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察觉到女子的情绪变化,心中略感疑惑,但并未多言。他只是静静地站在船头,任由湖风拂面,目光远眺那无垠的湖面。
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泛起点点金光,仿佛无数碎金洒落其中。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卷,静谧而悠远。
女子依旧抱膝而坐,斗笠下的面容被轻纱遮掩,看不清她的神情。
她的手指轻轻拨弄着船舷边的水花,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船上的气氛一时有些沉寂,只有渔父划桨的声音和湖水拍打船身的轻响。
过了片刻,陈明忽然开口,声音温和而平静:“姑娘,可是有心事?”
女子微微一怔,抬起头来,透过轻纱看向陈明。她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随即轻声道:“公子为何如此问?”
陈明笑了笑,目光依旧望向远方:“方才见姑娘神情黯然,似是心事重重。若姑娘不介意,陈某愿倾听一二。”
女子沉默片刻,似乎在权衡是否该将自己的心事吐露。她轻轻叹了口气,低声道:“公子好意,小女子心领了。只是……有些事,说出来也无济于事。”
陈明点了点头,并未强求。他转过身来,目光温和地看向女子:“人生在世,难免有不如意之事。但无论如何,总有一线希望在前方。姑娘若愿意,不妨将这洞庭湖的美景当作暂时的慰藉。”
女子闻言,心中微微一暖。她抬起头,目光透过轻纱,望向那浩瀚的湖面。湖风拂过,吹动她的衣袂,仿佛要将她心中的阴霾一并带走。
她轻声呢喃道:“希望……真的还有希望吗?”
就在这时,渔父忽然指着前方喊道:“公子,姑娘,你们看!前面便是岳阳楼,咱们要不要靠过去歇歇脚?”
两人顺着渔父手指的方向极目远眺,只见在浩渺湖水的东岸处,一座造型别致、气势恢宏的三层小楼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大鸟般傲然屹立于水面之上。
那楼身线条流畅优美,檐角高高翘起,仿佛要直插云霄一般。
女子不禁轻呼出声:“原来这便是那声名远扬的岳阳楼!”
一旁的陈明微笑着点头应和道:“姑娘,可有兴致同去一观吗?”
女子稍稍犹豫了片刻,轻声应道:“好!”
此时,渔父熟练地将小船缓缓靠向岸边,并固定妥当。然而他并没有跟随二人一同上岸,而是留在船上,笑着叮嘱陈明道:“公子,待你们游玩归来时,可别忘了替老夫带回一壶醇香的黄酒!”
陈明满口答应下来后,便与女子并肩踏上了通往岳阳楼的小径。
一路上,陈明与女子一左一右徐徐前行,陈明走在前面,不时回过头来与身后的女子交谈几句。
走着走着,陈明忽然停下脚步,侧身面向女子,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道:“在下高濲,还未请教,不知姑娘该如何称呼?”
女子微微颔首,柔声回答道:“姜楠,姜是太公姜望的姜,楠是楠木的楠。”
陈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之色,接着又开口问道:“姑娘是南国人?”
姜楠秀眉微蹙,反问道:“何以见得?”
陈明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解释道:“生长在虞国的女子,通常只会向外人透露自己的姓氏,而名字大多只愿意告诉给自己钟情之人。”
姜楠闻言,脸上微微一红,斗笠下的轻纱随风轻拂,遮掩了她片刻的慌乱。
她低下头,手指轻轻绞着衣袖,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倔强:“这么说,公子是虞国之人了!”
陈明见她如此,心中不禁莞尔,虽还想询问其更多有关南国之事,却也不再多言,只是温和地笑了笑:“没错。”
两人继续沿着小径前行,岳阳楼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楼前的石阶上,三三两两的游人往来不绝,或驻足观景,或低声交谈。
楼前的匾额上,“岳阳楼”三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历史与故事。
随着周围的人群逐渐增多,陈明愈发清晰地察觉到,人们投向他们二人的目光究竟有多么频繁和热切。
他稍稍侧头看了一眼跟在自己身后的那名女子,只见她身姿婀娜,亭亭玉立,每一步都轻盈优雅,仿佛自带一种迷人的魅力和风情。
尽管头上戴着一顶斗笠,遮住了面容,但那若隐若现的轮廓反而更增添了一抹神秘和朦胧的美感,让人不禁心生好奇,想要一窥真容。
陈明忍不住在心里暗暗感叹道:“怪不得古人常说红颜祸水啊!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这般绝世姿容,任谁见了恐怕都会为之倾倒吧。”
虽然心中这般想着,但他手上的动作却没有丝毫迟疑。
只见陈明迅速解下腰间悬挂着的宝剑,紧紧握在手中,眼神凌厉如刀,狠狠地瞪向那些对身旁女子投来不轨目光的好色之徒。
他这副凶神恶煞般的模样,犹如一头被激怒的雄狮,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那些原本色眯眯盯着姜楠看个不停的人,在接触到陈明充满杀意的目光后,顿时吓得浑身一颤,赶紧收回视线,不敢再放肆多看一眼。
就这样,陈明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让来来往往的众多游客瞬间变得规矩起来,纷纷收敛了之前轻浮无礼的行为举止。
而陈明的这番举动,自然而然地引起了走在后面的姜楠的注意。
她不需要陈明开口解释什么,只从他的神情和动作之中,便能清楚地明白他这么做的意图所在。
两人跨过古老的石阶,缓缓地朝着楼中走去。
当他们踏入这座楼阁的瞬间,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进入之后,他们方才恍然大悟,为何范文正会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四周的墙壁仿佛变成了一座艺术的殿堂,上面密密麻麻地雕刻着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全都是描绘洞庭湖和岳阳楼壮丽景观的先贤佳作。
其作者也大多是名垂千古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