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天派出去的人手想传点流言,想将皇太孙的位置搅和了,结果人派出去了,没一个回来。
是生是死都不知道,本来已经够提心吊胆了。
第二天自家府上的大大小小的事还满天飞。
真是让人恨的跳脚又无可奈何啊!谁能想到这敦亲王府竟然如同铁通一般,什么消息都打听不到。
抓不到把柄还不敢胡乱攀咬。
毕竟他们府上被人抓去的人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呢。
若是上一刻他们参敦亲王妃一本,下一刻他们府上的人被五花大绑地扛上来……
他们想到这种可能便呼吸一滞。
他们可不能保证都要立皇太孙明显已经心偏的没边了的皇上会不会为他们做主。
痛!
太痛了!
他们不约而同地开始反思起来,这一两年是不是因为皇上腿疾的缘故他们将人逼得太紧了,所以皇上为了报复他们故意选择立敦亲王世子为皇太孙。
好在他们虽然自信,但是到底不是没脑子。
这可笑的想法也不过在脑中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只留下淡淡的痕迹便消失在他们的脑海之中。
他们要是真在皇上面前流露出有关的想法一丝一毫,那才是真的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如今来说,敦亲王妃这发疯的举动虽然让人忌惮,但是受害者范围十分广大,对于他们来说人人都丢脸那就意味着不丢脸。
虽然不可避免地要处罚那些惹事的家伙,但是对于他们的官位到底是没什么影响的。
只是他们不确定敦亲王妃手中还有没有其他致命的消息。
毕竟能将他们什么时候睡在那里这种极为私密的事情都能拿出来摊在众人面前任人评判。
谁知道那些人能不能从他们书房中拿到一些他们千藏万藏的消息呢?
正是因此,他们投鼠忌器,担心他们的报复引来更加疯狂的报复。
再加上敦亲王府的产业不知不觉竟然占据了京中极为庞大的一部分,若是敦亲王妃对他们的家中产业下手……
那就全家只能去喝西北风了。
真以为当官的那三两子够他们一家老小花销啊?
妻妾子嗣的金银首饰,布料器皿,还有他们装点门面的名贵墨宝、绝世孤本……
哪样不要花钱?
一时之间敦亲王府硬是顶着京中众人的压力和他们打了一个平手。
时间便在这种僵持之下飞快流逝。
一直到三月初三,
纳福在慕瑶和胤誐两人的真诚微笑,其他叔伯的僵持笑意中成功从礼部尚书的手中接过了皇太孙的金印。
又向康熙行过三跪九叩大礼之后被一脸笑意的康熙扶起来,面向众人。
成为皇太孙之后,纳福的时间一下子变得非常忙碌。
他在乾清宫大殿中的位置也一下从吊车尾直接到了最前列。
康熙也不再有任何避讳地带着纳福处理各项事务。
朝臣们沉默地看着他们被发还的奏折上那略显熟悉的字迹,惆怅地想给自己一巴掌。
这才终于想起早年纳福便有替康熙批阅奏折的时候。
原来那么早便有迹象了吗?
偏偏他们傻乎乎真信了康熙那时候给出的理由,什么身体不适,什么只是代笔,什么给意见的还是他本人,分明都狗屁!
恐怕那个时候皇上便有意锻炼皇太孙了吧?
后来皇太孙不再批阅奏折,不过是他们的好皇上想将人再护上一段时间,不过早地被他们针对。
中立党和保皇党心情还好,那些上蹿下跳的支持这位皇子支持那位皇子的人感觉自己简直就是跳梁小丑。
一举一动都被人看在眼里不说,指不定还要在背后暗暗蛐蛐一番。
这么一想,都有些想要落泪了。
说不定还要被皇上拿来给皇太孙当考题,分析一下他们的所作所为和应该怎么处理。
越想越绝望的他们看着默不作声似乎极为默契的几位王爷,有些闹不清楚这些皇子们到底是什么想法。
难道真要让他们的小辈压在他们的头上吗?
有这么大度,前十几年干什么打的人狗脑子都要出来了?!
好在,诚亲王不负众望的出手了。
大家都快不顾身份、仇敌之见相拥喜极而泣了。
他们就说还是有正常人的吧!
诚亲王打听到康熙似乎有为自己在位以来处理过的诸多政事进行一个总结,敏锐地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好机会。
若是其他时刻,大家一定会努力夸夸夸,争取将康熙哄得开心,最后是宣传宣传营造出千古一帝的威名来。
但是嘛……
诚亲王觉得自己不是那么大气的人。
小气的阿玛生出小气的儿子,似乎也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诚亲王对于康熙将一个他看不上的子侄压在他头上的事情极为受不了。
多年以来心中的怨恨彻底吞噬了他的理智。
再加上康熙早年初继位,手中大权尚未收揽,天灾人祸频发实打实地下过几次罪己诏。
诚亲王决定在这上面动动手脚。
不过,首先,便是要让皇太孙将此事揽下来。
皇太孙替皇玛法表功,总结平身功绩听起来可是值得欢庆的一件事情。
诚亲王在大朝会上提出此事之后,众人都心照不宣的笑了。
明眼人都知道诚亲王绝对不怀好意,但是皇太孙能不接吗?
不少人斜眼打量着前方的皇太孙,康熙甚至允许皇太孙一并规制和太子相同,因此那道杏黄色的身影可是实打实扎了不少人的眼。
胤禟悄悄瞥了一眼脸色难看的胤誐,用只有他们两个人听见的声音说道:
“怎么吧?要不那上前将此事揽下来?”
胤禟在八贝勒胤禩被康熙幽禁之后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毕竟他出钱又出力很大程度上倒不是对那个位置有什么想法,他更多地是想和康熙置气,然而发现自己支持的人莫名其妙落败之后,被打击的每日醉酒浑浑噩噩度日。
期间甚至一度被胤禩留下的人说动转头支持形势一片大好的十四贝子胤祯。
毕竟他前头的几个皇子,不是和他关系不好,便是没什么关系。
他亲哥又不可能继位,再者他和他亲哥关系也就一般。
若不是宜妃努力维持着他们兄弟两人之间的联系,就胤禟这狗脾气早就将人撅的断绝兄弟情谊了。
和他哥俩好的胤誐又没想法,躺平地比他早了十多年。
他和后面的十四虽然关系平平,但是凭借他的银子和人脉似乎也能混出头来。
胤禟一只脚都被人拽着踏上十四贝子的府门了,甚至还送了五千两银子先行给十四福晋打点打点关系。
就在这个时刻,一向看他不顺眼的皇阿玛咣当一声给朝中放了一个响雷。
皇阿玛竟然立老十的儿子为皇太孙了!!!
胤禟想了想,屁颠颠地梳洗一番来了熟悉至极的敦亲王府。
凭他和胤誐的关系,还用多想吗?
怎么也不能在这种时候去支持别人啊!
虽然他这好兄弟似乎有点压不住自己儿子,但是他福晋压得住啊!
反正总比其他人上位将他清算、搜刮一番好吧?
胤禟:(掐腰在一旁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