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的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毫无保留地倾洒在作坊公干区的房内。房内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竹香,混合着一丝紧张又期待的气息。戴星予、七叔和七婶围坐在一张书桌前,戴星予坐得笔直,目光坚定而温和,正有条不紊地讲述着营生转让的各项事宜。屋内的气氛热烈而又严肃,一场决定竹柜营生未来走向的重要讨论,已然进行了好一会儿。
七叔七婶听着戴星予的话,心中的顾虑渐渐消散。七叔的手不自觉地摩挲着衣角,脸上满是动容之色,他抬头看向戴星予,爽朗道:“星予啊,你把话说到这份儿上,我们要是再推脱,可就太不知好歹了。这一年跟着你,我们确实学到不少,也知道你是真心为我们好。” 七婶也在一旁不住地点头,眼眶泛红,激动地说:“是啊,星予,你这么信任我们,还把这么好的机会给我们,我们一定好好干,绝对不辜负你的期望!”
七叔接着说道:“你放心,这竹柜营生我们既然接了,就会当成自己的命根子一样,用心经营。那些新点子我们也会好好琢磨,争取把生意做大做强。” 七婶也拉着戴星予的手,千恩万谢:“星予,你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呐,以后要是有啥需要帮忙的,你尽管开口,我们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戴星予看着七叔七婶那满是坚定的面容,欣慰之情油然而生,脸上不自觉地绽放出温暖的笑容。她微微前倾身子,语气诚挚而温和:“七叔七婶,你们可千万别这么客气,我打从心底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营生干得红红火火!往后有什么问题,咱们随时商量。” 说着,她的眼神在七叔七婶脸上一一扫过,传递着坚定的信任。
七叔用力地点点头,粗糙的大手不自觉地攥成拳头,像是在给自己鼓劲。七婶则眼眶泛红,嘴角带着笑意,不住地应和着。屋内的空气仿佛都被这股热烈的情绪点燃,暖烘烘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为这场小会议镀上一层金边。
交接的事情就等清婉今日回来后由她与七叔七婶去办理就行了。谈完了事她到作坊绕了圈就回家里休息去了。
八月十五刚过,戴山村和劲山村便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此番热闹,一是为了欢迎戴袀辰荣耀归来,二是为了庆祝大丰朝首位三元及第的状元郎诞生于劲山族。这可是整个族群前所未有的荣耀,连续五日,村子里都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村民们个个脸上喜气洋洋,脚步都轻快了许多,谈及此事,无一不眉飞色舞,那种与有荣焉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
而师凌裕这段日都呆在林中没有回来,戴星予也没有闲着,她先是着手整理家中的账目,将各个铺子的收支明细重新梳理了一遍,又与清婉仔细核对了一些关键数据,确保账目清晰无误。同时,她还心系城外施粥的事情,每日都会询问李清婉进展,得知搭建临时居所的材料已经筹备齐全,施粥的队伍也在有条不紊地运作,她才稍稍放下心来。
在忙碌的日子里,戴星予也没忘了关注村里的情况。而这半年多来,村里变化最大的就是稻田的种植方式。当初她与师凌裕共同试行过的稻鸭同生、稻鱼同生法,如今已在村里全面铺开。一些村民还大胆尝试,把鱼换成了虾,没想到同样迎来了大丰收。稻田里,不仅稻谷饱满,还收获了满满的田螺、泥鳅等。
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戴星予心中感慨万千。她从未想过,自己作为一个来自现代的 “客服”,穿越到这个时代也算是发挥了点作用。这些改变,不仅仅是稻田里的丰收,更是她自我价值的体现。这让她内心难得地得到了一场自我认可与自我满足,她深知,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都化作了这片土地上实实在在的收获 。
师凌裕离家十多天后才重返家中,看着疲惫且憔悴的师凌裕,戴星予心中满是心疼。找大伯开了些药材料,天天变着法地给他熬着滋补汤水,直到最后她自己没累倒,倒把师凌裕给补过了头。已经满六个月身孕的她被迫无奈(满心欢喜)地化解了他那份难以言说的躁动。
接下来的半个月,师凌裕每天雷打不动地去施粥现场,为逃荒的人分发热粥。施粥结束后,便立刻赶回家中,陪着戴星予。两人或是在庭院里散步聊天,或是在廊下相伴而坐,日子过得简单又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