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愤怒,却不敢做什么,手中的剑在颤抖。但是他的忍耐并没有换来洪武的怜悯。
洪武取笑到:“宁王,你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还遑论守护一个国家。
\"你以为你是谁?一个连自己后院都管不住的懦夫,还想与我大燕为敌?\" 洪武的话语中充满了讥讽和不屑,他的眼神冷冽如刀,直刺宁灏的内心。
在一阵激烈的争吵之后,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宁灏的剑虽然在手,但他的心中却是犹豫和挣扎。
而洪武,这位残暴的统治者,没有丝毫犹豫,他冷酷地拔出自己的剑,一剑刺向了宁灏的胸膛。
宁灏反抗,被杀死。
剑锋穿透了宁灏的身体,结束了他的生命,也结束了他短暂而充满争议的皇帝梦。
洪武的行动果断而残忍,他没有留下任何余地,宁灏的尸体倒在了冰冷的地面上,成为了权力斗争的又一个牺牲品。
洪武的胜利并非正义的胜利,而是权力和暴力的胜利。
宁灏的死,成为了一个警示,提醒着世人权力的游戏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不断的背叛和牺牲。
而洪武,这位大燕的皇帝,他的统治也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
宁灏的双眼,如同两扇永远无法闭合的窗,空洞地凝视着苍茫的天空。
他的生命,如同被风吹散的尘埃,无声无息地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或许,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旧未能明白,自己为何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消息如同惊雷,迅速传回了宁王府。
管家宁慌慌张张地冲进老王妃的屋外,声音颤抖地大喊:“太妃,小王爷他,他出事了!”
屋内,太妃徐氏正虔诚地在佛堂礼佛。
岁月的流逝和宁灏的恶行让她心里难安,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风华。脸色愈发苍白,鬓角的银丝也早已取代了昔日的黑发。
她的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哀,儿子的所作所为并非她所愿,尽管她无数次地劝阻,宁灏却依旧一意孤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她深知,宁灏的罪行——通敌叛国,比其父当年的夺权之举更为严重,结局自然也更为悲惨。
管家的喊声如同利剑,刺痛了她的耳膜。
她的身体微微一震,却依旧保持着礼佛的姿态,只是眼中泪珠如断线的珍珠,一颗颗滴落在手中的佛珠上。
她心中默念:“儿啊,你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随着丫鬟的搀扶,太妃徐氏缓缓站起身来,身体微微颤抖。
她踉跄着走出门外,管家见状,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太妃颤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可有全尸?”管家抹泪摇头,太妃的心如同被重锤击中,一口鲜血喷涌而出,她喃喃道:“儿啊,你这不是要折煞为娘。”
眼前的世界变得模糊,她几乎要倒下,身边的丫鬟赶紧扶住她。
在丫鬟的搀扶下,太妃徐氏缓缓恢复了一些力气。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力,却也透着坚定:“罢了,罢了,这也是报应循环...”
她知道宁灏的恶行,宁王妃沈瑾就因为放了沈清歌,被宁灏活活打死在大厅前,他的心已经黑了,由此报应,也是天理昭昭。
太妃含泪对管家说:“给王爷设个衣冠冢吧。”
管家擦干了眼泪,应声起身。
太妃忽想起一事,又急急的叫住管家说:“王爷抓的那些沈家的人可在王府?”
管家点头。太妃挥手道:“赶紧放了,趁着大燕的贼子还没来王府,赶紧放了他们。”
管家领命,急急退下。
太妃转头对贴身丫鬟说到:“把众人都叫来吧,这个王府,也该散了。”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仿佛已经看到了宁王府的未来。
几天后,洪武想起宁王府,派人过来,却发现王府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宁王府三个大字空荡荡的挂在那里,充满了讽刺。
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斑驳地洒在那些字上,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家族的兴衰与荣辱。
洪武在宁灏的血腥终结之后,迅速行动,召集了那些曾背叛沈清歌、转而投靠他的大臣们。
这些大臣们在恐惧和不安中聚集在洪武面前,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洪武残暴行径的畏惧。
洪武站在他们面前,如同一位胜利者审视着自己的战利品,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宣布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明日,登基大典将由本王主持,我将成为星汉王朝的新皇帝。”
他的语气中没有一丝犹豫,只有决断和权威。
众臣心中虽有不甘,但在洪武的威胁和大燕军队的威慑下,他们只能低下头,表示顺从。
他们知道,任何反抗都将是徒劳的,甚至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在权力的面前,他们的忠诚和意志显得如此脆弱。
这一夜,皇城中的气氛异常沉重,宁灏的死讯和洪武即将篡位的消息如同两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大臣们在各自的府邸中,或独自沉思,或与亲信密谋,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有奇迹出现,能够挽救星汉王朝于水深火热之中。
夜色中,皇城的灯火显得格外黯淡,似乎连星光也不愿照耀这片即将失去自由的土地。
在这片沉重的夜色中,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不安和忧虑,不知道明日的太阳升起时,星汉王朝将迎来怎样的新篇章。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夜晚,星辉会的成员们也在秘密地行动,他们知道,洪武的登基大典将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他们必须采取行动,阻止洪武的野心,为星汉王朝的未来而战。
在黑暗中,一股反抗的力量正在悄然汇聚,准备迎接黎明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