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镇,西连村,这是王剑飞选择的蹲点村!
从雍州回昌河之后,他在路上就做了这个决定!因为唐宜之前就跟他多次讲,让他一定要珍惜在基层工作的机会,一定要扎根下去,去想一想底层老百姓他们的思想。
王剑飞一直把这事儿放在心中,但是一直没有沉下去干这件事。
这一次他送李南回雍州,回来到唐宜墓前,给唐宜扫墓的时候,他忽然觉得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我们常常会觉得人的这一辈子很长,所以把很多想做的事情往后面推,觉得总会有时间去干那些事情。
殊不知人生匆匆,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把握当下!
王剑飞这一次找的西连村就是东山镇最贫困的村,全村的平均海拔在八百米以上,从镇里到村里是二十里左右的盘山公路。
因为王书记要蹲点,村里非常重视,村支书张海专门给他选了一户比较殷实的人家。
所谓殷实,也不过就是这户人家盖了青砖瓦房,相比其他农家都是泥土坯房条件要好不少。
这家人姓秦,三代同堂,当家的秦中富六十出头,抽旱烟,王剑飞见他第一面,他就蹲在火炕边上。
看到王剑飞,他把旱烟杆敲了敲:“王书记,我们农家这旮旯有什么好蹲点,山里的娃子们都死命想出去,待在山里就穷一辈子!”
秦中富的儿子秦士召是个骡客,家里养了两口骡子,这也是这个家庭“殷实”根源,秦士召很热情,憨憨的汉子,笑起来嘴咧开,露出一口黄牙。
两夫妻育了一女,小丫头三四岁的年龄,穿着麻布衣,好像是用锅底灰染色的,让小丫头看上去除了一双灵动的眼睛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沾了黑色。
吃饭的时候,小丫头就盯着王剑飞的碗。
“丫丫,吃不吃?”王剑飞夹着一个荷包蛋,小丫头吓得往后躲,可是一双眼睛却死死的盯着荷包蛋。
孩子不撒谎,也不骗人,馋得不行,王剑飞连忙凑过去,把荷包蛋塞给了孩子。
丫丫吃得很快,囫囵吞枣,一枚蛋几口就吃下了肚。
“丫丫,你找抽是不是?还不快滚一边去……”秦中富在外面恰好看到这一幕,勃然大怒。
小丫头吓坏了,连忙往外跑,王剑飞道:
“秦叔,您别骂孩子!孩子饿了,吃个鸡蛋算个什么事儿?”
秦中富讪讪的笑,他一家子平常哪里有荷包蛋和腊肉吃,鸡蛋和腊肉这都是村里为了招待王剑飞特意安排过来的,秦家人可是没有份额。
他们一家子吃的黄豆碎,乡下人叫合渣,然后就是煮南瓜,再就是煮青菜。
米饭也不是白米饭,而是白米里面加了玉米碎,农村人叫“金包银”,这种饭白米放得少,吃一口在嘴里如同嚼蜡,牙口不好,嚼起来还掉渣。
这还是西连村条件好的家庭,秦中富跟王剑飞讲:
“你看邓家他们三兄弟,从三月就没粮食了,半年都要吃洋芋和红薯,三兄弟都三十出头了,全光棍,哪个婆娘嫁到他们家去哎!”
王剑飞偷偷在村里溜达,去了一趟秦中富提到的邓家,看到他们开饭,真就是一锅煮的土豆和红薯,洒一把盐,上面漂半勺子油泼辣子,三兄弟就吃这么一锅。
这可是08年了,这种饮食放在城里可真就只能喂猪,但是在昌河县治下,在东山镇的西连村,这样的东西还是主食,一家人要吃半年的主食!
王剑飞在村里住了一个星期,他在秦家几乎是强制小丫头丫丫跟着他吃饭,一个星期的功夫,孩子就明显养得眉眼不一样了,之前孩子吃得太差,营养没有跟上。
村里一共百来户人家,几乎都是这种情况,贫困,让人触目惊心的贫困,王剑飞感觉自己好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差距太大了。
王剑飞和村支书张海沟通,为什么西连村这么穷。
张海讲:
“西连没有什么出产,种田没有水,尤其是秋天严重缺水,基本上属于望天收!栽种水田的条件不成熟,肯定就缺粮食!
