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这一天,宋池早早便来到会试考场,礼部太常寺。
太常寺是礼部官署,选在这里做考场,想来主要还是因这里足够大,能容纳得了诸多考生。
单论占地规模,怕是抵的上三个江州贡院。
太常寺街道外已经聚满人群,将门口围的水泄不通,皆为各地赴上京城赶考的举人,他们皆为饱学之士。
宋池穿着普通青袍,他虽声名在外,但在京城真正认识的人也没有多少,倒也并不惹眼。
时辰未到,等候的考生都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嘿,你们都听说了么?江州又出了一位厉害人物,据说才十六岁年纪参加科举,同年便通过乡试,每试皆为案首!”
绿荫树下,一个身材微胖脸上长了几颗麻子的青年引出了话匣子。
“大周文曲宋池的声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当即便有人附和出声。
“他叫宋池?”
又有学子开口道:“首辅之子名叫宋鸣,莫非他跟首辅也有关系,不会是凭关系吧?”
“非也。”
“这宋池跟首辅可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名字巧合罢了,宋池在江州南都书院可是东林学社社首,还备受排挤打压。”
“你们都知道济县韩家倒台和宁安府官场大地震的事吧,那便是他的手笔。”
显然是有人听过宋池事迹,便说了出来。
“江州文会上,这宋池连作数十首诗词,本是选江州四大才子,结果他直接成为江州诗圣。”
先前那胖子赞叹道:“他从参加县试开始便一直是案首,很多人都说他能真正连中三元。”
乡试第一名是解元,会试第一名是会元,殿试第一名是状元,这便是真正的连中三元。
“这话说的太过了,会试是各州举人参考,能走到这里的哪个不是天骄,上京城更是藏龙卧虎之地。”
“你怕是忘了,还有一个人才是会元夺魁者,那便是首辅之子,宋鸣。”
“话说回来,自从江州乡试结束,宋池就像是消失了一样,许久都没消息。”
听着周边人聊自己,宋池也觉得挺有趣。
这时,有一帮人走过来,足有四十余人,为首的是一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打量了一番,看到宋池在绿荫下,顿时眼睛一亮,便径直走过来。
看到这一幕,周边人也觉得惊奇。
这是要干什么?
“是来找你们的吗?”
“不是啊。”
“他们好像是江州举人,为首的那个人叫李一,前些日子在聚会上见过一面。”
在所有人注视下,李一带着众人来到宋池面前。
“社首。”
“社首。”
他们躬身行礼。
这些人都是东林学社举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宋池带出来参加会试,因而对宋池马首是瞻。
顾荣华也在其中。
顾富本来想着儿子能成为秀才就算是光宗耀祖,没想到现在竟成为举人,听顾荣华说了缘由,直接同意宋池跟顾荣珊的婚事。
只是这些事情宋池并不知道。
“社首?”
“他是东林社社首?”
“那他就是宋池了?”
众人震惊,他们刚才当着本人的面议论半天。
“你们都聚在一起了。”
宋池看着众人,乡试结束他就独自来京,这还是第一次相聚。
“会试都好好考,我等着你们通过会试的好消息。”
他跟宋世文、陆泰渊聊的时候提了条件,其中有一条就是让这些人都通过会试。
这一次宋池没有教授考题,完全是凭借关系。
两人都答应了。
他们都以为宋池是他们的,既然如此,宋池带的人也是他们的人。
首辅、次辅都应下了,通过会试也不算什么。
“是。”
众人异口同声应着。
这一幕让人震惊,宋池这社首做的可真是威风啊。
正闲聊着,太常寺的府门缓缓敞开,十余位穿着朝服的官员从里面走出,这些人后面还跟了一帮衙差。
本是人声鼎沸的场面瞬间就变得安静。
居中站着的是一位年有五旬,穿着红袍的官员,他拱手抱拳朝着面前人行礼,随即便沉声传开。
“本官乃礼部尚书庞世昌,奉陛下之命,主持这三年一度的春闱,本官还是本次会试主考,此次会试因考生众多,故而分为三场,每场又分为三日。”
“接下来便会有人喊名,被叫到的举子,便会在第一场考试。”
“第一日考四书文,第二日考.....”
他大声说着会试资格,之后便有人点起了名字,点名者正是江州乡试主考官,礼部右侍郎沈启。
“青州举人,刘万年。”
沈启拿出一个本子大声叫出来。
很快便有一名穿扮整洁,相貌堂堂的学子,从人群中挤到最前方,他手上还提着一个篮子,里面有些笔墨镇纸等常备之物,还有数个大白馒头。
他拿出身凭交到旁边官员手中,恭敬道:“青州学子刘万年见过大人。”
这是会试,是在京考试,每个人都恭恭敬敬,不敢有任何僭越。
若是惹得考官不喜,被取消了考试资格,那便是后悔也来不及。
有衙差把他提篮打开检查,也有人核对身凭,检查无误后才让他进了里面。
随后便有一个个名字被叫到,且同时在多个区域。
这是固定流程,每个人都在喊着。
宋池知道他就在第一场考试,只需等着便是。
昨晚宋世文又跟他秘密见面,告知他会试考试信息,还让宋池提交了名单,其中有李一等。
至于顾荣华的名字,则是被宋池划了出去。
他的身份太惹眼,顾家少爷有举人身份已经够了。
宋世文很是热情,言语间尽是想体现有一个首辅老爹的好处,还问宋池要不要会试考卷。
是啊,对于当朝首辅来说,让几个人通过会试,实在太简单不过了。
宋池没要考卷,说不需要。
赢得宋世文赞赏。
通过这件事便看出差距,陆泰渊说他只能保证会有公平考试环境,到考试时,庆王殿下会来巡视考场。
显然由礼部做主的会试,即使身为次辅的陆泰渊也难以插手。
不过他倒是承诺,在阅卷时会安排人,让东林学社举人通过会试。
看来是各有各的道行,总之宋池会是真正的受益人。
这时,沈启又大声喊道:“江州举人,宋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