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寇员外既然得以复活,又整理了旌旗鼓乐,僧道亲友,依旧送行这里暂且不提。
却说唐僧师徒四人,走上大路,果然西方佛地,和其他地方不同。
见到了一些奇异的花朵、美好的香草、古老的柏树、苍劲的松树,所经过的地方,家家户户心怀善念,户户都斋僧。
每逢在山下有人修行,又能看到在林间有人诵经。
师徒们夜里住宿白天赶路,又经过了六七天,忽然看到一带高楼,几层高阁,真的是:
冲天百尺,耸汉凌空。
低头观落日,引手摘飞星。
豁达窗轩吞宇宙,嵯峨栋宇接云屏。
黄鹤信来秋树老,彩鸾书到晚风清。
此乃是灵宫宝阙,琳馆珠庭。
真堂谈道,宇宙传经。
花向春来美,松临雨过青。
紫芝仙果年年秀,丹凤仪翔万感灵。
~~~~
高耸直上百尺,挺拔矗立在空中。
低头能看到落日,伸手能够摘取星辰。
开阔的窗户和轩廊仿佛能容纳宇宙,高大的屋宇连接着云屏。
黄鹤传来消息时秋树已老,彩鸾传书到晚风清幽。
这里是神灵的宫殿、珍贵的楼阁,是琳馆珠庭。
在真正的殿堂谈论大道,向宇宙传播真经。
花儿在春天到来时美丽,松树在雨过后更显青翠。
紫芝仙果年年秀美,丹凤仪态飞翔万种灵秀。
三藏举起鞭子远远指着说道:
“悟空,好地方啊!”
行者说道:
“师父,你在那假的境界和假的佛像处,却非要下拜。”
“今天到了这真的境界和真的佛像处,反倒还不下马,这是怎么说的?”
三藏听了,慌得翻身跳下来,已经到了那楼阁的门口。
只见一个道童,斜站在山门之前叫道:
“来的莫非是东土取经人吗?”
长老急忙整理衣服,抬头观看,见他:
身披锦衣,手摇玉麈。
身披锦衣,宝阁瑶池常赴宴;
手摇玉麈,丹台紫府每挥尘。
肘悬仙箓,足踏履鞋。
飘然真羽士,秀丽实奇哉。
炼就长生居胜境,修成永寿脱尘埃。
圣僧不识灵山客,当年金顶大仙来。
~~~~
身上穿着锦绣的衣服,手中摇动着玉麈。
身上穿着锦绣的衣服,常常前往宝阁瑶池参加宴会;
手中摇动着玉麈,在丹台紫府常常挥动拂尘。
肘部悬着仙箓,脚上穿着履鞋。
飘飘然真是仙人道士,容貌秀丽实在奇特啊。
修炼成就长生之术居住在胜境,修行达成永寿之身脱离了尘世。
圣僧不认识这位灵山的客人,这是当年的金顶大仙来了。
孙大圣认出了他,就说道:
“师父,这是灵山脚下玉真观的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呢。”
三藏这才醒悟,上前施礼。
大仙笑着说道:
“圣僧今年才到,我被观音菩萨哄了。”
“她十年前领了佛旨,向东土寻找取经人,原本说二三年就到我这里。”
“我年年等候,毫无消息,没想到今年才相逢。”
三藏合掌说道:
“有劳大仙的盛情,感激!感激!”
