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帝听完李固的话,也是没有忍住脾气。
大声对李固大骂起来:\"李家罔顾圣恩,这些年干了太多的烂事,朕不是看在先太后的面子上,早就想收拾你们李家了。
现在太子派人调查李家,他这么做是顺乎民意,朕是不会干涉太子的。”
江国公李固因为早年的经历,从根子上对大顺帝也没有太大的敬意,他见大顺帝如此说话,当场就和大顺帝吵了起来。
吵到激烈处,李固竟然口称:\"你们周家能作为皇位,当年不是多亏了我李家的祖上?
再说你一个庶出的皇子,之所以如今能登上皇位,还不是靠了我姑姑的支持。
现在你皇位坐稳了,怎说翻脸就翻脸,还想把我李家赶尽杀绝?你也太无耻了。\"
这些话放到平时,李固绝对是深藏在心底,打死也不会说出来。
但刚才从家里传过来的纸条中的信息太绝望了,再加上自己也到了气头上。
李固以为自己已经不会得到宽恕,抱着反正要死,不如图个痛快的心思。
李固说话越来越没有忌口,说到激愤之处,他把大顺帝当年在自己姑姑面前献媚的某件丑事给抖露了出来。
\"愿为李家儿\"这是大顺帝在当年李太后面前说过最谄媚的话,被李固复述出来。
大顺帝一听自己陈年往事的伤口,被人揭露出来,一下子气的双手直抖,话都说不出来。
大顺帝身边的太监和护卫也吓了一大跳,这话是自己能听的吗?
他们赶紧把李固给控制起来,然后把情况报到太子这里来寻求决断。
在御前会议的众臣们听到大顺帝这样被李固气的差点晕倒。
全都没有了开会的心思,在太子的带领下,全都来到大顺帝所在的偏殿中。
大顺帝看到太子来了,脸上的神色松了许多,他太子只说了一句话:“杀了李固,灭了李家。\"
随后用愤怒的眼神看着李顾说不出来,身体却因为虚弱的说不出太多的话来。
太子周诚光见到自己的父皇居然被李固气成这样,于是当场就要吩咐对李家动手。
此时,张伟拉住刚要暴怒的太子周诚光说:“殿下先冷静下来,先让陛下恢复清静,李家的事,我等去前殿商议即可。”
他一看大顺帝的情况,心想这也是,现在可不能让父皇在激动下去了。
等太子吩咐众人来到前殿之后,张伟接着说:\"现在时机完全成熟了,臣以为完全可以灭掉江国公一脉的法统来立威。
但殿下不可随意开口,得细细琢磨。
这样子,殿下可以让刑部和大理寺给李家从严从重定罪。”
太子周诚光听到张伟的话后,他马上把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召起来道
“两位爱卿,以李家之罪,两位爱卿觉得应该如何判决?”
刑部尚书见监国太子如此怒气冲冲,于是心里马上有了决断,他对太子周诚光回复道:”殿下,以李家之罪,残害百姓,荼毒一方,全家当诛。”
大理寺卿也补充道:“李固本人冲撞圣上,辱骂圣驾,按例应该以大不敬之罪当处以凌迟。\"
太子三人仔细议论了一阵后,终于有了定稿。
在喧闹了好一阵之后,太子周诚光宣布重新召集御前会议。
现在太子眼中不再犹豫,他非常坚定的直接宣布:“李家镇守广东福建沿海多年,一直罔顾君恩,为非作歹,勾结奸商残害百姓,多年以来,被李家残害的百姓多达万人。
江国公李固本人更是图谋不轨,欲谋害圣上,江国公李家罪大恶极。
孤决定,江国公及其成年的子侄皆按大不敬之罪处死。
江国公府所有的家产和家眷全部充公,
李家三服以内亲全部令醉猝死,五福以内的清除全部夺冠贬职,废为庶人。”
随着太子周诚光的话音落下,从此传承了三代八十多年的江国公一脉从此被彻底没落,开国九公现在也只生下来开国八公。
这是自大夏太祖周浩以后,第一次正式废除开国的公爵。
要知道大夏开国这八十多年来,经过多次政治斗争,开国九公不是没有换过人,但真正的灭绝法统,完全废除爵位的这还是第一次。
江国公一系的武将全部被调离军队并接受是否犯罪的审查。
在朝中多次为江国公说话求情的文臣武将也遭到了太子周诚光的训斥甚至调查。
最终有两名和李家来往密切的勋贵,也被免职夺爵。
在文臣中多次为李家求情的内阁成员,吏部左侍郎马民也被太子当众训斥。
经此之后,太子周诚光的形象在朝中的形象大变。
太子不再是朝臣眼中那个唯唯诺诺犹豫不定的性格还有点怯弱的太子。
现在的太子形象反而有点阴狠,无情,果决。
这样带来的好处很明显,再也没有人敢不拿太子的命令不当一回事,朝中和太子詹事府的执行效率都提高了很多。
当然,坏处也不是没有,一些翰林院学士和言官御史,对太子的狠辣很是有一定的意见的,他们多次找到太子周诚光劝诫他,要以仁恕治国。
太子周诚光刚开始还假装虚心接受,时间一长,他就不耐烦起来,那这些劝他的人就躲着走。
于是这些人就找上了太子府的詹事张伟和少詹事尹圣觉,希望他们两个在太子面前多多劝导太子。
张伟这里还好说,表面上当然是全部应允下来,表示一定会劝谏太子。
这些仁义之士见张伟的态度如此诚恳,也不好再说什么。
对此事感到最棘手的就是太子府的少詹事尹先觉了。
因为他本身就是翰林院出身的人,对待老同事,老朋友们,他不好像张伟那样敷衍,但他也不好整天去拉着太子说仁义道德吧。
所以尹先觉一直被翰林院的老同事们纠缠的很烦。
这种情况下张伟往往就会出面帮尹先觉挡下很多不必要的纠缠,张伟和尹先觉两人也在这种环境中慢慢磨合,成了一对合格的上下级。
到了大顺二十七年十月初,江国公府的事件影响已经慢慢落下了帷幕,朝中的政局也恢复了正常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