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不在赵灵珊纠结之前的事,而是搂着她问:\"灵珊,你今后打算怎么办?还是要一个人在外面飘着吗?\"
赵灵珊娇软的趴在张伟身上,非常坚定的回答道:“爷,你不要怪妾自私,妾真觉得现在这样的日子有钱又有自由,想干嘛就干嘛,没有人管束,真的挺好的。
实在想你了,就去找你欢好几天。”
张伟拍了一下她的小脸道:“你是自由了,你想过儿子将来怎么办吗?一直像个私生子一样活着?”
赵灵珊:“儿子还小,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呗。
再说了,他总是你张家公子,身份不会改变,大不了让他挂在菲姐名面呗。”
张伟:\"你呀!……”
张伟在清河在清河县呆了两三天,与赵灵珊好好团聚之后,见赵灵珊还是没有跟自己一起走的意思,于是不再耽搁,继续了自己巡视地方的行程。
张伟之前任苏北左参政时分管的是苏北的北部。
所以北部的徐州,海州,淮安等地方,他去的比较多,苏北的南部去的比较少。
所以这一次他决定去苏北的南部几个地方去走一走。
出离着清河县,出了淮安府,张伟直奔扬州而去。
张伟到扬州府后,先是派人探访了多户寻常的百姓和盐户,了解扬州的普通百姓的生产情况。
总体来说,扬州的百姓还算过的去,毕竟当年那种大规模的盐乱还是很少见的。
临近扬州城下,张伟亮出布政使的仪仗,以布政使的身份来到扬州视察。
扬州现任的知府郑成坤为张伟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张伟在扬州重温了当年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感觉。
当然了,张伟来扬州还是有些工作要做的。
其一就是安抚一下这些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的老部下了,特别是扬州同知谢子欣。
当年张伟来出任扬州知府时,谢子欣就已经是扬州同知了,这么些年过去,张伟已经是苏北的布政使了,谢子欣还在这个位置上打转。
对谢子欣来说,前期他出身好,科举名次也高,是大顺七年的探花郎,所以他前期官升的特别快,年纪轻轻就升到了从四品的扬州同知。
但是到了这个位置后,他的出身和科举名次已经没有能力再推他前进一步的动力了,此时他轻佻冒进的性格,和办事冲劲有余,能力不足的弱点就突现出来了,他一度想向张伟靠拢,但又不能彻底放下自己的骄傲,所以一直游离在张伟核心圈的外围。
张伟此次见到谢子欣,感觉他比之前沉稳了好几分,毕竟他比张伟还大几岁,现在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张伟:“悦然啊,这些年你一直在这个扬州同知的位置上,有没有抱怨本官?”
毕竟黄东山曾经是他的下属,现在已经成了苏北右参议员,是谢子欣妥妥的上级。
谢子欣:“大人何出此言,下官近些年反思自己,以前的确是自己太孟浪了,行事不周全,下官自己抓不住机会,怎么会怪到大人的头上。“
张伟见谢子欣是如此态度,还是出言勉励了他几句,至于谢子欣今后的造化,也只能看时机和命运了。
毕竟张伟对谢子欣的态度一直是拿他当自己核心圈的外围人员,有机会的时候可以顺便提携一把,没有机会也不会特别费心思去安排。
在自己下榻的公馆会见完谢子欣,杨应等一众老部下后,张伟特意亲自去了盐商梅家。
与当年的狠狠的把一半身家送给张伟只求保命的梅家不同。
这几个月来,随着原来的信王周诚光被立为新太子,现在的梅家凭借新太子母舅的身份,几乎立马崛起为盐商第一世家,乃至于扬州第一世家。
梅家的眼界和态度也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以前很多梅家求上门都见不到的高官豪绅。
现在转过头来巴结梅家,梅家的当家人梅轩和梅家大公子梅家和都不一定会赏脸见一面。
但梅家对张伟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的恭敬,张伟上门时,梅轩和梅家和父子一起在大门外恭迎。
到了梅府,也是把张伟封为最尊贵的客人。
梅家父子之所以如此看重张伟,当然是因为新太子给他们来信中明确说了,一定要尊重自己的老师。
梅家父子不是笨人,他们从太子的各种态度中看出太子对于自己的先生张伟十分尊重,对张先生的重视甚至可能还在自家之上。
张伟和梅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他此次特意拜访梅府,也仅仅是表示对太子母舅家的尊重而已。
到了梅家之后,双方都只是客套的寒暄。
在美酒美食的盛宴之后,张伟拒绝了梅家父子的挽留毅然离开了梅府。
结束了扬州之行后,张伟一路经常州,苏州,太仓州,松江府,最后来到上海。
上海现此时的知县已经不再是张伟的同窗朱正了。
在新的上海支线的陪同下,又在上海港仔仔细细考察了好几天,详细了解了上海港的占地面积,建设过税和投入,目前的运营能力和每年的纳税金额。
当张伟了解到上海港目前正常每年给朝廷和苏北省松江府上海县四级衙门总共上交的赋税超过一百二十万两,张伟对盐城港的未来充满了乐观。
在上海港待了几天后,充分见识了的这个时代,魔都上海的另类繁华之后。
张伟终于打道回府,结束自己这次二个多月的出巡,回到南京,此时时间已经到了大顺二十五年的五月下旬。
张伟一回到布政司衙门左参议崔胜就急忙来求见张伟。
崔胜如此急着见张伟,当然是向张伟汇报盐城新港的筹款情况。
崔胜见到张伟,兴奋地说:“大人,你知道那个盐城港的特许经营权,最终拍出多少银两吗?”
张伟看到崔胜的兴奋样,大胆的估算了一个数字:\"难道有八十万两?”
崔胜:\"不止,是一百一十万两,关氏商行联合其他四五商行给出的最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