于是师徒四人牵马挑担,一同进入观里,又和大仙一一相见。
大仙随即让人看茶摆斋,又叫小童儿烧好香汤让圣僧沐浴,好登上佛地。
正是:
功满行完宜沐浴,炼驯本性合天真。
千辛万苦今方息,九戒三皈始自新。
魔尽果然登佛地,灾消故得见沙门。
洗尘涤垢全无染,反本还原不坏身。
~~~~
功德圆满应当沐浴,修炼驯服本性符合天真。
千辛万苦如今才平息,严守戒律皈依佛门从此更新。
魔障除尽果然登上佛地,灾祸消除所以见到僧人。
洗去尘土污垢没有一点污染,返本还原保持不坏之身。
师徒们沐浴完,不知不觉天色将晚,就在玉真观歇息。
第二天早上,唐僧换了衣服,披上锦斓袈裟,戴上毗卢帽,手持锡杖,登堂拜辞大仙。
大仙笑着说道:
“昨天衣衫褴褛,今天光彩鲜明,看这模样真是佛子。”
三藏拜别就要走,大仙说道:
“先等等,等我送你们。”
行者说道:
“不必您送,老孙认得路。”
大仙说道:
“你认得的是云路。”
“圣僧还没登上云路,应当从本路走。”
行者说道:
“这个说得对,老孙虽然走了几回,只是云里来云里去,确实不曾踏上此地。”
“既然有本路,还麻烦您送送,我师父拜佛的心很诚,希望您别迟疑。”
那大仙笑吟吟的,拉着唐僧的手,引领到佛坛的法门前。
原来这条路不出山门,从观宇的中堂穿出后门就是。
大仙指着灵山说道:
“圣僧,你看那半空中有五彩的祥光,千层的瑞霭,那就是灵鹫高峰,佛祖的圣境。”
唐僧见了就拜,行者笑道:
“师父,还没到拜的地方呢。”
“常说望着山走会累倒马,离这镇子还有挺远,怎么就拜!”
“要是拜到山顶,得磕多少个头啊?”
大仙说道:
“圣僧,你和大圣、天蓬、卷帘四位,已经到了福地,望见了灵山,我回去啦。”
三藏于是拜辞而去。大圣领着唐僧等人,慢慢缓步前行,登上了灵山,走了不到五六里,见到了一道活水,滚滚浪涛飞涌,大约有八九里宽,四周没有人迹。
三藏心惊道:
“悟空,这条路走错了,难道是大仙指错了?”
“这水如此宽阔,如此汹涌,又不见船只,怎么过得去?”
行者笑道:
“没错!你看那旁边不是有一座大桥?”
“要从那桥上走过去,才能修成正果呢。”
长老等人又走近看时,桥边有一块匾,匾上有“凌云渡”三个字,原来是一根独木桥。
正是:
远看横空如玉栋,近观断水一枯槎。
维河架海还容易,独木单梁人怎蹅!
万丈虹霓平卧影,千寻白练接天涯。
十分细滑浑难渡,除是神仙步彩霞。
~~~~
从远处看如同横在空中的白玉栋梁,近看又像是截断水流的一根枯树枝。
在河上架桥过海还算容易,可这一根独木、一道单梁让人怎么行走啊!
万丈的彩虹平卧着影子,千寻长的白练连接着天涯。
特别的细滑,简直难以渡过,除非是神仙踏着彩霞才能过去。
三藏心惊胆战地说道:
“悟空,这桥不是人走的,我们另寻路径走吧。”
行者笑道:
“正是这条路!正是这条路!”
八戒慌忙说道:
“这样的路,谁敢走?”
“水面又宽,波浪又涌,单单一根木头,又细又滑,怎么能落脚?”
行者说道:
“你们都站住,等老孙走给你们看。”
好个大圣,迈开步子跳上独木桥,摇摇摆摆,不一会儿跑过去了,在那边招呼着说道:
“过来!过来!”
唐僧摆手,八戒沙僧咬着手指说:
“难!难!难!”
行者又从那边跑过来,拉着八戒说道:
“呆子,跟我走,跟我走!”
那八戒躺在地上说道:
“滑!滑!滑!走不了!你饶了我吧!”
“让我驾着风雾过去!”
行者按住他说道:
“这是什么地方,允许你驾风雾?”
“必须从这座桥上走过,才能成佛。”
八戒说道:
“哥啊,佛做不成也罢了,实在走不了!”
他们两个在那桥边,滚滚爬爬,扯扯拉拉地打闹。
沙僧走去劝解,他俩才松开了手。
三藏回头,忽然看见那下游中有一个人撑着一只船来,叫道:
“上船!上船!”
长老大喜道:
“徒弟,别乱闹。”
“那里有只渡船来了。”
他们三个跳起来站好,一同观看,那船来得很近,原来是一只无底的船。
行者火眼金睛,早就认出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
行者却不点明,只管叫道:
“到这里来!撑过来!”
很快撑近岸边,又叫道:
“快上船!快上船!”
三藏见了,又心惊道:
“你这无底的破船,怎么渡人?”
