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孙说的这些东西,阿星都有些懵。他挠了挠头,一脸困惑地看着小孙,眼神里满是迷茫。
“老兄啊,孙同志啊,老孙同志啊。你说的这些我不懂啊!”阿星眨巴着眼睛,眼神里透着一丝无奈,“我就是个码头力工,就念了三年书,连《水浒传》都是听说书先生的故事听完的。你这要求的会不会太难了点?”
小孙微微一笑,拍了拍阿星的肩膀,语气里带着一丝鼓励:“阿星,别担心,我知道你不容易。但这事儿确实很重要,不过你放心,我们不会让你一个人去闯的。”
阿星叹了口气,眼神里闪过一丝迷茫:“我真不知道能不能做好,这事儿听起来太复杂了。”
小孙点了点头,语气坚定:“我知道不容易,但你得试试。再说,我们也会帮你,不会让你一个人去面对的。”
当然挺难的,不过国家,准确来说是为陈氏提出香港渗透攻略的张天浩在这方面是做了功课的。他深知,想要渗透香港,黑社会是绕不开的一环,而进入黑社会的人大多没什么文化。要让他们搞太复杂的东西,他们也确实不会。不过李锐给他们开了一个小小的挂。
“诺,这个你先拿着。”小孙将一本小册子交给了阿星,“好好学。”
阿星接过来看了一眼,小册子封面上有一行字【如何在香港成为黑社会大哥第一卷】。他瞪大了眼睛,一脸震惊:“啊?当黑社会大哥也有教材的吗?!”
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小册子,翻开之后稍微有些傻眼。“是漫画啊?”是的,这小册子里就是一幅一幅的四格漫画。这是张天浩让下面的画师抽空画的玩意儿。至于里面的内容呢,也是由张天浩在空间里整理香港资料又自己加以改编符合当代的港岛。
阿星看着小册子,心里有些发愣:“这玩意儿能行吗?”
小孙却笑了笑:“别小看这漫画,这里面的东西可都是精华。张天浩花了好大的心思整理出来的,你好好看看,说不定能帮上大忙。”
其实香港黑社会组织,其结构、规模、仪轨等等在后世已经研究得很透彻了。实际上做六十年代香港黑社会的这帮子大哥。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这群人实在是不上台面。除了14K投靠国党,还算稍微有点脑子外,香港其他的黑社会其实都不大行。
张天浩亲自让人画的小册子,与其说是如何在黑社会当大哥。其实不如说是将后世公司管理学,经过简化简化再简化后的公司管理学青春迷你版。也就比刘海中学的资料加了一些厚黑学以及传销学。里面将黑社会的人员分析,核心诉求,利益规划几乎都画出来了。通过简单的画面和文字,让只读过三年书的阿星都能轻松看懂里面的内容。
阿星看着小册子,心里渐渐有了些底:“这东西说不定真能用得上。”
实际上张天浩还让人画了另外一个版本,那就是《如何在港岛当上华总探长》系列。小孙目前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把这本秘籍传出去。当华总探长的那一份,大量参考了五亿探长雷洛,也就是现实中的吕乐的人生经历。
其实说到底,不管是在香港当黑社会大哥,还是当黑警察老大,就只有一个核心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关于利益再分配的问题,以及限制住上下人的胃口,不要太过于贪心。
阿星看着属于自己的这份秘籍,他看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因为里面很多画的事例,就是他从前经历过,或者是看到过的。很多事例不光能用在黑社会管理上,也能用在码头管理上。
“这东西太厉害了!”阿星忍不住感叹道,“这里面的东西,要是用好了,说不定真能干出一番大事。”
所以黑社会的高级形态绝对不是把头发染成杂毛鸡,背后纹身两条带鱼。而是穿西装打领带,坐豪车戴名表。其实人都是那帮人,只是换了个形象罢了。
阿星算是明白了小孙为什么要让自己拿到红九的位置后再来找他。因为自己不拿到红九的位置,那么学这个也没用。“可是,这里面好多方法都要好多钱啊。”阿星看着四个漫画里关于规范化管理黑社会的项目,他稍稍头疼。红九码头的生意可能要丢掉,自己未必能有这么多钱执行。
小孙却说道:“钱,你不用急。把红九的渠道理顺,码头要是抢不到就先不要抢。红九在九龙还有很多批发市场的销售渠道,把这个拿下来。”
“还有,你不要去碰毒品、妓女、赌博的生意。这是上面定下来的规则,你碰了的话,特赦令也保不住你。”小孙警告道。
阿星则是问道:“我不碰是可以,我也不喜欢那些东西。但是这样我可能就上不去了,完不成上面的任务。”
小孙道:“有的正规生意,会比毒品、妓女、赌博更赚钱。”
阿星疑惑:“什么?”
