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旭深深一拜,语气恭敬:“陛下,南楚之乱,非吾王所愿。今日旭奉命前来,既为请罪,也为献上割地之约,以示南楚的诚意。”
他展开手中的卷轴,上面绘制的割地细节,是南楚对武烈王所做所为的偿还。
明德的目光落在卷轴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他知道,这份割地之约,对南楚意味着什么,这是楚安帝对和平的极大诚意。
而眼下,对于创伤过后的星汉与南楚,确实不宜再起战火,忍下一时之气,换回的却是百姓的长久安宁。
“炎旭,朕接受你的道歉,也接受这份割地之约。”
明德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释然,他看着炎旭,继续说道,
“过往之事,朕愿意既往不咎。从今往后,星汉与南楚,当以和平为重,共谋两国百姓的安宁。”
炎旭闻言,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他欣喜的再次叩首:
“谢陛下宽宏大量,南楚必将铭记此恩,永世修好。”
随着炎旭的退下,宣政殿内的气氛逐渐缓和。
两国之间的关系,也随着这一场请罪,翻开了新的一页。
清音阁,气氛静谧而凝重。
南楚的炎旭皇子站在沈清歌面前,当他接过那个襁褓中的小生命时,眼中不禁闪过一丝湿润。
他深深一揖,声音沙哑而沉重:
“炎旭在此谢过贵妃娘娘。雅月所为,罪无可恕,但本王想知道,她离世前,是否......很痛苦?”
沈清歌轻轻摇头,炎旭见她眼中闪过疑惑,温声解释:
“本王与雅月在幼年一同养在兰妃身下,旭为兄长,只是幼时便离开南楚前往大梁。再回来时,却和她天人永隔,永无相见之日了。”
炎旭眼中闪烁的泪花让沈清歌也泛起哀伤。
她柔声安慰:
“王爷放心,雅月并非死于刑罚。陛下早已下旨,留她一命。只是,或许她心中已无所依恋,孩子出生后不久,她便如油尽灯枯,平静地离世了”
炎旭听闻此言,心中的愧疚与悲痛交织,他再次深深鞠躬:
“旭再次谢过娘娘的援手之恩。”
沈清歌轻轻摆手,示意不必多礼:
“王爷不必客气,这一切都是陛下仁慈,也是雅月自己的选择。如今,孩子有了王爷的庇护,也算是有了依靠。”
炎旭紧紧抱着孩子,目光深邃的看向沈清歌:
“娘娘今日善举,旭记下了,来日若有需要的地方,旭定当全力以赴。”
沈清歌唇角上扬,盈盈一礼。
她一切从心,并无半点私念。
但无论怎样,雅月的事情也算是有了一个圆满的解决,护住了皇室的颜面,也了却了雅月的心愿,这便足矣。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沈清歌完全投入到了后宫的变革之中。
首要之举,便是重塑后宫的权力架构。
在齐贵妃专权的岁月中,后宫的权势已倾斜,各机构遍布其心腹,后宫的秩序徒有虚名。
想要恢复后宫的和谐,必须从根本上调整权力结构。
后宫之乱,根源在于各权力机构之间缺乏牵制与监管。
在沈清歌的建议下,萧皇后呈递了一份后宫机构调整的方案。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设立后宫监理司,专责监督后宫事务,直接向皇后汇报。
这一举措进一步强化了皇后的六宫权力,避免了之前嫔妃独大的局面,确保后宫的权力能够得到有效制衡。
为了让变革行动更加细致而深入,她不仅重构了后宫的权力架构,更对内务府、女官局、宫正司等关键机构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划分。
在清除齐妃余党的同时,沈清歌根据后宫人员的品行和能力,精心选拔了一批忠诚正直的宫人,替换了那些只会谄媚逢迎的小人。
此外,为了减轻战事对国库的压力,并确保宫人与嫔妃们能够有序配合,沈清歌重新梳理了后宫的规矩,并设立了一套奖励机制。
这些措施不仅平息了因动乱带来的惶恐不安,也从根本上铲除了后宫中盛行的奢靡攀比之风。
沈清歌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恢复了后宫的秩序,更为皇朝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她的睿智和决断,赢得了后宫上下的尊敬。
在沈清歌的精心治理下,后宫的风貌焕然一新,
她的铁腕政策,使得昔日的繁文缛节、勾心斗角化为乌有。
后宫之中,人人自重,和谐共处,一片欣欣向荣。
但沈清歌的成绩,丝毫未改变太后对其恶劣态度。
自从上一次下毒之后,太后就一直忐忑不安,这几个月来,沈清歌精神的很,根本就不像中毒的样子。
是她没有用那个香料还是她发现了自己的计划?太后不得而知。
但沈清歌一系列的举动,却让太后更加笃定,她就是预言中那个能让星汉皇位易主的人。
这几个月来,沈清歌不但协助明德剿灭叛军,还在后宫之中大刀阔斧的改革,且成效斐然。如此有勇有谋,完全不是当初她判断的貌美温婉的后宫女子。
在她看来,沈清歌就是在一直包藏祸心,她的能耐越大,太后就越是忧心忡忡。
这一日,太后在佛堂焚香礼佛,心却怎么都安定不下来。
她手执佛珠,看着面前的白玉观音菩萨,那慈眉善目的表情,心中有感,喃喃自语道,
“沈清歌会有损星汉国运,菩萨,您行行好,告诉信女究竟该如何解决?”
菩萨佛像没有说话,可是在太后的眼里却感觉菩萨的表情更加肃穆了,
“我动手是没有错的,对不对?”
太后觉得菩萨是在点化自己,后宫之中,原就需要手段狠辣,上一次,她本意是想逼沈清歌离开,但当夜她便梦到先皇骂她妇人之仁,所以,她才让桂嬷嬷准备了毒药。
虽然当初她对沈清歌颇有好感,,但只要有人想要动摇明德的皇位,她便会无所不用其极。
太后更加坚信自己的方向。
她神情严肃的对身后的桂嬷嬷吩咐道:“桂香,去把皇帝给哀家请过来。”
桂嬷嬷领命退出。