佛祖说道:
“我这船:
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
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
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
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
~~~~
在天地初始划分时就有了名声,幸亏由我撑持一直未曾改变。
有浪有风依然能保持平稳,没有终点没有起点快乐平和。
六尘不能沾染能够归一,历经万劫安然自在前行。
无底的船儿难以渡过大海,从古至今用来渡化众生。
孙大圣合掌称谢道:
“承蒙您的盛情接引我师父。
“师父,上船去吧,他这船虽然无底,但是稳当。”
“纵使有风浪,也不会翻船。”
长老还是心存疑虑,行者叉着胳膊,往上一推。
那师父站不稳,骨碌碌地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拉起,站在船上。
师父还在抖衣服,跺鞋上的水,抱怨行者。
行者却领着沙僧、八戒,牵着马、挑着担,也上了船,都站在船上。
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船,只见上游漂下一个死尸。
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
“师父别怕,那个是原来的你。”
八戒也说道:
“是你!是你!”
沙僧拍着手也说道:
“是你!是你!”
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道:
“那是你!可喜可贺!”
他们三人,也一起跟着应和。
撑着船,不一会儿稳稳当当地过了凌云仙渡。
三藏这才转身,轻轻地跳上岸。
有诗为证,诗说:
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
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
~~~~
摆脱了胎胞骨肉之身,相亲相爱的是元神。
如今修行圆满才成佛,洗净当年的种种尘世污垢。
这正是所谓的广大智慧,到达彼岸的无极之法。
师徒四人上岸回头,连无底船都不知去向了,行者这才给三藏说是接引佛祖。
三藏这才醒悟,急忙转身,反谢了三个徒弟,行者说道:
“不用道谢,我们彼此都应该相互扶持。”
“我们多亏师父得以解脱,借助门路修行成功,有幸修成正果。”
“师父也依赖我们的保护,秉持教法加持,幸运地脱离了凡胎。”
“师父,你看这面前的花草松竹,鸾凤鹤鹿的胜景,比起那妖邪显化的地方,哪个美哪个丑?”
“哪个善哪个凶?”
三藏不停地称谢。
一个个身轻体快,走上灵山,早看到那雷音古寺:
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
巧峰排列,怪石参差。
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
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
白鹤栖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
彩凤双双,青鸾对对。
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
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
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
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
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
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
浮屠塔显,优钵花香。
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
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
~~~~
寺顶直摩云霄之中,根基连接须弥山脉。
巧妙的山峰排列,怪石参差不齐。
悬崖下有瑶草琪花,曲折小径旁有紫芝香蕙。
仙猿摘果进入桃林,就像火烧金子;
白鹤栖息在松树枝头,简直如烟捧玉。
彩凤双双,青鸾对对。
彩凤双双,对着太阳一鸣天下祥瑞;
青鸾对对,迎着风闪耀舞动世间稀有。
又看到那黄森森的金瓦重叠如鸳鸯,明晃晃的花砖铺就像玛瑙。
东边一行,西边一行,全都是蕊宫珠阙;
南边一带,北边一带,看不尽宝阁珍楼。
天王殿上放出霞光,护法堂前喷出紫焰。
佛塔高耸,优钵花飘香。
正是地方优美疑似天上之别,云彩悠闲只觉白昼漫长。
尘世的纷扰不到各种缘分已尽,万劫没有亏损的大法堂。
师徒四人逍遥自在,走上灵山的山顶。
又看到青松林下列着优婆,翠柏丛中排着善士。
长老就赶忙施礼,慌得那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僧、比丘尼合掌说道:
“圣僧暂且不要行礼,等见到了牟尼佛,再来叙礼。”
行者笑道:
“早着呢!早着呢!先去拜见地位高的。”
那长老手舞足蹈,跟着行者,一直到雷音寺的山门之外。
那边有四大金刚迎上前来,说道:
“圣僧来了吗?”