而且这一带海拔比较高,一般的经济作物都不合适栽种,昌河之前提倡栽种橘子,但是西连根本种不了橘子树!老百姓几乎找不到赚钱的门路……”
王剑飞又跟东山镇党委书记王国书讲:
“国书书记,你们东山镇也就一个西连村,怎么就不能集中力量把这个村的问题解决?给当地老百姓找一条可以致富的路子就这么困难?”
王国书叹了一口气,道:
“书记,我们东山镇不止一个西连村穷,我们至少有三个村都是这种情况!除了我们东山镇之外,全县还有二十多个贫困村!
这些村有一些青壮年外出务工,出去之后大部分都不愿意再回来,家里留下老弱病残,缺衣少食是寻常……”
王剑飞一连提出了自己十多个设想,结果他能想到的,这么多年各界政府其实都想到了,而且也进行了努力!
王国书还是个比较有情怀的人,他讲了一句话:
“书记,其实对最底层的人来说,要改变生存环境在某种意义上可能不存在机会!因为他们是否努力,很多时候决定不了他们的生活状态!
真要改变,还是要党和政府出政策,还是要依靠组织,依靠国家……”
王剑飞就一直想王国书这句话,然后天天在村子里转悠观察,西连村的老百姓还真的蛮勤劳,像秦中富一家人,每一天都积极劳作。
但是望天吃饭,西连目前就是这个现状,山上栽种作物,最有收益的就是土豆和红薯玉米!其他的作物没有收成。
而这里交通不便,路途太偏远,土豆红薯玉米根本没有办法换成钱。老百姓没有钱,就买不到足够的粮食,很多家庭自给自足就吃粗粮。
王剑飞一个人在秦杰的稻草床上面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他又想到了唐宜书记对他的叮嘱。
唐宜书记让他一定要深入最基层,他现在有点明白书记的意图了。
对生活在城里的人而言,他们是想象不到真正最贫困农村是怎样的生活状态的,任何文学作品也描绘不了这种生活状态。
真要了解这里的生活,就要扎根这里,亲身经历。
太触目惊心,太震撼,王剑飞的触动太深了!
王剑飞就想一个问题,如果是他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他从小在这种地方长大,他有办法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刚开始来的几天,他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如果生活在这里,肯定不会过得这么艰难,肯定能想到办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然而住的时间长了,他把自己想的一些所谓“金点子”拿出来和村里,和镇里的领导交流,通过交流得到了反馈,他才发现他所谓的“聪明”其实不值一提。
从智商来说,王剑飞远远比不上东山镇历任乡镇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也比不上生活在这里的无数先贤前辈的集体智慧。
山里人真的傻吗?他们消息闭塞一些,认识落后一些,但是村里也有能人。
就像秦士召就是能人,但是他这样的能人竭尽全力,也就买了两匹骡子而已,王剑飞如果和秦士召一样的生存环境,他现在反复想一想,自己不一定有人家的本事,能够置办到两匹骡子。
很多人嘲笑贫穷,其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对底层生活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每一天都在为生存攀爬挣扎,他们都被生活已经压得只能喘气了,他们还有时间思考和规划人生??
王国书讲的是对的,要靠党和政府,要靠政策!
像西连村这样的地方,没有党和政府的政策给他们支持,就凭他们自己永远永远都只能是这种生活。
秦中富跟王剑飞讲:
“王书记,其实现在的日子过得好了!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以前要上交农业税,那个时候就完全没有肉吃!现在俺一家人杀几头猪,这在以前哪里敢想哦!”
王剑飞道:“秦叔,你放心,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国家回头一定会有更好,更有力度的政策下来,到那个时候,我们西连村大家伙儿的日子一定能过得越来越红火!”
王剑飞这么安慰老百姓,但是他作为昌河县的县委副书记,他能够等国家的扶贫政策下来才有所行动吗?
看一看昌河县老百姓的生活,再看一看西连村人民的生活,这种巨大的差异,王剑飞怎么可能不辗转失眠。
王国书接下来几天带着王剑飞把整个东山镇各个村都走了一遍,王剑飞要求不仅要走,而且他还要住下,真正扎根下去了解情况。
东山镇的整体情况都非常糟糕,虽然不是每个村都像西连村一样老百姓还缺饭吃,但是磷矿几十年开采留给这个乡镇的就是一地鸡毛,还有老百姓需要面对的可怕的贫穷。
东山磷矿的名头响彻了整个沙州市,但是红火了几十年的磷矿,老百姓没有受惠,眼之所见,满目疮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