁星点点。营地里燃起了一堆堆篝火,照亮了将士们疲惫的脸庞。孙策和周瑜在营地里巡视着,检查着各项防御设施的搭建情况。他们不时与将士们交谈,询问他们的情况。
突然,一名哨兵急匆匆地跑来,单膝跪地,向孙策和周瑜报告:“启禀两位将军,龙舒城方向有动静,似乎有袁军在调动。”
孙策和周瑜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周瑜冷静地说道:“不要惊慌,密切关注袁军的动向。传令下去,让将士们提高警惕,随时准备战斗。”
哨兵领命而去,孙策握紧了手中的长枪,望向龙舒城的方向:“公瑾,看来袁胤已经察觉到了我们的行动。他若敢来,我定要让他有来无回!”
周瑜微微一笑,说道:“伯符莫急。袁胤此人自上次与你交战失去一臂之后,必然多疑。如今纪灵再次分兵,他此刻必定在犹豫是否出兵。我们只需做好防御,以不变应万变。”
孙策点头表示赞同,两人继续在营地里巡视着。
……
在孙策与周瑜于城外紧锣密鼓地安营扎寨之时,龙舒城内派出的探子也在时刻关注着城外的动静。这名探子藏身于隐蔽之处,眼睛死死盯着城外孙策大军的一举一动,不敢有丝毫懈怠。
当他看到孙策大军有条不紊地搭建营帐、布置防御工事时,心中暗叫不好,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必须立刻向袁胤禀报。他小心翼翼地从藏身之处溜出,避开孙策军的巡逻哨岗,一路朝着龙舒城狂奔而去。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浑然不觉,终于,他气喘吁吁地跑到了龙舒城门前,大声呼喊着:“开门!快开门!有紧急军情!”
守城的士兵听到呼喊,连忙打开城门,将他放了进去。探子来不及休息,径直朝着袁胤的府邸奔去。
不一会儿,他便来到了袁胤的府邸前。他顾不上门口侍卫的阻拦,直接冲了进去,大声喊道:“将军!将军!大事不好了!”
袁胤正在府中与几位将领商议军情,听到喊声,眉头一皱,不悦地说道:“何事如此慌张?”
探子跪倒在地,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将军,城外孙策大军已经扎下营寨,就驻扎在城前的高地上。他们人数众多,少说也有数千,戒备森严,似乎有长期驻扎的打算。”
袁胤听后,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他站起身来,在大厅中来回踱步,心中暗自思忖:“这孙策来得好快,看来是早有预谋。如今纪将军又分兵在外,城中兵力本就不足,这可如何是好?”
一旁的将领见状,纷纷开口献策。有的主张立即出兵,趁孙策立足未稳,将其击退;有的则认为应该坚守城池,等待纪灵的援军。一时间,大厅中争论不休。
袁胤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他沉思片刻后,说道:“不可轻举妄动。孙策勇猛,周瑜智谋过人,他们既然敢在城外扎营,必定有所准备。我们若贸然出兵,正中他们下怀。还是先坚守城池,密切关注城外的动静。同时,派人快马加鞭,向纪将军报知此事。”
众将领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袁胤转过头来,对探子说道:“你做得很好。继续密切关注城外的情况,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向我报告。”
探子领命而去,袁胤则走到窗前,望着城外孙策大军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袁胤伫立在窗前,目光死死地盯着城外孙策大军的方向,眉头紧锁,忧虑之色愈发浓重。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内心的不安如同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地涌上心头。
“这局势,当真棘手啊!”袁胤低声呢喃着,声音中满是无奈。如今的龙舒城,已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回想起纪灵出城不过才短短数日,孙策的大军便如鬼魅般迅速逼近,这速度之快,让他始料未及。
“敌军能人辈出啊!”袁胤心中暗自感慨。孙策的勇猛,他早已领教过。而周瑜的智谋,更是让他忌惮不已。
“如今城中兵力本就捉襟见肘,纪将军又分兵在外,想要抵御孙策的进攻,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