三藏躬身说道:
“是弟子玄奘到了。”
回答完就想进门,金刚说道:
“圣僧稍等,等禀报过后再进。”
那金刚让一个去转山门禀报二门上的四大金刚,说唐僧到了;
二门上又传入三门上,说唐僧到了;
三山门内原本是供奉的神僧,听说唐僧到了,急忙到大雄宝殿之下,报告给如来至尊释迦牟尼文佛道:
“唐朝圣僧到宝山取经来了。”
佛爷爷大喜,立即召集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两行排列,然后传达金旨,召唐僧进来。
那里边,一层一层,谨遵佛旨,叫道:
“圣僧进来。”
这唐僧遵循规矩,和悟空、悟能、悟净,牵着马挑着担,径直进入山门。
正是:
当年奋志奉钦差,领牒辞王出玉阶。
清晓登山迎雾露,黄昏枕石卧云霾。
挑禅远步三千水,飞锡长行万里崖。
念念在心求正果,今朝始得见如来。
~~~~
当年奋发心志奉了钦差之命,领了文书辞别帝王走出玉阶。
清晨登山迎接雾露,黄昏枕着石头睡在云霾之中。
挑着禅杖远行三千水路,挥动锡杖长途跋涉万里山崖。
心心念念追求正果,今日才得以见到如来。
四众来到大雄宝殿殿前,对着如来俯身下跪拜倒。
拜完,又向左右两边再拜。
各自拜了三圈完毕,又向佛祖长跪着,将通关文牒奉上,如来一一查看了,还给三藏。
三藏低头行礼,启奏道:
“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的旨意,远远来到宝山,拜求真经,以救济众生。”
“希望我佛祖施恩,早日让我回国。”
如来这才张开怜悯的口,大发慈悲之心,对三藏说道:
“你那东土乃是南赡部洲,只因为天高地厚、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大多贪婪好杀、大多淫乱诳骗、大多欺诈虚伪。”
“不遵循佛教、不结善缘、不尊敬日月星辰、不重视五谷。”
“不忠不孝、不义不仁、隐瞒自己的内心欺骗自己。”
“大斗小秤,害命杀牲口。”
“造下无边的罪孽,罪恶满盈,导致有地狱的灾祸,所以永远堕入幽冥,遭受那些许多舂捣磨压的痛苦,变化成畜生之类。”
“有那么多披毛顶角的形态,用身体还债,用肉供人食用。”
“那些永远堕入阿鼻地狱,不能超生的,都是这个缘故。”
“虽然有孔子在那里立下仁义礼智的教化,帝王相继,治理有流放、绞刑、斩首的刑罚,又能把那些愚昧不明,放纵无忌的人怎么样呢!”
“我如今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难。”
“三藏:有法一藏,谈论天;有论一藏,谈论地;有经一藏,超度鬼魂。”
“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
“真是修行的路径,正直善良的法门,凡是天下四大部洲的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具、人事,没有一样不记载。你们远道而来,要全部交付给你们拿去,只是那地方的人,愚蠢粗俗,诋毁诽谤真言,不懂得我佛门的深奥旨意。”
叫道:
“阿傩、伽叶,你们两个引领他们四众,到珍楼之下,先拿斋饭招待他们。”
“斋饭完毕,打开宝阁,从我的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挑选几卷给他们,让他们流传到东土,永远铭记大恩。”
二尊者随即遵奉佛旨,将他们四众领到楼下,看不尽那奇珍异宝,摆放罗列无穷无尽。
只见那摆设供品的诸神,铺排斋宴,都是仙品、仙肴、仙茶、仙果,珍馐美味,和凡间不同。
师徒们顶礼了佛恩,随意享用,实际上是:
宝焰金光映目明,异香奇品更微精。
千层金阁无穷丽,一派仙音入耳清。
素味仙花人罕见,香茶异食得长生。
向来受尽千般苦,今日荣华喜道成。
~~~~
宝焰金光映得眼睛明亮,奇异的香和精妙的品更加细微精致。
千层的金阁无穷的美丽,一派仙音传入耳中清脆。
平素里味道鲜美的仙花人很少见到,香茶奇异的食物能够长生。
