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飞船后,陆续经过两道舱门,我来到驾驶舱坐定,与之前相比,舱室整体大小没有变化,但由于各种“杂七杂八”的结构都被精简了,可供活动的空间大大提高。
“起飞吧。”看着三个显示屏同步亮起,我的心情忽然高兴起来。
算起来,我来外太空也就大概两天左右的时间,都凑不上一个双休,可就是有点想念那个小破星球。
离家前,想多看看远方的风景,离家后,很快怀念起那熟悉的人和事,道理应该是相通的。
另一方面,我想快点知道大家伙得知这些见闻后的反应,既然都是为了人类而奋斗,看到远方有一个相对确切的目标,应该会十分振奋。
飞船各项系统逐渐进入正常状态,与此同时,一边的屏幕里,显示出飞船下方迁跃装置的姿态。
一些类似金属薄膜的东西缓缓展开,在相对轻微的震颤中,构成蛛网一样的规则矩阵,迷离的蓝色弧光闪烁几秒后,下一瞬,我感觉附近的空间大概完全静止了几秒,恢复正常后,三个屏幕里都只有深邃的黑暗了。
看来短程的迁跃和长途的迁跃的确很有区别,虽然不了解具体机制,但距离越长,蓄力时间应该也相应会增加很多,和直接开道“时空门”相比,的确在科技树上稍有差距。
“偏离目的地十七点二光时,正在规划航向,开始加速。”
AI语音通报了情况,就之前小黑盒介绍的偏离而言,已经相当准了,过不了多久,地球上的天线应该就能发现这个“未知”耳朵飞船了。
“特定频段的播报发出去了吧?”
“已发送。”
“那......好吧,就这样吧。”
AI太智能化,比较大的缺点就是让我少了很多参与感。小时候就很钦慕那些开着飞船力挽狂澜的剧情,现在真开上飞船了,就这样干干地坐着,实在是有点扫兴。
不过我也没有那种逞强的念头,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我这个半吊子脑补一下就得了,还是别给AI添麻烦了。
让飞船自顾自地飞着,我调出了那几个文档,打发一下相较迁跃而言十分漫长的归途。
“气”那边没什么好说的,主要是即使转换了一下,我还是很难理解那些图像和文化。
比较可供说道的是,在遇到“硅”之前,“气”也摧毁过两个“襁褓”中的文明。虽然不是有心,但一次食用一个星球,还是过于残暴了。
“硅”和“碳”相对来说好理解一点,虽然科技树差异较大,但文明进程还是有点共通之处。
“硅”中那些已经升入赛博天堂的文明缔造者,其实也不是原住民,他们算是“被流放者”,损失了一些文明底蕴,逃难到一个气候还算可以的星球苟延残喘。
不过世事难料,幸存者苟了一会后,各种“能人异士”接连登场,若干年后,这些“流放者”反而干翻了另一个派别,成了文明正统,然后一直发展到“集体飞升”。
“碳”的发展,则有些过于顺利,整个碳文明最初有好些个不同种族缔造的,文明进度进度差不多的文明,在一些“温和”的合纵连横后,各个物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始终没有太大的争端。
而在一次“世界大战”愈演愈烈的时候,“硅”出现,若干个文明被当作一个整体看待后,统合的过程就大大加快了。
我见到的那些“海星草”,只是负责对外探索方面的族群,另外的还有四个特征明显的族群在别的地方工作,具体的特征...真的不好描述,总之都没个人形。
相较于地球上的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两个文明也各有各的精彩。不过拉到更广阔的视宇宙角,文明密度还是太低了点,
“硅”目前探索过的上万亿立方光年的区域内,连带我们,算得上文明的只有七十八个,迈过航天门槛的,也就九个,其中活到现在的,只剩四个。
真是探索得越多,越觉得渺小。知道的越多,知道的越少。
——
“0307,欢迎回来。”
在飞船上摸了二十几个小时的鱼后,飞船终于收到了地球方面的回音。
比起飞船发出的“长篇大论”,收到的第一句回话只是1225简单的一句问候。在我这个距离上,地球还很不明显,但我已经知道,一群人在准备迎接我了。
讲道理啊,我这一趟的含金量,出舱后的那场面,不得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额,应该不会那么大张旗鼓,但牌面应该是比较高的。
我胡思乱想时,紧接着AI播报了基金会和航空局方面的各种安排和问题,我想了想,最后还是依照AI的建议给出了回复。
其中重点介绍了我返回地球的流程—整个返程,这个飞船全程都是加速状态,在进入地球引力范围时,才会用“动能回收”,让飞船减速到适合降落的阶段。
如果不早一点提醒,到时候他们见到一个零点八,零点九倍光速的玩意飞向地球,很难不慌。
唉,说到光速,单看起来是很夸张的速度,但对于星际旅行而言,只算是入门级科目吧。
我想起了一句话,“光速不可逾越”,至少在“硅”这里,光速依旧是上限,也不知道人类能轻易“玩弄”光速的时候,他们和我们还在不在一个赛道上。
回完信息,感慨一番后,我又回到了看资料的无聊时光中,这一看,就是好几天。
可能是预料到航程的漫长,文档内的资料量大管饱,好几tb,除了他们三个文明,还有一些其它文明的大致描述。
那些消亡的文明已经不可能再和我们在星海中相遇,不过能有更多的人知道他们来过,应该算是很好的慰藉。
在这之中,我还看到了一些眼熟的描述和图片。仔细回忆了一下,之前在“镜子迷宫”里的那块化石上见到的生物图案,似乎与之类似。给地球留信的文明,似乎没能等到我们回信的那一天。
残酷又浪漫,很符合我对宇宙的认知,而这几天的文件阅览,则补全了我对宇宙冒险“枯燥无味”这一部分的体验。
不过最后的最后,当那颗蔚蓝色的星球清晰地出现在显示器上时,一切的枯燥和孤寂,都变成了欣喜和怅然。
好了,该回到这一亩三分地,见证“小瘦猴子”们的征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