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13年7月,大宋的都城开封再次出现了与封禅泰山和祭祀汾阴之前同样的场景:亳州的官吏带着数千当地百姓进京请求赵恒前往亳州朝拜太清宫。不久,文武大臣群起上疏请求赵恒亲赴亳州参谒太清宫。次月,赵恒终于架不住大家的如此盛情便下诏自己将于明年春天亲谒太清宫。
这个太清宫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在唐宋时期这块地方归亳州管辖,它是汉桓帝刘志为了纪念老子李耳而特意在其出生地所修建的一座道观,它最初的名字就叫“老子庙”。李渊认李耳为先祖之后,这老子庙就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升格为唐朝的太庙,唐高宗李治当政时再又对其进行了扩建并将其改名为“ 紫极宫 ”,而后来的李隆基追随祖宗的步伐亲自来祭拜太庙后又给了它一个新的名字——太清宫。
这下知道赵恒为什么要来参拜太清宫了吧?别管你刘彻和李隆基在历史上有多么的声名隆重,反正你们去过的地方以及干过的事我赵恒都得重来一遍,而且我要做得比你们都好,我要压你们一头。当然,在武功上我比不了你们,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要在其他地方把你们都给比下去,唯有如此我才能以此彰显我自己以及我大宋比你们都强。
照例,在前往亳州之前,赵恒任命参知政事丁谓和翰林学士陈彭年前去亳州为他打前站,目的就是前去修缮太清宫并做好迎接圣驾的准备。同时,赵恒又给老子加封尊号为“ 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
还是在这个月,由王钦若主持编撰的《新编修君臣事迹》终于大功告成,此书便是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宋代四大类书之一、它的另一个名字正是《册府元龟》。
这边赵恒心情大好,但扫兴的人很快出现。在得知赵恒又要去劳师动众地离京拜神,屡屡在此事上对赵恒出言不逊的龙图阁待制孙奭再又对赵恒一顿火力全开。
孙奭在奏表里对赵恒说道:“陛下,你先是去了泰山,然后又去了汾阴,听闻你现在又要去祭祀太清宫。现在外面的人对你的此举可是议论纷纷,你什么事都在跟李隆基学,可他的种种所为难道全都是对的吗?他的那些昏庸荒唐之举难道你就不知道吗?马嵬驿之变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可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臣希望陛下能够早日醒悟,斥远奸佞之臣,停罢土木之工,切莫重蹈李隆基的覆辙。”
赵恒带着一丝的愤怒回复了孙大炮,而他的回复堪称一个强词夺理:“你懂什么?封泰山、祀汾阴、拜祭皇陵、祭祀老子,这些都不是李隆基的首创,而是古已有之,你怎么能够以安史之乱来否定李隆基之前做过的那些事呢?照你这么说,后人都说秦朝无道,可秦朝的那些官制、法令和郡县制度不是一直沿用至今吗?怎么就不见后人将其一应废止呢?”
正如评书大家单田芳老师的那句经典的口头禅——良言难劝该死的鬼,赵恒的脑子这时候根本听不进任何反对拜神的话,因为那几乎就是他的信仰。
公元1014年正月,赵恒带着文武大臣以及侍从和数以万计的禁军再又浩浩荡荡地离京奔赴亳州。临走之前,他把寇准从大名府给拉了回来替他镇守京师。
这里也就懒得再说赵恒是如何祭拜的老子,反正一切礼仪和流程基本上都是与封禅泰山和祭祀汾阴大体相似,只是这次祭祀结束后赵恒的封赏却不如之前,他只是下诏加恩于亳州以及此次车驾所过州县的百姓:流放罪以下的罪犯全部赦免,免征一年半的赋税(亳州免征两年)以及往后的赋税在原有基础上减免两成。没办法,宋朝再有钱也禁不起赵恒之前那般折腾,更别说现在的家底本来就不怎么丰厚。
在回开封的路上,赵恒正式将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大宋的南京,至此,北宋四京仅有未来的北京大名府还没有被确立名分,但这事得等到赵恒的儿子赵祯以及宋朝未来的那位强权宰相吕夷简来完成。
临到开封前,赵恒在王曾的建言下特意去拜访了雍丘(今河南杞县)的一位远近闻名的隐士。赵恒向其询问治国之道,这位名叫邢惇的大才却闭口不言,但赵恒脾气好并未动怒而是问其何故不发一言。
邢惇回道:“陛下,你东封泰山又西祀汾阴,如此太平盛世我又还有什么治国之道可说呢?”
这话明显是在讽刺赵恒,但出人意料的是赵恒竟然把这当成了对他的肯定和夸奖,看来这人的脸皮只要足够的厚是真的可以做到无敌于天下。高兴之余,赵恒还给邢惇封了个官,然后班师回京。
邢惇拿着这份封官的敕书也没去赴任,而是继续回家当他的隐士,直到他亡故的时候人们才从他家的房梁上发现了这份封官敕书。相比此时的另一位举国皆知的“大隐士”种放,邢惇的所为定会让种放汗颜不已。这个种放你可以不知道他是谁,但他的一个侄子想必很多人一定知道,此人便是开创了大宋西军将门世家“种家军”的一代名将——种世衡。
让赵恒欣喜的事还在后头,这年的十月,耗费了大宋无数财力、物力和民力的玉清昭应宫在历时七年之后终于是竣工了。赵恒下令大赏施工人员,参与此项工程的各级负责人总计九百余人因此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赏,而宰相王旦也因此而被加封为司空,主持修建玉清昭应宫的丁谓则被加封为工部尚书。
次月,赵恒亲临玉清昭应宫并在集禧殿大宴群臣。作为让秦始皇的阿房宫都相形见绌的超大建筑群,玉清昭应宫的建成被赵恒视为自己的一大政绩工程,其性质堪比封禅泰山,宋朝的第三位皇帝这时候沉浸在自己的“丰功伟绩”里是好不骄傲和自豪。
公元1015年正月初一,赵恒率领文武百官和皇室宗亲在玉清昭应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祭祀典礼并以此为国家和百姓祈福,然后便是再一次大赦天下并免除了去年因遭受水灾而导致农田受损的江淮诸州百姓的税赋。
不论如何,尽管赵恒的种种拜神运动引来了许多的非议,但平心而论,他的一切所为并不是为了享乐或是满足他个人的某种私欲。说到底,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澶渊之盟后王钦若的那一番“谗言”狠狠地戳伤了他的自尊,他只是想为自己和宋朝找回在战场上丢失且无法重建的尊严和面子。他的拜神运动挥霍了国家的大量财力,这一点无可置疑,但朝臣和百姓从这场拜神运动里却是受益良多。可以说,关于赵恒在此期间所掀起的拜神运动,后世的所有骂名几乎都由他这个做皇帝的人去背负和承担,但所有的好处却都落到了他的臣子和百姓头上。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这些年赵恒沉迷于拜神运动确实让宋朝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表象,但这也掩盖了宋朝此时应当去解决的诸多积弊,而等到这些问题开始集中爆发的时候已经是有些积重难返,但那时候的他已经驾鹤西去。他就像他的老子赵光义一样,他留给他老婆和儿子的是一个表面繁荣但实则疾病缠身的国家。
当然,这些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