小孙:“代差级的正规商品。你接手红九的销售渠道。我会想办法给你供足够多的货。各种抗生素、饮料食品、时尚鞋服等等。”
“你只要做下去,我保证你赚的比卖毒品的赚的都多!”这世上最赚钱的是毒品生意?不,从来不是。真正赚钱的永远是形成代差和降维打击的正规商品。
阿星听后,眼睛一亮:“这主意不错!”
小孙继续说道:“你想想,现在香港的物资短缺,如果能从内地运来这些急需的商品,肯定能大赚一笔。”
阿星点了点头:“你说得对,这确实是个好机会。”
小孙拍了拍阿星的肩膀:“你放心,我会在后面支持你。你只要按照计划去做,一定能成功的。”
阿星看着小孙,心里充满了感激:“谢谢你的支持,我一定会努力的。”
小孙笑了笑:“别客气,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阿星拿着小册子,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只要按照小册子上的方法去做,再加上小孙的支持,他一定能在香港闯出一片天地。
与此同时,东柏林的街头最近有一些不太寻常的气氛。不要多疑,并不是作为东西桥头堡的柏林要打仗了,或者是要做什么热战的事情了。而是因为东柏林一处原本废弃了一段时间的大楼现在正在焕发全新的生机。
那栋大楼原本是纳粹时期盖世太保的一个办公地点,有六层楼高,面积非常大还带一个自己的小广场(大院子)。在二战结束后,这个地方就差不多处于半废弃的状态。之前苏联军队在这里驻扎过一段时间。自从苏联军队搬离之后,这里就空了下来。这栋六层楼的建筑其实位置不错,算是位于东柏林比较靠近核心的区域。
空下来也可惜,但是当局也一时不知道怎么利用它。所以就让它在那儿空置了差不多两年。而最近几个月,东柏林的市民们可以看见大量来自于中国的工人在这栋楼里干活。很明显,他们在翻修这栋楼房。因为他们不断的从里面拆除一些东西,然后又安装一些东西。这群中国工人的数量不少,人手充沛到几乎可以三班倒的在干活。
这群中国工人异乎寻常的勤奋,他们似乎下班以后完全不出来娱乐。要么是待在他们的宿舍区,要么就是睡觉。这种勤奋的态度让周围的居民都感到惊讶。
“这些中国工人真厉害,干活这么拼命。”一个路过的大叔忍不住感叹道。
“是啊,他们好像从来不知道累。”旁边的邻居也附和道。
这些中国工人不仅勤奋,而且纪律严明。他们每天按时上下班,工作时一丝不苟,休息时也安静有序。这种精神让周围的居民都对他们刮目相看。
“这些工人真是太棒了,希望他们能早点把大楼修好。”一个住在附近的阿姨说道。
而大楼内部,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有的在拆除旧的设施,有的在安装新的设备,还有的在进行内部装修。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
“大家加油,我们一定要按时完成任务。”一个工头大声鼓励着工人们。
工人们纷纷点头,继续投入到工作中。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座大楼带来新的生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楼的翻修工作逐渐接近尾声。原本破旧的大楼在工人们的努力下,逐渐焕发出新的光彩。周围的居民们也看到了变化,纷纷感叹不已。
“这栋大楼修好后,一定会很漂亮。”一个路过的小孩兴奋地说。
“是啊,这些建筑工人真是了不起。”旁边的妈妈也点头称赞。
而大楼内部,工人们也在为最后的收尾工作忙碌着。他们知道,这栋大楼即将迎来新的使命。
“大家再加把劲,我们马上就要完成了。”工头再次鼓励着大家。
工人们纷纷点头,继续努力工作。他们相信,这栋大楼的未来一定会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