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次征讨建文伪朝,张辅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豪情,誓要此次建功立业。
带兵行至开封一带,正好在一个开阔的平原地带与平安大军短兵相接。
平安对朱棣的大军可谓是没有丝毫的好感,想着狠狠的重挫一下对方的士气!
而这也是蒋贵的第一次带兵亮相,比较积极请命道:“将军,还请让末将斩首敌方,以立战功!”
端坐在马背上眺望朱棣大军的平安点了点头,准许了蒋贵的出战请求。
得到准许的蒋贵手持一柄名叫做两刃斧的长武器拍马而出。
2用这般武器,足以见的出他的膂力不凡。
张辅阵前看得明确,发现敌方竟然单骑出阵打了斗将的心思,不禁冷笑一声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你若斗将,那我便奉陪到底!”
说着,张辅拿起凤翅鎏金镗,跃马从阵中杀出,声势不凡,向着战场上杀来。
蒋贵看得真切,手中的两刃斧高高举起,迎上张辅的凤翅鎏金镗。
“当啷!”
兵器相交,双方都被对方的膂力有所震惊。
“此人武道深厚!不可大意!”
二人心中暗自思考,有了些许的计较。
都是小心驶得万年船的类型。
蒋贵此时有些好奇的说道:“我乃蒋贵,不知你是何人?”
“三千营,张辅!”
张辅大喝一声,手中的凤翅鎏金镗大开大合,向着蒋贵胸口攻击而来。
看这架势,只要稍微打在身上,那就是非死即残!
蒋贵得知张辅的名号,也开始认真应对了。
两员骁将在阵前你来我往数十回合不分胜负,平安有些惊讶于朱棣军中竟然还有这等年轻的后起之秀,以为梅殷叛变后,朱棣手下再无大将了呢。
“大富少歇,换我来!”
平安挥舞大斧,将蒋贵替换了下来,要知道他的战斗经验可比蒋贵要多,对付起张辅这等沙场新手无比简单。
可谁成想张辅在平安的攻击下却越战越勇,竟然面对老牌名将也是毫不逊色,这让平安也暗暗惊奇。
“可惜了,如此年轻就有勇有谋,若是让你成长起来,那还得了?”
平安眼神当中浮现出一抹阴狠来。
逐渐开始用出全力,誓要将张辅斩杀于此!
张玉阵中见到此番景象,心中不由得大骇不已。
自己的宝贝儿子可不能出现丝毫的差池!
连忙杀出,欲救援张辅回阵,却被拍马上前的蒋贵拦住!
就在张辅有些力不从心,心中慌乱不已之际,远处,一支燕骑骑兵队伍逶迤而来,声势浩荡!
为首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朱棣亲至!
“平安,今日来了,还想走么!”
朱棣大喝,竟然手持长刀亲自加入了平安与张辅的战斗之中,打算阵斩平安!
平安没想到朱棣年过三旬还有如此战力,只是交手一招就知道对方并没有荒废多年的戎马生涯,权衡利弊之下选择了撤退!
......
朱棣端坐大帐之中,陈兵陈桥驿以南。
平安和蒋贵撤兵回防开封一带,他们两个人始终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比不上带兵多年的朱棣。
所以朱棣一出手就将二人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这也让朱允炆几乎大怒,差点将二人拿下治罪!
这个时候,朱允炆才明白有一名好的统帅有多么重要。
本来还有盛庸能与朱棣一较高下,如今他一走,自己手下的人空有一身武勇,却无带兵之人发挥出他们的作用了。
现在急需一名好的统帅出现,带领他的人与朱棣对抗,可是千军易得,良将难求,这对于他来说,太困难了。
“我倒有一计或许可以对付朱棣!”
就在朱允炆愁眉不展,急的在大殿当中像热锅上的蚂蚁来回乱转的时候,在一旁久久没有开口言语什么的齐泰突然出声说话了。
但是对方这种人出的能有什么好主意。
就在朱允炆十分迫切的向他求教时,他有些不怀好意地说道:“臣有个馊主意,我们可以把先皇的牌位挂出来,放到两军阵前,我就不信朱棣见到先皇牌位,还敢带兵攻击!”
齐泰这招倒是与历史上铁铉用的招数不谋而合了,不过这的确是馊主意!
馊的令人发指。
一边杨士奇听了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得有多无奈竟然想出如此下三滥的招数,真的要是这样做了的话岂不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朱棣,他们正面打不过,只能如此了?
或许历史上的铁铉不要脸,但是朱允炆还是要脸的!
真的用齐泰所说的招数,恐怕他立马会成为全天下的笑柄!
朱允炆狠狠地瞪了齐泰一眼,让给他献计的齐泰有些尴尬地把脖子缩了回去。
“不知道杨大人有没有更好的计策?”
朱允炆问着杨士奇,如今的他无比地依赖自己这个谋主的出奇制胜。
舔了舔唇,杨士奇有一个恶心一下朱允炆的想法:“我觉得齐泰大人的计策,可以一试。”
齐泰听到杨士奇也鼓励他的想法,顿时眼前一亮来了精神,自告奋勇道:“还请皇上给臣一个机会,臣这就去请出先皇牌位!”
头疼不已的朱允炆无语地摆了摆手,既然齐泰想表现,那么就给他这个机会好了。
但是他总感觉有一丝不安,就好像这一次朱棣的出征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是真的带了要剿灭他的心思来的。
而事实也的确是如此,朱棣这次几乎是全明星的阵营出动,除了出动的三千营以外,还有姚广孝、黄彬等人,誓要一次性清剿朱允炆,再也不给他翻身的机会!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接下来全力以赴的对付朱允熥。
姚广孝一身袈裟,在众人之中,那一头光头格外的惹人注目。
此刻的他手中把玩着一串念珠,好像在思虑什么,让人琢磨不透对方的想法。
“父皇,根据儿臣探得朱允炆此时就在开封城内,只要擒了他,大事可定!济南的铁铉方面有宋忠、火真牵制住,我们不足为惧!”
赵王朱高燧现身朱棣面前,一身戎装,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