向来受尽千般苦难,今日荣华欢喜修成正果。
这一番让八戒有了福分,便宜了沙僧,佛祖处正是长寿长生,脱胎换骨的食物,尽让他们享用。
二尊者陪同四众吃完饭,就进入宝阁,开门观看。
那边有霞光瑞气,笼罩千重;
彩雾祥云,遮蔽万道。
经柜上,宝箧外,都贴着红签,用楷书写着经卷的名目。
乃是:《涅盘经》一部,七百四十八卷;
《菩萨经》一部,一千二十一卷;
《虚空藏经》一部,四百卷;
《首楞严经》一部,一百一十卷;
《恩意经大集》一部,五十卷;
《决定经》一部,一百四十卷;
《宝藏经》一部,四十五卷;
《华严经》一部,五百卷;
《礼真如经》一部,九十卷;
《大般若经》一部,九百一十六卷;
《大光明经》一部,三百卷;
《未曾有经》一部,一千一百一十卷;
《维摩经》一部,一百七十卷;
《三论别经》一部,二百七十卷;
《金刚经》一部,一百卷;
《正法论经》一部,一百二十卷;
《佛本行经》一部,八百卷;
《五龙经》一部,三十二卷;
《菩萨戒经》一部,一百一十六卷;
《大集经》一部,一百三十卷;
《摩竭经》一部,三百五十卷;
《法华经》一部,一百卷;
《瑜伽经》一部,一百卷;
《宝常经》一部,二百二十卷;
《西天论经》一部,一百三十卷;
《僧只经》一部,一百五十七卷;
《佛国杂经》一部,一千九百五十卷;
《起信论经》一部,一千卷;
《大智度经》一部,一千八十卷;
《宝威经》一部,一千二百八十卷;
《本阁经》一部,八百五十卷;
《正律文经》一部,二百卷;
《大孔雀经》一部,二百二十卷;
《维识论经》一部,一百卷;
《具舍论经》一部,二百卷。
阿傩、伽叶引领唐僧看完经名,对唐僧说道:
“圣僧从东土到这里,有什么礼物送给我们?”
“快拿出来,好传经给你去。”
三藏听了说道:
“弟子玄奘,来路遥远,没有准备。”
二尊者笑着说道:
“好,好,好!空手传经传世,后人该饿死了!”
行者见他们说话扭捏,不肯传经,忍不住叫嚷道:
“师父,我们去告诉如来,让他自己来把经给老孙。”
阿傩说道:
“别嚷!这是什么地方,你还撒野耍刁!”
“到这边来接着经。”
八戒沙僧忍住了性子,劝住了行者,转身来接。
一卷卷收在包里,驮在马上,又捆了两担,八戒与沙僧挑着,来到宝座前叩头,谢了如来,便一直出了门。
遇到一位佛祖,拜两拜;
见到一尊菩萨,拜两拜。
又到大门,拜了比丘僧、尼,优婆夷、塞,一一辞别,下山赶路这里暂且不提。
却说那宝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他在阁上,暗暗听着那传经的事,心里很清楚,原来是阿傩、伽叶把无字的经传给了他们,自己笑着说道:
“东土的众僧愚昧,不认识无字之经,岂不白白浪费了圣僧的这场跋涉?”
于是问道:
“座边有谁在这里?”
只见白雄尊者闪了出来。
古佛吩咐道:
“你可以施展神威,飞星赶上唐僧,把那无字之经夺了,让他再来求取有字真经。”
白雄尊者,立即驾着狂风,滚离了雷音寺的山门之外,大展神威。
那阵好风,真的是:
佛前勇士,不比巽二风神。
仙窍怒号,远赛吹嘘少女。
这一阵,鱼龙皆失穴,江海逆波涛。
玄猿捧果难来献,黄鹤回云找旧巢。
丹凤清音鸣不美,锦鸡喔运叫声嘈。
青松枝折,优钵花飘。
翠竹竿竿倒,金莲朵朵摇。
钟声远送三千里,经韵轻飞万壑高。
崖下奇花残美色,路旁瑶草偃鲜苗。
彩鸾难舞翅,白鹿躲山崖。
荡荡异香漫宇宙,清清风气彻云霄。
~~~~
佛前的勇士,不比巽二风神。
仙窍怒号,远远胜过吹嘘的少女。
这一阵,鱼龙都失去了洞穴,江海逆向波涛。
黑猿捧着果子难以来献,黄鹤回云寻找旧巢。
丹凤清脆的声音鸣叫不优美,锦鸡喔喔的叫声嘈杂。
青松枝折断,优钵花飘落。
翠竹竿竿倒下,金莲朵朵摇晃。
钟声远远地传送了三千里,经韵轻轻地飞到万壑高处。
崖下奇异的花残败了美色,路旁瑶草倒伏了鲜嫩的苗。
彩鸾难以舞动翅膀,白鹿躲在山崖。
浩浩荡荡奇异的香气弥漫宇宙,清清的风气直上云霄。
那唐长老正在行走之间,忽然闻到香风滚滚,只以为是佛祖的吉祥之兆,未曾提防。
