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奉曜立刻迫不及待地表示要陪同前往。
姚正熙的脸上瞬间布满了阴霾,而姜怀虞的神色也显得颇为不悦。
这第三位公子,实在是过于缺乏自知之明。
“心蕊已长大成人,总是与异性频繁出入,确实有所不妥。稍后我将亲自带着心蕊去,奉曜你今日正好沐休,不妨在家好好休憩,多陪陪正熙。”
卫奉曜,前世曾登临九五之尊,绝非愚昧之辈。他瞥了一眼姚正熙那不自然的表情,立即明白了姜怀虞的言外之意——提醒自己,新婚不久,不宜冷落新妇。
于是,卫奉曜迅速收敛了对姜心蕊的狂热之情,平静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而沉着:“孩儿知道了,定会多加陪伴正熙。”
姚正熙那原本僵硬的面庞,这才缓缓地放松了一些,恢复了些许平和。
等吃完了饭,姜怀虞把卫奉曜单独留下。她看着这个最小的儿子,眼神中既有关切,也有警告。
“奉曜,你知道我为什么留下你吗?”姜怀虞问道,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卫奉曜低头,略带羞愧地说:“母亲,我知道了。是因为我与表妹心蕊的事。”
姜怀虞微微点头,眼神中的满意一闪而过:“你明白就好。你是我卫国公府的公子,你的行为举止,不仅仅关乎你个人,更关乎整个家族的声誉。你岳丈镇北侯的地位和面子,你也要考虑。”
卫奉曜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认真地说:“母亲,我明白了。我会与表妹保持距离,不会再让家族蒙羞。”
姜怀虞看着卫奉曜,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柔和:“奉曜,你是个懂事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骄傲。但是,你也要明白,婚姻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你必须对你的妻子负责。”
卫奉曜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母亲,我……我会对妻子好的。”
姜怀虞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卫奉曜对姜心蕊的感情不是一时兴起,但是,他必须明白,他的婚姻不仅仅是他和妻子的事情,更是两个家族的事情。
“奉曜,我知道你对心蕊有感情,但是,你的婚姻已经定下,你必须对你的妻子姚正熙负责。你应该多关心她,让她感受到你的关爱。”姜怀虞语重心长地说。
卫奉曜沉默了片刻,然后点了点头:“母亲,我明白了。我会对妻子好的,不会再让家族担心。”
姜怀虞看着卫奉曜,眼神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这个儿子是个有担当的人,他能够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好了,你去吧。记住,你的行为代表着整个家族,你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姜怀虞最后叮嘱道。
卫奉曜应了一声,转身离去。他走在夜色中,心中充满了复杂。
卫奉曜低了低眸,心中暗忖道:“母亲说得对,岳丈镇北侯乃是我国北方屏障,我确实需要借助他的力量。”
回到自己的院子,卫奉曜便看到母亲姜怀虞正坐在堂上,等待着什么。她端坐在椅子上,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似乎已经猜到了儿子心中的想法。
卫奉曜快步走到母亲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道:“母亲,孩儿有一事相商。”
姜怀虞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她轻轻地拍了拍儿子的手,道:“我知道你心中的困惑,镇北侯确实是一位可以信赖的盟友。你有什么打算,尽管说吧。”
卫奉曜便将心中的计划详细地告诉了母亲,姜怀虞听后,轻轻地点了点头,道:“你的打算不错,但你要记住,镇北侯虽然可靠,但也要小心行事,不要让人抓住了把柄。”
卫奉曜点了点头,道:“母亲放心,孩儿一定会小心行事的。”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姜怀虞便让卫奉曜去准备写信的事宜。
卫奉曜回到书桌前,拿起笔,却发现自己心中的话语似乎无法用文字表达。他叹了口气,放下笔,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暗道:“这份信,该如何写才好呢?”
这时,姜怀虞走了进来,看到卫奉曜皱着眉头,她轻轻地笑了笑,道:“是不是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卫奉曜转过身,看着母亲,点了点头。
姜怀虞走到卫奉曜身边,看着他,道:“你只需将心中的想法写出来,不必太过拘谨。皇帝陛下乃是你我之君,但也是我们的亲人,你只需将他当作家人,将心中的话说出来即可。”
卫奉曜听了母亲的话,心中微微一动,他回到书桌前,重新拿起笔,开始写信。
信中,卫奉曜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计划,以及需要皇帝陛下支持的地方。他写完后,又读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才将信交给下人,让他们送去给皇帝。
姜怀虞看着儿子,心中满是欣慰。
卫奉曜已经长大了,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但她还是忍不住提醒道:“奉曜,你要记住,无论何时,都要保持谨慎,不要让人抓住了把柄。”
卫奉曜点了点头,道:“母亲,我会记住的。”
……
翠莺闻言,立刻匆匆离去。不多时,姜知珣迈着沉稳的步子走进莫忧堂,他一身儒雅的长衫,眉宇间透着精明与干练。姜怀虞含笑起身,亲自为他倒了一杯茶。
“哥哥,你可来了。我正有一事与你商议。”姜怀虞说着,将手中的银票轻轻推到姜知珣面前。
姜知珣眼中闪过一丝惊异,拿起银票仔细端详:“妹妹,这是何意?难道今年卫国的旱灾已经严重到如此地步,需要我们家族出手?”
姜怀虞微微一笑,道:“哥哥,你误会了。今年的旱灾虽然严重,但我相信我们家族的力量能够渡过难关。只是,我有个想法,想扩大咱们的粮食生意,为明年做准备。”
姜知珣放下银票,眉头紧锁:“扩大生意?妹妹,你知道这其中的风险吗?”
姜怀虞轻轻拍了拍姜知珣的手,柔声道:“哥哥,我当然知道风险。但正是因为风险,我们才要抓住机会。如今,哥哥和嫂子即将回江南,正是一个囤积粮食的好时机。我打算让你在江南大量收购粮食,待明年旱情好转,再将粮食高价卖出。”
姜知珣沉吟片刻,点头道:“妹妹说得有理。只是,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们家族的财力恐怕难以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