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皇帝这样的评价,大皇子羞愤欲死。
他设计了这么久,还打算要亲自动手杀人,在自己父亲眼里,却是手段胆子什么都不够。
茵茵觉得,整件事的关键主要在于她救下了太医令。
有直接来自于证人的证词,有茵茵迅速控制了大皇子,没叫他施行后续的计划,所有的查证都十分顺利。
这才有了皇帝此刻,能像是看笑话一样的嘲讽自己儿子。
但凡大皇子的谋算真的成功了,皇帝恐怕得好好头疼上一段时间。
皇帝从大皇子处离开,心情说不上好,却也绝对不算差。
茵茵懒得去细想皇帝为什么会是这么个态度,反正大皇子是他的亲儿子,只要不是造反,皇帝是不可能杀他的。
所以才把皇帝送到宣室殿,茵茵就打算告退。
“这么急着走做什么,”皇帝说,“忙了这么一天,要是一顿晚膳都不留你用,你能乐意?”
乐意肯定是不乐意的,但这会儿,茵茵更不想参与到皇帝对他儿子的处置中去。
“那父皇你先帮我记着,实在不行,给我换成赏赐吧,”茵茵张口就开始报东西,“听说您新得了一件缂丝屏风?”
“你要是真想要,给你也不是不行,不过你得确定喜欢才行,”皇帝笑道,“那屏风上,是一整面的经文。”
一听是经文,茵茵忙道:“我没兴趣,还是换一样吧。”
皇帝一副我就知道的样子,让吴公公去取一幅名画来。
名画茵茵虽然喜欢,但真喜欢它的另有其人。
茵茵坦然接了东西回家。
过了一段时间,茵茵听说皇帝把大皇子挪到了宫外,他自己的府邸里。
茵茵一时无言。
一个人好好的住在自己家里,不用出门读书,妻妾儿女都在身边,还不用自己赚钱养家。除了不能到处走动,府门一关,谁知道你在里面做什么?
要是换了茵茵,她保准会喜欢这样的生活。
但这就是皇帝对大皇子的惩罚。
虽然茵茵知道,这除开是因着大皇子是皇帝的亲生儿子以外,还有皇帝不觉得大皇子的野心能够威胁到他地位的缘故。
但不得不说,茵茵觉得这实在算是一种奖励。
除了茵茵以外,太子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大皇子之前是打着太子的名头做事,太子并不知情。
可等到大皇子突然被皇帝下令关起来,还不准人接触探视之后,太子就叫人去查了查是因为什么。
茵茵和吴公公、太医令几人都不会说,但只要命人前去查证过,肯定会留有痕迹。
太子就是通过这些痕迹,把整件事猜了个大概。
顿时,太子就觉得皇帝下手实在是太轻了,也让大皇子过的太安逸了。
太子实在不敢想,如果大皇子计划成功,他会被逼到什么样的地步。
可是这会儿,大皇子的计划没有成功,太子都觉得自己有些忍不了了。
太子授意自己手下的人在朝堂上大肆抨击大皇子,皇帝都充耳不闻。
等到茵茵再进宫,皇帝才向她泄露了几分真正的想法。
“太子这是要让他大哥去死才安心啊。”
茵茵说:“虽然我不喜欢帮太子说话,但这回我可得给太子叫屈。”
在皇帝的视线里,茵茵继续道:“父皇您此刻只看到了太子对大皇子的不善,怎么就忘了大皇子假借东宫的名义要作恶时,对太子也不像个哥哥?”
“在这件事发生前,不管怎么说,太子对大皇子还是尊重的。”
正因为茵茵一直不和皇子们来往,她说的话请在皇帝的耳朵里尤为有分量。
何况这回,她说的本来就很有道理。
“那你说,寡人该怎么做?”
茵茵立刻问:“父皇可是终于厌弃了我,打算另收一个贴心的义女?”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皇帝道,“有你一个义女都要翻天了,寡人又何曾要有另一个义女。”
“那不然父皇你怎么会拿这样的问题来问我?”
茵茵轻哼一声,不像生气,更像是撒娇。
“两位兄长的事,我一个做妹妹的肯定不好掺和,但我知道,五指还有长短,人心自然也有偏向这句话。”
皇帝想了想道:“你说得是,寡人不应该拿这事问你。”
皇帝最后还是退了一步,把大皇子的待遇削减大半,大皇子府上的日子顿时过得苦哈哈的。
太子心里还是非常不平,觉得皇帝偏爱大皇子。但他的幕僚都觉得应该见好就收,太子无法,只得同意。
其实太子的幕僚还想要太子摆出一副友爱兄弟的模样,亲自去探望大皇子,和他“解开误会”,以此来让皇帝对太子改观。
但太子是什么人?从小到大也就在皇帝和茵茵的身上吃过瘪,想要让他向别人,尤其是向大皇子这个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大哥低头演戏,太子说什么也不肯。
幕僚们没办法,只能放弃这个想法。
一转眼,大皇子一家在府里关了大半年,眼看就是该要过年的时候。
皇帝在皇后的劝说下,犹豫着要不要让大皇子一家出来参加宫宴,索性又问到茵茵处来。
茵茵摸着还没来得及隆起的小腹:“这事儿还是父皇你自己定吧,我如今可不能多思。”
皇帝没反应过来,还是吴公公同他耳语几句,他才知道茵茵这是有孕了。
顿时,大皇子一家要不要出来的事被放在一旁,皇帝转头就拉着茵茵去他的私库,给挑了好几件难得的珍品出来。
赏赐到位,皇帝又期待起这个孩子的出世来。
“要是个男孩,还是先随你姓的好。”
“让他记在你家的族谱上,日后你爹也能一直有血脉亲人祭祀。”
茵茵又一次感念皇帝对她爹的用心:“那到时候父皇直接下旨吧,不然这话,我也不好意思同柳家提啊。”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皇帝说,“你就是面皮薄。”
茵茵也不解释,任由皇帝这么认为。
等茵茵要出宫前,宣室殿迎来了久违的太子。
太子板着脸道:“父皇,我是为大哥的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