又听到响了一声,半空中伸出一只手来,将马驮着的经,轻轻抢走,吓得三藏捶胸叫唤,八戒在地上滚着去追,沙和尚守护着经担,孙行者急忙如飞般去追赶。
那白雄尊者,见行者追得将近,担心他的棍子没长眼睛,一时间不分好坏,打伤了自己,立即将经包撕碎,抛落在尘埃中。
行者见经包破损掉落,又被香风吹得飘零,就按下云头,顾着经卷不再去追赶。
那白雄尊者收了风、敛了雾,回去向古佛禀报。
这里暂且不提。
八戒去追赶,看到经本落下,于是和行者收拾起来背着,来见唐僧。
唐僧满眼垂泪地说道:
“徒弟呀!这个极乐世界,也还有凶恶的妖魔欺负加害啊!”
沙僧接过行者抱着的散经,打开来看时,原来雪白,没有半点字迹,慌忙递给三藏说道:
“师父,这一卷没字。”
行者又打开一卷看时,也没有字。
八戒打开一卷,也没有字。
三藏叫道:
“全部打开来看看。”
每一卷都是白纸。
长老短叹长吁地说道:
“我东土之人果然没福!”
“像这般无字的空本子,取回去有什么用?”
“怎么敢去见唐王!”
“欺骗君王的罪过,实在不容饶恕啊!”
行者早就知道了,对唐僧说道:
“师父,不用多说了,这就是阿傩、伽叶那家伙,没有问我要到礼物,所以将这种白纸本子给我们了。”
“快回去向如来告发,问他们个勒索财物、作弊的罪行。”
八戒嚷道:
“正是!正是!告他们去!”
四众急忙回山,脚步匆匆,又转上雷音寺。
不多时,到了山门之外,众人都拱手相迎,笑着说道:
“圣僧是回来的换经的?”
三藏点头称谢。
众金刚也不阻拦,让他们进去,一直到大雄宝殿前。
行者嚷道:
“如来!我们师徒遭受了万般折磨、千般魔难,千辛万苦,从东土拜到这里,承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勒索财物未遂,一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子让我们拿去,我们拿这个有什么用?”
“希望如来惩治!”
佛祖笑道:
“你暂且别嚷,他们两个问你要礼物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
“只是经不可轻易传授,也不可以空手来取,从前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为他诵读了一遍,保佑他家生者平安,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卖得太便宜了,让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你如今空手来取,所以传了白本。”
“白本,就是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
“因为你那东土众生,愚昧不悟,只可以用这个传授给他们。”
随即叫道:
“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挑选几卷给他,来这里报数。”
二尊者又带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然问唐僧要些礼物。
三藏没有东西奉上,就让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说道:
“弟子确实因路途遥远而穷困寒酸。”
“没有准备礼物。”
“这钵盂乃是唐王亲手所赐,让弟子拿着,沿路化斋。”
“如今特地奉上,略微表示一点心意,万望尊者不要嫌弃轻视,将这个收下。”
“等我回朝,奏明唐王,一定有丰厚的酬谢。”
“只是希望将有字真经赐予,才不辜负钦差的心意,长途跋涉的辛劳。”
那阿傩接了,只是微微一笑。
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厨师,看守楼阁的尊者,有的抹他的脸,有的扑他的背,弹手指的,扭嘴唇的,一个个笑着说道:
“不害羞!不害羞!”
“索要取经的礼物!”
