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跟贾赦的事情做得漂亮,主要是肉眼可见赚到了不少钱。
然而有些朝臣一听到这羊毛带来的巨大利润,就开始打这些钱的主意了。
先是户部有人站出来反对分给西北大军那一分的红利,兵部则站出来反对户部见钱眼开,严词痛斥那些人丝毫不顾西北大军镇守边疆的辛苦,转头又凑请当今,陈述西北大军在羊毛生意中出了大气力保驾护航。
当今当然不会轻易打自己的嘴巴,虽然朝中已经有人提过,说羊毛生意带来的利润眼看就要一年高过一年,若是某一年给西北大军的红利超出了朝廷划拨的粮饷,担心西北大军拥兵自重。
可当初废太子的时候他可是把整个东平王府连根拔起,给西北大军的那一分红利,本就是为了收买军心,就跟他之前同意朝臣从户部借钱没什么两样。
所以,这红利若是不给,西北大军说不定会立刻哗变,若是鞑靼人再趁机南下,那还不如强力认下那一分红利呢。
贾代善跟当今一个意思,那一分的红利只要西北军中没有上奏推辞,那当今就必须一直给下去,赌的就是西北军中将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识趣。
四品以及四品以上武将的家人几乎都会住在京城,不是父母,那就是妻子儿女,贾代善早就习惯了这样的规则,但总有人看不明白。
京中关于给西北大军一成红利的讨论很快经过有心人的传播传到了西北军中,军中高层原本只当这笔银钱乃是意外之喜,约定好了只比林家多领两年的钱,然后就推辞出去,甚至都已经形成了奏折,准备在收到第一笔钱的时候就递上去。
没想到这第一笔钱还没收到呢,朝中就已经有人想要翻脸不认人了,这事儿不管放到谁身上,高低得骂两句啊。
好在这钱最终还是很快送到了西北军中,连账本子都给誊抄了一份过来,表明他们做事认真又负责,然后西北军中高层也纷纷上书表明他们只要五年的红利,过后就再不沾手,如此,当今也高兴了,宗室们也高兴了。
受伤的只有率先发言的户部官员们,他们把自己搞得里外不是人,还有几人因此丢了京中的官职,直接被贬出去做县令了。
六月里,林如海和贾赦忙着收购羊毛,远在京城的陈肃则真的开始像一个陪读家长一样,日常多是围着十九郎打转。
十九郎并没有在家中读书,而是跟贾瑚和贾珠一起去了张家的私塾,就是贾赦的妻子张氏娘家的那个张家,日常授课的人是张氏的小叔叔,贾瑚的小舅公。
史氏是个“实在人”,从前张氏作为荣国府给东宫的投名状,所以哪怕她并不喜欢张氏,张氏依旧是荣国府里说一不二的少奶奶,不管王氏再如何讨她的欢心,她都不曾动过让王氏一起管家的念头。
可随着东宫谋逆太子被废,史氏对张氏的厌烦就越发明显,底下的丫鬟婆子们自然有样学样,对张氏多有轻慢,若不是张氏有几分坚韧,说不定就真的被史氏给打压下去了。
可即使她给荣国府生下了两个嫡孙,贾代善看重贾瑚也躲过他的亲爹和叔父,终究不能在史氏跟前庇护张氏,所以这两年张氏心力交瘁之下,就老得有点快,跟事事如意的王氏比起来,都快要差辈了。
所以,张氏才主动弯腰拉拢陈肃和王氏,主动提出让十九郎和贾珠一起去张家读书,为的就是让陈肃和王氏看在孩子学业的份上,不给她添堵。
然而陈肃自认为通过给贾代善续命的方式,拐着弯儿救了贾瑚一命,还顺带救了张氏,她跟张氏之间严格说起来是张氏亏欠了她的,所以并没有打算介入她跟史氏之间的婆媳矛盾。
而王氏呢,她倒是认了张氏的功劳更加领了张氏的人情,但她也只是在史氏刁难张氏的时候说几句话,其他的也做不了什么,所以张氏在史氏跟前的境遇虽然随着贾瑚的回归有所改善,但荣国府上下依旧更加偏向史氏。
好在张氏对目前的状况已经挺满意的了,而且废太子又被追封了义忠亲王,史氏对张氏的态度也缓和了些,所以大家还算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