不一会儿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手。
伽叶这才进阁检经,一一查给三藏,三藏却叫道:
“徒弟们,你们都好好看看,不要像上次那般。”
他们三个人接一卷,看一卷,却都是有字的。
传了五千零四十八卷,是一藏的数量,收拾整齐驮在马上,剩下的还装了一担,八戒挑着。
自己的行囊,沙僧挑着。
行者牵着马,唐僧拿着锡杖,按一按毗卢帽,抖一抖锦袈裟,这才欢欢喜喜,到我佛如来面前。
正是那:
大藏真经滋味甜,如来造就很精严。
要知玄奘登山苦,可笑阿傩却爱钱。
起初不详细多亏古佛,后来真实才安然。
至今得意传东土,大众都将沾雨露。
~~~~
大藏真经的滋味甜美,如来造就得非常精妙严谨。
要知道玄奘登山取经的辛苦,可笑阿傩却贪爱钱财。
起初不详细多亏了古佛,后来真实才得以安然。
至今得意地传播到东土,大众都将沾受其恩泽。
阿傩、伽叶引领唐僧来见如来,如来高坐在莲座上,命令降龙、伏虎两大罗汉敲响云磬,遍请三千诸佛、三千揭谛、八金刚、四菩萨、五百尊罗汉、八百比丘僧、众多的优婆塞、比丘尼、优婆夷,各天各洞,福地灵山,大小尊者圣僧,该坐的请登上宝座,该站的侍立在两旁。
一时间,天边传来音乐,仙音响亮,满空中祥光层层叠叠,瑞气重重,诸佛都聚集了,参见如来。
如来问道:
“阿傩、伽叶,传了多少经卷给他?”
“可一一报数。”
二尊者随即报告:
“现在交付给唐朝的《涅盘经》四百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虚空藏经》二十卷,《首楞严经》三十卷,《恩意经大集》四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宝藏经》二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礼真如经》三十卷,《大般若经》六百卷,《金光明品经》五十卷,《未曾有经》五百五十卷,《维摩经》三十卷,《三论别经》四十二卷,《金刚经》一卷,《正法论经》二十卷,《佛本行经》一百一十六卷,《五龙经》二十卷,《菩萨戒经》六十卷,《大集经》三十卷,《摩竭经》一百四十卷,《法华经》十卷,《瑜伽经》三十卷,《宝常经》一百七十卷,《西天论经》三十卷,《僧只经》一百一十卷,《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论经》五十卷,《大智度经》九十卷;《宝威经》一百四十卷,《本阁经》五十六卷,《正律文经》十卷,《大孔雀经》十四卷,《维识论经》十卷,《具舍论经》十卷。
收藏的总经,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挑选出五千零四十八卷,给东土圣僧传留在唐朝。
现在都收拾整理在人马驮担之上,专门等待谢恩。”
三藏师徒四人拴了马,放下担子,一个个合掌躬身,朝上礼拜。
如来对唐僧说道:
“此经的功德,不可估量,虽然是我佛门的借鉴,实际上乃是三教的源流。”
“如果到了你那南赡部洲,展示给一切众生,不可轻视怠慢,不是沐浴斋戒,不可打开书卷,要珍视它!”
“因为这里面有成仙了道的奥妙,有揭示万物变化的奇妙方法。”
三藏叩头谢恩,相信并接受奉行,依然对佛祖普遍行礼三圈,恭敬虔诚,领经而去。
来到三山门,一一又谢了众圣,这里暂且不提。
如来因为打发唐僧走了以后,才散了传经的法会。
旁边又闪上观世音菩萨合掌启奏佛祖道:
“弟子当年领了金旨向东土寻找取经之人,如今已经成功,共计用了十四年,乃是五千零四十天,还少八天,不符合藏数。”
“希望我世尊,早早赐圣僧回东再转西,必须在八天之内,才能完成藏数,准许弟子缴还金旨。”
如来大喜道:
“所说很恰当,准许缴还金旨。”
随即叫八大金刚吩咐道:
“你们赶快施展神威,护送圣僧回东土,把真经传留,就引领圣僧西回,必须在八天之内,以完成一藏的数量,不得延误。”
金刚随即赶上唐僧,叫道:
“取经的,跟我来!”
唐僧等人都身轻体健,飘飘荡荡,跟着金刚,驾着云升起来。
这正是:
见性明心参佛祖,功完行满即飞升。
明了心性拜见佛祖,功业完成修行圆满就能飞升。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